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的專屬棺材,海邊懸崖的專屬機位,2021十大藝術裝置腦洞很大

2022-01-09     一夜美學

原標題:建築師的專屬棺材,海邊懸崖的專屬機位,2021十大藝術裝置腦洞很大

在今天分享的2021 十大藝術裝置中,多達 7 個都位於戶外環境里,有的在城市,更多的則身處大自然。自然環境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好場所,自然本身的巨大力量也為藝術家帶來獨特的靈感,有人敬畏,有人借用,有人反思和呼籲對自然生態的保護。在這 10 個藝術裝置中,很多都在切實反映社會問題,藝術不只有天馬行空,藝術家在疫情開始後逐漸承擔起了更多社會責任,每一件藝術裝置都在向我們傳達不同的問題。

01

巨石坐上快艇漂流

L』invisible

法國藝術家Julien Berthier 又在水面上「騙人」了,他的裝置藝術向來腦洞很大,去年他製作了一艘以假亂真的岩石船 L』invisible

Julien Berthier 用聚苯乙烯和環氧樹脂改造了一艘舊船,他精確地把握了岩石的色彩,讓整個「岩石船」就跟馬賽海岸真正的岩石塊幾乎一樣。當船隻靠近岸邊,整個裝置都融進了環境中,強調一種溫和而主動的入侵

點擊觀看《L』invisible》

舊船的性能良好,站在岸邊,大家會看到一塊逼真的岩石在水面上飛快地「行駛」,這一超現實的景觀駛向現實里不遠處的風景,也駛向生存主義的焦慮和景觀破壞等生態問題。

02

河流上突現一條人行道

Crossroads

去年 7 月,在莫斯科 Nikolina Gora 地區的莫斯科河(Moscow River)上,一條橫跨兩岸,懸浮於水面的「斑馬線」悄然出現。白色的條紋是由標記漆粉刷顯色,深色的則是河水本身。這是俄羅斯藝術家Gregory Orekhov 的大地藝術作品《Crossroads》。

以「Crossroads」命名,有著「交叉路口」的寓意,藝術家認為我們正處在面臨選擇的糾結困境中。以莫斯科河的開發計劃為例,究竟該為了城市發展影響或破壞自然,還是保持對自然生態的敬畏,這個選擇很重要,也被當地居民爭論著。

從形態上看,這件裝置在呈現「選擇」,但藝術家的選擇卻很明確,他希望能通過這次大地藝術警醒人們關注自然生態,保護自然環境。

在這個寧靜的,充滿霧氣的水面上,時光看似緩慢,但在更大的世界範圍內,人類因為疫情災難已經走到了迫在眉睫的路口。《Crossroads》不只是藝術家一個人的選擇,也不只是莫斯科河流域的選擇,它其實關乎每一個人。

03

一道名副其實的風景線

Santa Monica Linear

在加州一所住宅的小山坡上,一座約 9 米長的鏡面裝置被茂盛的植物包圍著,反射著天空和周圍綠植的倩影,成為一道名副其實的「風景線」。

這是美國藝術家Phillip K. Smith III 與建築設計公司 SOM 合作的藝術裝置《Santa Monica Linear》,藝術家的很多作品都與周圍的環境強相關,哪怕景色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暫,他也要追求那一瞬間。

到了傍晚,天色漸暗,無法再反射天空與綠植的鏡面裝置變成電子螢幕,閃爍各種漸變的色彩,像是一場電子日落。對 Phillip K. Smith III 來說,色彩的變化就如同生命與呼吸。一天中無論什麼時候看向《Santa Monica Linear》,都不會讓人失望。

04

巨大球體讓眾神之眼停電

Blackout

城市公共藝術家SpY 喜歡製造讓城市居民好奇的作品,比如在西班牙馬德里,他把一個直徑達 15 米的巨大黑色球體安裝在火車站的中心眼位置,這件作品名為《Blackout》。

SpY 用這個巨大球體擋住了火車站的「眼睛(oculus)」,對於建築而言,讓光線進入的窗戶就是其「眼睛」,如今這個球體正好堵住了車站的天窗。「oculus」源於拉丁語「ochulos」一詞,而在更久遠的新石器時代,「ochulos」象徵著眾神對人類的監視和警惕。

SpY 用這件作品反思這個時代的「眾神監視」,我們仍然被算法、數位技術等觀察、監控著。不過巨大的黑色球體擋住光線,也就是擋住了神明的監視,正如作品名「Blackout」的字面意義「停電」。

05

枯樹林的第二波巨浪

C19/18 the second wave

2020 年 11 月到 2021 年 3 月,第二波新冠疫情侵襲了德國。藝術家兼攝影師Jörg Gläscher 在漢堡附近的森林裡,撿拾起大量枯樹枝,製作成波浪反映疫情,「波」既是周期性的振蕩,也是 Jörg Gläscher 手中的滔天「樹浪」。

這些波浪有的起伏小,有的是高達 4 米的巨浪,它們就像從森林地面生長出來的,和海浪一樣呈現出自然的巨大威力。

拍攝結束後,Jörg Gläscher 很快拆除了裝置。但這些裝置仍然在他心中盤旋、洶湧,讓他感到焦慮,逃避,並再次沖向他。也許在這個疫情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內心動盪。

06

你看過懸崖下的海岸線嗎?

