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又真誠的《半熟戀人2》,不只是「嗑到」那麼簡單

2023-04-06     影視前哨

原標題:真實又真誠的《半熟戀人2》,不只是「嗑到」那麼簡單

導讀:不是愛情的幻想,而是真實的成長。從成熟理性的互動中,去喚醒更多愛與勇氣。

文|黎河

「無論世界將你的愛藏在哪個地方,在那裡我註定墜落。」

抱著尤克里里彈唱《彗星》的張寶兒目光堅定且溫柔,這是老孟之前提到很喜歡的一首歌。而在目光另一頭的老孟顯得更加手足無措,甚至悲傷的:「我對你是喜歡的,但是我不喜歡跟你在一起的那個自己,我們還是做朋友吧。」「可以了,你別動。」張寶兒打斷了老孟傷心的狀態,小跨幾步,繞到背後緊緊地抱住了他。

時間仿佛靜止,我們沒有看見悲傷的結局,而是看到了一次更加勇敢的前行。隨著輕熟齡戀愛觀察真人秀《半熟戀人》第二季(下文簡稱為《半熟戀人2》)接近尾聲,人物之間的情感線糾纏得越來越深。在幾番修羅場的較量後,不管是迎來最終的甜蜜撒糖,還是充滿遺憾的真誠告別,每一組關係都留足後勁,關於如何去愛的思索,或許才剛剛開始。

敲開「半熟」的內容,

真誠至上讓故事更有弧線

最新一期,「坦白局」。

余天超朋友圈留下讓人困惑的「選擇」,終於揭開謎底。原來他不是在宛詩和圓兒中間選擇的意思,而是選擇和圓兒下一階段該怎麼繼續。

「它會變」,余天超的話像魔法一樣,四周瞬間變成了一片星空,明暗閃爍,圓兒抬頭間儘是驚喜。當鄭語安在朋友圈寫「帶我去看星星吧」,余天超就帶她去到了自己設計的餐廳,用粒子特效呈現了一場專屬於兩人的浪漫星河。有網友評論道,「看到他們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宇宙級別的甜蜜了,真的是雙向奔赴的存在」「很懷疑他們是不是在演偶像劇!也太甜了」……

但所有的相遇都有喜有憂,有人深情告白,有人真誠告別。

面對圓兒的拒絕,吳士鋋只留一封信便離開小屋,這也讓觀察室的討論變得熱烈起來。王子文說,「我覺得不是每段關係都需要告別的,遺憾也會留下美的」;陳妍希又表示,「我需要一個好好的告別,我沒有辦法接受人家是消失或者走掉。」龐博則感慨,「時間是一個特別巧妙,但也讓人遺憾的東西。」

《半熟戀人2》在真正意義上打開了輕熟齡男女的社會情緒表達,比如是否年齡到了有合適的人就妥協去滿足家裡人、能否接受或怎麼去表達自己有一個孩子的事實等,更廣泛地切中這個年齡階段兩性交往中的痛點。

「有一定數量的男孩女孩離異後,帶著小孩來相親。他們會習慣地把你接受和愛我的孩子,當做我們能不能發展下去的一個前提。」面對張焱的敏感和不放鬆,張純燁在共情時,也表示了鼓勵,「應該更加確信和女孩之間的感情的確認感之後,才有孩子的事情。其實不必給自己那麼大的負擔和壓力。」

一方面,更真實多元的人物,讓觀眾能跟隨嘉賓去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他們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成長狀態,也愈能回應更多的現實難題。另一方面,節目創造了許多全新的交流空間,不管是划船時的飛吻,還是帳篷外的失落,都讓「小屋」的外延進一步擴展。

在現實主義的表達下重新審視輕熟青年群體的選擇歷程。讓故事真實發生,讓現實的議題能夠勇敢地被討論。儘管他們都來到了輕熟齡,但依然能有做自己的勇氣;再加上朋友圈社交、鲶魚效應等的激發,各種「修羅場」名場面的誕生才讓人直呼好看。

打造「半熟」的態度,

理性現實的情感更有深度

嚴淼和張焱依舊選擇互相查看對方的朋友圈。

當張焱的朋友圈發出「不管在不在小屋,你都是我的第一選擇」時,嚴淼的朋友圈卻是完全相反的畫風,「希望之後我們就自在地做朋友吧」。小屋的旅程即將結束,但兩顆心最終無法雙向奔赴,也著實虐了一把觀眾。

嚴淼表示在這段關係中最大的問題是:「我並不是一個完全非常開心的人,我期待他能給到我這種能量。但我發現他好像做不到。」面對對方認為「剛剛好」的關係,她反而從更長久的角度考慮,既勇敢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底線。

