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不哭,不如痛哭一場

2019-09-19     喜閱童行

作家王小波曾經寫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人們常用勞苦和苟且去形容自己的人生,而將詩意和遠方捆綁在一起。

遠方是什麼?

遠方就是那些越走越遠的過去,是你以為觸摸不到的美好。

事實上,我卻在生活中發現,詩意未必在遠方,當你認真生活的時候,詩意便自然會來到你的生活之中。

在2019年,我收穫了真實的生活,也收穫了詩意。

不久前,我在朋友圈分享了喜閱童行發生的一些小事,分享了我和學生之間的故事,有一位二十幾年沒見面的小學同學給我留言,他問我:「為什麼你每天的生活都可以這麼充實、精彩、詩意,感覺不出社會的俗氣?」

我想說,我是個俗人,不是離群索居的人,我的生活里也有柴米油鹽的瑣碎。但在旁人眼中,這些生活的瑣碎到我這裡,便「化整為零」了。

其實,看到朋友對我生活的高度評價,我心裡是有些慌張的。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大俗之人,每日面對柴米油鹽,以及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和為人師的牽絆和責任。但我並不覺得我們因此不能擁有詩意和遠方。

柴米油鹽讓我體質堅強,牽絆責任讓我內心柔軟。

理想的生活

為什麼我們要拋棄它們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呢?

我有我的家庭和事業,我有我的學生和孩子,徹底「放飛自我」的生活,對我來說並不可取。但是,我能做到的,是在平凡瑣碎的生活里,儘可能地找到自己的方向。

也許,我們被太多刻意修飾過的美好和儀式感誤導了。

人們有選擇地將詩意裸露,有人能將梅雨煮成酒,有人能將落花寫成歌。

可我,其實也在承受旁人的質疑,但是,我可以繼續思考、教書育人,要如何「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並踐行這樣的生活。

可以說好不哭,也可以痛哭一場

和過去一樣,我可以一個人開車去逛心儀的書店,帶孩子們去英國或義大利研學,可以伏案疾書目不窺園寫作,可以去學校給學生們開展講座,可以邀請家長朋友做一場讀書會,可以約上朋友去吃念念不忘的食物,可以陪我可愛的女兒,看美麗的煙花而不告訴她這是稍縱即逝的美好,可以在心情低落時買一束花陪伴自己。可以聽一首歌,也可以讀一首詩,可以說好不哭,也可以痛哭一場,好好睡一覺。

恰到好處,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力所能及的生活儀式感,保持赤子之心,順其自然,便是最好。

衣衫褶了熨平便好,領帶歪了扶正便好,肚子餓了吃飽就好,心事繁多簡單就好,情感嶙峋放下就好。

這是我對過去生活的總結,也是我對未來的期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Np9TW0BJleJMoPMps3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