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的這首詞,充分表達了,對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劉裕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中國歷史如此漫長,為什麼說劉裕就是個劃時代的人物,難道就因為他是開國的君主?
這個肯定不是,劉裕之所以能成為劃時代的人物,是因為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以賤民的身份晉身皇帝,給當時根深蒂固的血統觀念,撕開了一個大口子,為日後徹底結束士族政治,打下了基礎。
劉裕推翻了東晉的政權,作為上台的必要手段,劉裕把司馬氏皇族殺的是乾乾淨淨,很多人說這是司馬家罪有應得,但事實上事情還有另一面。
司馬懿和他的家族,一直都不被人喜歡,的確是因為司馬家開創了很多邪惡的先例,人品道德能力治國,司馬家全部都非常差勁。
高平陵之變,所有人都說曹爽是個大草包,是個大笨蛋,居然同意放棄兵權,做一個富家翁,但很多人卻沒有看到,這背後是無數的朝廷大佬,給司馬懿做擔保,保證曹爽的安全。
那一個個言辭懇切,說的司馬懿是多麼迫不得已,只要曹爽放棄兵權,絕對確保他和小夥伴們的榮華富貴。
只有一人說,曹爽肯定不信,但是架不住當時朝廷的很多元老,都在給司馬懿做保票,結果怎麼樣,曹爽和他的小夥伴們統統被殺,曹爽也成了千古的笑料,而當初給司馬懿擔保的人各個羞愧難當。
司馬家還當街明目張胆的殺皇帝,這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篡奪了曹魏皇位之後,還屠殺曹魏宗親,開啟了非常惡劣的先河。
到了東晉滅亡的時候,大將劉裕篡奪惡劣皇位,大肆屠殺司馬氏家族,很多人都在說這個就是報應,司馬家作孽太多。
這裡面其實還有個小插曲,當年司馬懿殺死曹爽的小夥伴中,有人叫桓范的,他其中一個兒子逃走了,後來在東晉又慢慢發達,除了個桓溫,差點就篡奪了司馬家的江山,這也叫報應。
作為政治人物和歷史事件,肯定不能用簡單的報應來解釋這些,實際上劉裕之所以要對司馬氏斬草除根,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司馬氏的再度崛起,因為當時的士族社會非常嚴重,想劉裕這種軍人出身,一直被人看不起,根基也比較淺。
面對樹大根深的司馬氏,必須要斬草除根,要不然很難站穩腳跟,劉裕靠的是北府兵起家,本身就是草根,劉裕的上台,包括後面南朝的幾個朝代,全都是下層軍人出身篡權的,這本身就是對士族社會血統論的一種巨大顛覆。
儘管劉裕沒有結束士族社會,但他的稱帝本身就是一個絕大的信號,從漢代以來的豪族社會,終於出現了破裂的痕跡,士族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畢竟皇帝和皇權才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力量。
劉裕殺司馬氏,並不是出於簡單的泄憤或者是宿命論,而是出於政治的需要,司馬家的報應,只能當做一種感慨,並不能作為一種正式的,對歷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