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禍水禍國殃民,說的大抵不過就是楊貴妃。楊貴妃不僅是有名的美女,更是一位才女,所作一詩篇讚美歌女張雲容,「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就是這樣一個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的女子,最終卻不幸含恨死於馬嵬坡,一生也以如此的悲劇結尾。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詩,一說到此詩很多人都會想到楊貴妃,她與玄宗的愛情讓無數人為之羨慕,可她的結局卻讓無數人都為之心碎。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楊貴妃是一個胖胖的女子,「環肥燕瘦」就是說的她和趙飛燕。那李隆基為何會喜歡胖胖的楊玉環呢?
唐朝年間,人們都以胖為美,主要就是因為楊貴妃是一個胖胖的女子。就如同李煜偏愛小腳女人一樣,因為上層階級的喜好所以致使了全國上下都開始爭相模仿。楊貴妃入宮得到寵愛之後,不管是宮裡還是宮外的女子都不再嚴加管控自己的身材,大多數都會用食物來增重,從而就有了唐朝年間以胖為美的風俗。
每個朝代都有其各自的審美風格,就如同漢朝的以瘦為美,原因便是趙飛燕。趙飛燕體態輕盈,腰圍更是極其的細,這也便引來了漢朝女子們極度誇張的減肥方式。要說趙飛燕極瘦是有可能的,但要說楊貴妃極胖那應該是不存在的,雖說歷史資料中楊貴妃是胖胖的形態,但如若真的是胖到毫無美感,那玄宗也不會喜歡。
唐朝年間繁榮鼎盛,食物充足,人們肯定就不會擔心吃食,從而就會吃得很多,不過她們也不是那種不節制的吃,以胖為美肯定也是要有一個度的。據野史記載,楊貴妃的身高大概是在一米六五,體重是在一百三十斤左右。如果這個身高和體重的比例應該是很胖了,但如若放在那個年代來講,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範圍。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這首詩是杜甫描寫的楊貴妃,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胖子,她的身體很勻稱,也很豐滿,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肉都長在了該長的位置。楊貴妃她不僅美,她還善於跳舞,並且跳起舞來非常的嫵媚,試想是一個很胖的女子在台上跳舞,又怎會嫵媚呢?
除此之外,她還善於騎馬,這也就更加的能表明她並不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那種胖,只能說是豐滿。楊貴妃不僅體態豐滿勻稱,她的皮膚還非常好。「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正是描寫她皮膚好的詩詞。當然篇皮膚好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天生的,「膚若凝脂」,僅是想像都足以讓人羨慕。
唐玄宗之所以這麼喜愛她,除了皮膚好體態好之外,楊貴妃其實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古代的皇帝一年到尾都是穿的龍袍,畢竟是天子,要彰顯自己的身份。雖然龍袍很耀眼,也讓人很羨慕,但是實際上並不保暖,即使有火爐供暖也沒有絲毫的用處,冬天寒風呼嘯,一陣風刮過,又會渾身顫抖。
因為這種原因,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想辦法給自己取暖,而唐玄宗則是用楊貴妃取暖。冬天時,唐玄宗只要手腳感到冰涼,便會在楊貴妃懷中取暖,這也便是玄宗離不開楊貴妃的又一個原因。楊貴妃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很多的人對她的一個形象都認為非常的胖,或許這種胖只是豐腴。
唐玄宗自然也不僅僅是沉迷於她的美貌,楊貴妃本就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從小所接受到的教育自然是最好的,這樣一個又有才華又有美貌,還善於歌舞精通騎馬的人,試問誰不喜愛。但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卻在安史之亂中含恨而終。如果唐玄宗晚年沒有怠慢朝政、寵幸奸臣,那貴妃的結局是不是又會是另外一種,一代佳人就如此被人們說為紅顏禍水,在臨終之前她可有埋怨過玄宗,我們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
《阿那曲·羅袖動香香不已》
《清平調·其一》《麗人行》
《全唐詩·宮詞補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47b7fe8f3d3d5a49d114c1f57fcbf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