讓孩子晚一年上學,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軌跡,特別是男孩

2022-07-15     母嬰參考

原標題:讓孩子晚一年上學,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軌跡,特別是男孩

讓孩子晚一年上學,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軌跡,特別是男孩

我家小侄女糖糖如今5歲多,十月份才過六歲的生日,眼看著小孩就要錯過今年的小學招新,糖糖爸媽焦慮不已。

每天都在說,要是糖糖能趕在九月份以前出生就好了,可以早點去上小學。如今跟她同一年的要去上學了,她還只能再等一年。

萬一以後跟不上別人的節奏怎麼辦,我可不想看著孩子在起跑線就輸了。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我作為一個媽媽,實在弄不懂這倆大人的焦慮,讓孩子晚一年入學,難道不是給小孩最好的禮物嗎?

孩子晚一年上學,可能改變一生軌跡!

對於中國家長來說,入學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時鐘」,它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如果稍微晚一點,似乎以後就會落後別人一大截。

對此,有明確的數據來證明:某婦產醫院統計,每年八月底是做剖腹產手術的高峰,人數明顯比其它月份要高。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為了趕在九月份以前,讓孩子出生, 這樣以後可以早一年上小學。

很多父母都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提前進「賽場」,日後早日突出重圍,跑得更遠。殊不知,它反而把孩子從起跑線往後拉遠了。

那些晚一年上學的小孩,表面上看進度條比別人慢,實際上是厚積薄發,一旦開始出發,很容易後來者居上,他們在學習上的優勢更加明顯,特別是等到三年級以後,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晚一年上學的小孩,在學習上有三個優勢

1、學習習慣更好

之前女兒之之入學時,我拜訪過一位資深的教育專家,她有著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跟上千名學生及其家長打過交道。

據老師所說,不建議孩子過早上學,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們之間即使相差半年,生理髮育就會出現明顯的不同,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更是存在差異。

看了這麼多孩子,發現在同一個班級中,入學稍晚的學生髮揮出的水平,要比入學早的學生高出10%。而且越是到了三年級以後,差距就越明顯。

這跟智商和努力沒太大的關係,畢竟還只是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還沒有太難。

老師認為, 兩者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學習習慣的不同。晚一年上學的小孩,往往從一年級開始自律性就更強一些,而且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低齡孩子更長。

所以在上課時更容易聽進去知識,再加上他們的理解能力要好一點,所以課後消化得就會快一些。這些恰好是低齡小朋友缺乏的,尤其是到了三年級以後,對孩子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這時早入學的孩子學習起來就有些吃力。

2、學習心態更穩定

北師大實驗小學每年都會給孩子做一項入學分班心理測試,持續了近二十年,而這些測試結果都表明: 同是坐在一年級教室里的孩子,心理年齡就有5歲的差距。

特別是對男孩而言,他們的大腦發育、認知能力以及心理成熟速度都比女孩要來得晚,所以更建議晚一年入學,以免他們進去學校以後,發現自己哪裡都跟不上周圍人,結果越學越自卑,越學越消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提到,5歲男孩的語言能力與3歲半女孩旗鼓相當,如果過早入學,往往容易導致他們上課聽不懂,在課堂上也坐不住,最後產生厭學的念頭。

所以,晚一年上學,能讓孩子的心理更加成熟,他們能更快速地適應環境的變化,適應小學生活,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們的學習心態更加穩定。

3、學習成績更優異

國外有研究發現,直到學生們在小學畢業時,一般同一年級中,年齡偏大的學生成績比年齡偏小的學生好12%,而且到了高考結束,彼此的差距更加明顯。

專家分析,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面,其實跟所謂的 「馬太效應」有關。

這個效應也可以簡單地解釋為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年齡偏大的孩子上學的時間雖然晚一年,但是他們的身體和心理會相對成熟一些,在完成學習這項任務時,更加得心應手,得到的表揚也更多。

年齡帶來的發育優勢,導致小孩子在班級中過得順風順水,這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孩子繼續保持住優秀的習慣,對待學習的態度更積極,所以成績提升得自然也更快。

【總結】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已經6歲多的小孩,他的手部力量發育是比5歲多或者剛滿6歲的小孩要強,所以他們寫字時更嫻熟,能很好地控制住筆畫。

但年齡小的孩子,肌肉還沒發育成熟,他們在上課時可能就不太容易跟上節奏,寫字的速度也更慢一些,這些其實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甚至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成績。

這還僅僅是寫字這件小事,我們從裡面已經可以看出來因為年齡差距,而導致孩子們對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希望各位父母能明白,萬物皆有時,有時候進度太快未必是好事,稍微走慢點,也未必就會落後於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719e9c69d610d077192d1b3c204ec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