伴隨著成長的收穫,我們也迎來了輕熟齡階段的各種困惑,但對應的態度和方式都與之前有很大差別。螢幕前大多數青年正在面臨的情感難題,其實這些嘉賓們的生活狀態正是答案所在。例如面對「要權衡多久才敢去愛」「要如何去傾聽自己的內心」「30+的離婚女性應該怎樣抉擇」等問題時的思考,都在激發啟示。

在「半熟」的感情中,最重要的不是結果的成功或失敗、得到或失去,而是如謝楠所說,「在一段還在彼此試探的感情里,拒絕和接受都是權利,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不要因此背負太多情緒上的壓力」

30+的戀愛同樣肇始於最初的心動,但不同之處在於會互相尊重對方,於不斷磨合中滋生出真正的情感。節目恰到好處地將當下的「熱現象」進行情境化的「冷思考」,刻畫出「熟」背後的強大內心和愛的能力。讓觀眾體會嗑到「糖」的同時,更看到了嘉賓們為了維持親密關係背後的努力。比如余天超最後選擇語安的原因,也是對其人生和堅強性格了解後的精神確認。

事實上,《半熟戀人2》打開了參與和觀看情感類節目的獨特視角,它給觀眾提供的情感體驗是多元的,包括充滿懸念的敘事、沒有被選擇後的失落,乃至情感問題的另類思考路徑等,不僅為綜藝市場帶來差異化價值,更易讓不同身份的觀眾從中找到共鳴、產生反思。

超越「半熟」的戀綜,

喚醒更普遍的愛與勇氣

「你喜歡男生會彈琴嗎?」夜色下,坐在鋼琴前的余陶然轉頭看向孫沐雨。她帶著笑意地回應著他,「我喜歡的男生會彈琴。」話音落下,《遇見》的旋律從指間流出,而情到濃處兩人四手聯彈,更把微醺浪漫的氣氛推向高潮,夢想也如孫沐雨所憧憬那樣照進現實。

有觀眾表示,「真的很喜歡《半熟戀人2》的這種成熟,相比轟轟烈烈的感情,更喜歡細水長流的累積;相較於外在因素的浪漫,更喜歡細節的浪漫。」

這檔節目除了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關於輕熟齡戀愛的暢想,也給了一套不同年齡、性格和職業的人們在戀愛中的相處方法論,如何積極地與自己、與對方真實對話。這為觀眾提供了另一種看待情感、感受世界的思路,不管輕熟齡青年看「現在」,還是更年輕的人看「未來」的視角,都提供了更實際的關照。

正如張宛詩儘管有過一段婚姻,但她直言自己還是很相信愛情、很嚮往婚姻的狀態,「對於『愛』,我從始至終都有足夠的安全感,相信會有人真誠地愛我,也不會隱藏自己對別人的愛意。從不認為『有過婚姻』這件事有什麼大不了的,在我看來它是一次歷練、一筆財富。」

以往的戀愛綜藝題材往往都是「嘗鮮」式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把嘉賓及其彼此的互動體驗當做一個被凝視的對象。而《半熟戀人》的創新點不在於節目本身,而在於為更多元人群之外的綜藝化表達提供了新的視角,即,應該從一種陌生新鮮的視角出發,洞察他們核心的情感現狀,從而去喚醒更多輕熟齡青年的愛與勇氣。

從類型創作上來說,這檔節目走出舒適區主要體現在,其不止關注情感關係,也注重社會交往,並著力呈現好的社會交往能給人帶來力量與支持。節目從普遍的情感議題中找到「半熟戀人」的獨特性,其價值不在於用一些飄浮的糖奪人眼球,而在於通過失去尋找愛、反思愛、得到愛的完整鏈條去找到變得更好的可行路徑。

有觀眾表示,「越往後看後勁越大,沒有彎彎繞繞和模稜兩可,大家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表達很明確、很體面,有懸念有反轉同時又很真實。」劇情濃度變高,現實參考性也更強,《半熟戀人2》成功搭建了與素人嘉賓、藝人嘉賓以及觀眾共同探討輕熟齡婚戀議題的「半熟場域」,更多人可以沉浸在勇敢的「半熟」愛情中品味悲喜,也可以借鑑有分寸的「半熟」模板,引導自己去愛和被愛。

從《心動的信號》到《半熟戀人》,從新品類的開掘到綜N代的深耕,騰訊視頻在戀綜賽道的布局進一步優化,不斷通過優質內容去關照不同年齡段、不同情感需求的用戶,在內容品質和創意深度上,成為類型天花板。更重要的是,平台在類型綜藝發展的大潮中,保持更加開放的創作意識和與多元群體對話的可能,也讓綜藝與社會的連接,更加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4300669d20c44db2eac69cdc4cfb2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