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腳下看直播,「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來了

2022-09-28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秦嶺腳下看直播,「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來了

秦嶺腳下看直播,「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來了

巍巍 秦嶺,橫亘天下之中,劃分南北。她也是14億中國人的 「中央國家公園」,以磅礴的身軀,孕育數不清的珍貴生靈。

秦嶺,是珍貴的「世界生物基因庫」。

攝影/吳學文

無論是野生動物、植物,還是人類,在秦嶺都找到了安放自己的 家園。當夜幕垂下,秦嶺靜謐,山腳下的稻田邊, 一場直播即將上演——

央視頻聯合製作,攜手影像技術合作夥伴 高通驍龍,聯袂打造 《中國我的家》特別節目,將於 今天晚上八點在全網同步直播。

這是繼2021年推出 《我眼中的國家公園》特別節目之後,為推動大眾對於中國特有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關注與保護,《中國國家地理》再次與高通驍龍和央視頻聯袂打造的特別節目。這一次,節目組將深入 秦嶺,從物種、文化、文明的角度,探尋 人與自然的關係

本次直播的四位嘉賓,

與主持人在秦嶺腳下暢談。

此次直播的嘉賓有《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栓科、高通驍龍技術專家 徐恆、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 向定干,以及野生動物攝影師 徐健。四位嘉賓將與主持人 路倫一深入秦嶺,探尋 大熊貓朱䴉的蹤跡。在今晚的月光下,他們將暢談一路發生的有趣故事,共同探討中國特有動植物,以及野生生物的保護事業。

手機鏡頭下生命力量將如何精彩呈現, 「中國特有物種」在中國大地上如何繁衍生息,與人類共享自然家園,這場秦嶺腳下的直播還藏著多少驚喜, 今晚八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為什麼選擇秦嶺?

秦嶺,從來不是一座簡單的山脈。

在地理學家眼中,她分隔中國南北,也是 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分水嶺;在氣象學家眼中,秦嶺又與 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線、一月0度等溫線、濕潤與半濕潤區分界線大致重合;在歷史學家眼裡,秦嶺是孕育中國人精神與文化的 「龍脈」華山、終南山等眾多名山與歷史古蹟,見證著華夏滄桑歷史。

俯瞰秦嶺,才能感受到「雲橫秦嶺家何在」的氣魄。

攝影/閆世龍

如果把目光投向自然界,秦嶺同樣厚重磅礴,這裡堪稱 中國動植物區系最複雜的地區之一,生活著中國最豐富的山地野生動物。動物學家以秦嶺為界線之一,劃分出動物區系的 「古北界」「東洋界」。南北方動植物在秦嶺交融、薈萃,在不同海拔高度各自安居。

威風凜凜的羚牛。

攝影/胡秋生

秦嶺的高海拔,還塑造出 中國東部垂直分帶性最完整的山地森林。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氣候發生輕微變化,這裡的動植物只需要爬升或者下降數百米,便能重新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所以,很多古老而珍稀的生物倖存至今。

秦嶺密林里的川金絲猴。

攝影/歐陽冠來

更重要的是,秦嶺是眾多中國特有物種賴以棲息的家園。 「秦嶺四寶」——大熊貓、川金絲猴、朱䴉、秦嶺羚牛,除朱䴉外都是中國的特有物種。秦嶺也是中國植物特有屬分布中心及傳播樞紐,以 「植物界的活化石」獨葉草、華山新麥草、紅豆杉等最為珍稀。

「東方寶石」——朱䴉。

攝影/袁允

在秦嶺舉辦這場關於 「中國特有物種」的直播,意義非凡。

山間探密林、村邊尋朱䴉

更有三支自然紀錄片今晚發布!

今晚的直播,四位嘉賓將帶來滿滿的 「乾貨」

社長李栓科(右)、主持人路倫一在寸耳溝探訪大熊貓。

社長李栓科和主持人路倫一同行,深入秦嶺皇冠山自然保護區的寸耳溝,尋找大熊貓的蹤跡,途中偶遇了哪些珍稀植物?打開紅外相機,又會發現哪些意外 「出鏡」的動物?

除了展現探訪秦嶺途中發生的有趣故事外,今晚的直播,更有三支 「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重磅發布。講述中國豐富多彩的土地上,中國特有物種的生命故事。

向左滑動

「發現中國特有物種」三支紀錄片今晚發布。

在紀錄片 《我的家鄉在中國》里,諸多中國特有物種驚艷亮相—— 大熊貓、綠尾虹雉、白頭葉猴、荒漠貓,在中國獨特、多樣而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哺育下,走上截然不同的演化道路。

我國的國寶——大熊貓。

另一部紀錄片 《中國的自然符號》里, 藏羚、川金絲猴、丹頂鶴、中華鱟,這些珍稀物種與中華大地共同經歷久遠的年代變遷,族群歷經興衰起落,從瀕臨滅絕到逐漸恢復,成為中國獨特的自然符號。

白頭葉猴。

而第三支紀錄片 《中國的自然之聲》,展現的是中國竹子千變萬化的生命力。 竹筍的生長、竹瀝的萃取、竹笛的製作……不同情境之下竹子生命深處的聲音,這正是來自中國的自然之聲。

竹筍生長時會發出爆裂聲。

「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均使用搭載 驍龍處理器的手機拍攝。今年,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率先支持了 8K HDR 視頻拍攝,在拍攝大動態範圍場景時,能讓細節呈現和色彩還原更上一層樓。

手機鏡頭也能拍出「日照金山」的景象。

驍龍手機搭配的新一代 Spectra ISP,是首個專為移動終端打造的18-bit ISP,可捕捉達前代平台 4096倍的影像數據,為照片和視頻帶來動態範圍、色彩和清晰度的巨大提升。同時 18-bitHDR 結合會帶來更令人驚艷的顏色表達和畫面細節。

驍龍影像技術,讓綠尾虹雉絢爛的羽毛極致呈現。

此外,驍龍通過影像技術與智慧網聯終端的 互聯技術,以及高畫質的影像技術,將其部署在 手機、無人機、汽車上。讓我們有機會用各種 智慧網聯終端來記錄,傳播野生動物保護,甚至發現新的物種。

這種革新為野生生物的關注帶來激動人心的機遇與前景,正如影像技術合作夥伴,高通技術專家徐恆所說: 「我們所追求的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有了更豐富、更便捷的方式,也就變得更有意義。」

今晚八點,不見不散!

今晚的直播,將在 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B站、新浪微博帳號同時播出。在秦嶺腳下,在紀錄片的鏡頭中,讓我們一起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生物 「大家庭」的精彩與豐富!

文丨李亦

圖片編輯 | 李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b53308e77202ceed893ee3d875dd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