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 林示】近日,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擔任阿維塔科技董事長一事猶如投入汽車圈的「深水炸彈」。可筆者卻關心的是朱華榮擔任股權多元化公司董事長,是否持有個人股份?是否屬於長期行為?
朱華榮事後回復筆者,長安本部領導員工沒有持有阿維塔股份,國資委也不允許「上持下」,「譚本宏同志任副書記,不能兼任其它業務領導,其他人暫時也不合適,故兼任一段時間」。
1965年出生的朱華榮距離法定退休年齡僅剩下不到兩年時間,哪怕視情況可以放寬至63周歲,5年時間內朱華榮要帶領阿維塔朝著「2030年成為全球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引領者」的目標前進也是壓力山大。
朱華榮對筆者說,「我兼任的主要目的是阿維塔是長安品牌向上的戰略性布局,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儘快做大做強,越快越好;給股東及社會更多信心,也避免『親兒子』、『乾兒子』的炒作」。
作為一家掌門人不持股的造車新勢力,阿維塔會得到投資人的認可嗎?某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對筆者表示,從責權利平衡的角度來說當然有股份更好,朱華榮擔任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從短期看有其必要性,能夠把長安的更多資源導入到阿維塔,也更能得到合作夥伴的信任與支持,筆者認為,這也是華為設立車BU新公司,願意讓長安汽車首個吃螃蟹並占股較多的原因。頭部券商不具名分析師也有此判斷,阿維塔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華為車BU如何激活賦能長安?大家都挺看好長安汽車的。
過去幾年華為關注重心在賽力斯AITO品牌上,但從新上市的阿維塔12看,華為開始拿出最好的東西給到阿維塔了,新車上市一個多月就有1萬多台的大定訂單並且大定均價達到35萬元就足以說明問題。
筆者認為,隨著長安汽車入股車BU新公司,將於2024年上市阿維塔內部代號E15和E16兩款新車也將得到華為更多的賦能,這是朱華榮上任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取得成績的憑仗之一。
打造一個高端品牌,如果沒有銷量支撐猶如空中樓閣。當前阿維塔最缺的就是銷量,30萬元以上純電動市場本就不大,當下阿維塔11和阿維塔12兩款車死守該細分市場難有大作為,增程混動車和插電混動車是今年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車,理想、零跑、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也嘗到了增程式混動的巨大甜頭。
就連長安汽車旗下的深藍汽車在衝刺萬輛月銷的過程中,增程車型也以超7成的占比立下汗馬功勞。既然有成功案例在前,阿維塔何不效仿?此前也傳出阿維塔12要出增程混動版,通過增程混動版降維打擊,若如此,相信阿維塔很快能夠上量。這也就是朱華榮上任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取得成績的憑仗之二。
但我認為,朱華榮帶領阿維塔能夠取得成功最大的憑仗還是他帶領長安汽車走出低谷的那段經歷。2018年-2020年是長安汽車的至暗時刻,凈利潤連續三年為負,彼時朱華榮臨危不亂,在2018年4月就制定了應對未來市場的三份計劃,即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的「北斗天樞」計劃和全球化的「海納百川」計劃,情況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好轉,2021年-2022年,長安汽車的營收和凈利潤都開始上漲。今年前三季度,在19家A股上市的車企中,長安汽車凈利潤僅次於比亞迪和上汽集團,更是長城汽車和廣汽集團凈利潤的近兩倍。
長安汽車體制機制的靈活度區別於其他國有車企,朱華榮勇於擔當的性格也區別於其他國有車企掌門人,四大國有車企董事長當中僅有他兼任新品牌一把手。筆者認為,強烈的產業報國使命感是朱華榮願意不計個人得失、榮辱背負起長安新能源高端化擔子的原因,果敢的性格是朱華榮能夠帶領阿維塔走向成功的關鍵,祝願這位把一生職業生涯奉獻給長安汽車的老帥創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