Viewfinder

看海往往都看向最遠處,如果是站在比還海平面更高的地方看海,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腳下的海岸線。不過,有工業設計師身份的澳大利亞藝術家 Joel Adler 參考海軍的潛望鏡,製作了一件藝術品《Viewfinder》,為海岸底部的懸崖峭壁和海浪提供了一個「專屬機位」

只要走近這個「取景器」,就能從巨大的方形窗口裡看到下方的岩石懸崖和海浪的實時動態,這樣為看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這件作品在 2019 年曾在海邊雕塑展上亮相,現在已經移到了雪梨沿海郊區的燈塔保護區內,並永久存在。

07

專為建築師設計的型棺材

Last House on a Dead End Street

建築師與房屋打一輩子交道,「棺材」應該就是建築師們能觸及到的最後一棟建築。拉脫維亞的一個建築工作室 NRJA(No Rules Just Architecture)設計了「Last House on a Dead End Street」——專屬於建築師的棺材。

在 NRJA 看來,棺材是建築師們最後的一棟「建築」,也是最後的設計宣言,以最基礎的「」形狀和黑色來設計棺材,符合現代建築的簡約性。

這個微小的「住宅」還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沒有選用昂貴的木材,只用了波羅的海樺木膠合板,刷上水性塗料。建築師最後的設計也在為地球的環保貢獻一份力。

08

穿著國家隊球衣的大理石紋足球

The Fusion Series - Footballs

創作過程引起極大的舒適感

蘇格蘭藝術家Craig Black 在蘇格蘭獲得 2020 歐洲杯的參賽資格後,非常興奮,創作了一系列穿著國家隊隊服的彩色足球裝置。

Craig Black 從 9 個隊的隊服中提取代表色,調製出顏料,澆注在白色的足球上,整個製作過程是一場視覺盛宴。

澆注的手法也讓這些顏料在球面上呈現出斑斕的大理石紋理,美感驚人。

09

走進虛假的虛擬世界

Voltereta – Immersive lighting installation

Vitamin 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倫西亞的一家創意工作室,他們為當地一家新開業的餐廳 Voltereta bienvenido a Manhattan 打造了一個奇幻的燈光裝置。

420 條 3 米長的燈帶上一共安裝著 8400 個 LED 小燈,身處其中,光影色彩不斷變化,就像走進了虛擬的數字世界中。

10

聖經與網站評論誰會存在更久?

Permanent Data

1454 年,一個叫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的人用活字印刷術印刷了《聖經》,這本《古騰堡聖經》標誌著西方圖書開始批量生產。不過,這本有著重要意義的聖經只有 49 個印刷本被保存至今。

在幾百年後的網際網路時代,打開知名的視頻網站 YouTube,仍然能看到大量用戶吐槽「數據丟失」「備份失敗」等信息存儲問題。

荷蘭藝術家Jeroen van Loon 因此製作了長達 12 公里的橙色高速線纜,將《古騰堡聖經》和 YouTube 的用戶名及評論印在表面,構成這件名為「Permanent Data(永久數據)」的作品。

《古騰堡聖經》、YouTube 評論,它們都來自所處時代非常典型的、具有革命意義的信息媒介,在「信息如何保存」這個問題下,它們被史無前例地結合在一起。

紙張存儲仍然不過時,而數字存儲也是當下的主流,不過,在 500 年後,有哪些「YouTube」還可以訪問?這是 Jeroen van Loon 的發問,也是這件藝術品的提問。

圖片來源:創作者、designboom、Ilya Ivanov、Courtesy of Gregory Orekhov、Gert Jan van Rooij、Lance Gerber、rubenp bescos and josema cutillas、henrique fanti、Garth Ivan、Ryan Johnston、Oscar Rivero

聊一聊這 10 個藝術裝置,或是你在 2021 見過的印象最深刻的藝術裝置。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2021你難過麼?2022還要繼續過

沙漠到冰川,粉紅金字塔到幽靈城堡,今年最有想像力的10件公共藝術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15336480_74500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