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家居為何成價格戰風暴眼:比價失效"線上線下沒同款",主播加劇渠道利益之爭

2023-11-08     搜狐財經

原標題:家電家居為何成價格戰風暴眼:比價失效"線上線下沒同款",主播加劇渠道利益之爭

(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魏書琮

編輯|吳亞

2023年的雙十一,高頻詞是什麼?「低價」這兩個字赫然顯現。從2009年阿里搭建第一屆雙十一購物節的舞台到今天,雙十一已走過14個年頭。

「低價」一直是雙十一大促「永恆」的命題,但今年各方圍繞價格的討論顯得更激烈,也更直接,甚至演變成了一場圍繞「低價」的「口水戰」,品牌方、渠道方、消費者均被裹挾期間,加入了輿論場的混戰。

從預售時,就有海氏電器、京東和李佳琦三方圍繞「底價協議」開撕。之後,賈乃亮直播間的覓光美容儀,更被爆出價格與線下山姆超市差1600元。再到辛巴直播間的萬元慕思床墊「骨折式促銷」,「破價」引發的渠道撕扯、各方爭論不斷出現。

「低價」風波背後,家電乃至大家居行業渠道和價格體系的矛盾再次凸顯。而搜狐財經從多方了解到,不同渠道之間價格存在差異的情況長期存在,行業內心照不宣。

而今年置於風波中心的多為家電、家居產品,如烤箱、美容儀、床墊都是單價較高的「耐消品」,這些品類本身的渠道情況也較為複雜。這背後再引發的討論是,穿過低價紛爭,於行業而言,符合各方利益訴求、成熟運作的渠道隔離或仍未建成。

而以直播電商為主要場域的線上渠道,其憑藉「去中間化」的優勢對傳統經銷商等線下渠道帶來的挑戰也越發明顯,讓渠道競爭常態化的同時,也再次凸顯了利益博弈。品牌和渠道角逐價格,消費者購買的則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從價格之爭到價值追求,三方利益如何保全?

「比價」背後:多重因素影響產品定價

依據什麼坐標系來對比價格、評定價格的合理性?這是「價格口水戰」背後常被忽視的問題。搜狐財經梳理髮現,在2023雙十一期間引發價格爭議的商品大多無法直接進行「比價」。

例如,由高圓圓代言,王子文、蔡少芬、曾黎等眾多明星種草的美容儀品牌AMIRO覓光,其在雙十一之前推出了兩款最新產品——AMIRO覓光膠原炮第二代和AMIRO覓光大排燈Max。

在賈乃亮直播間,覓光二代美容儀疊加平台補貼、返現等活動後到手價最低可達3679元,並且有凝膠、面膜、化妝鏡、嫩膚儀等贈品。

而網絡上用於對比的線下山姆超市產品實則為渠道定製款,還是價格僅2999元的第一代產品,且僅包含一個儀器再無其他額外贈品。

「差價達1600元」,迅速成為各方關注點,卻少有人對比過兩款產品在性能等層面的核心差異。

電商主播辛巴和慕思經銷商的價格撕扯背後,亦有這樣的因素在影響。本次在辛巴直播間出售的,到手價僅為4980元的「2130b慕思大黑牛真皮軟床」床墊在線下實際並無同款。

「平時線上、線下也沒有一樣的款,線下是廣東生產的,線上款是嘉興的工廠。」一位慕思的門店銷售人員向搜狐財經指出,辛巴直播間的床墊為嘉興的工廠代工。

他還透露,「線上款的床樁普遍要比線下款要窄,門店款床墊填充物是羽絨、鵝絨,線上款可能給你填充海綿泡沫。線下款骨架12根的話線上為了省成本排骨架少放4根的情況也有。」

另一位床墊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則告訴搜狐財經,自己將慕思給辛巴的產品配置表與門店類似產品做了對比,發現相同厚度的床墊同樣有一層乳膠、一層海綿,產品並未有質量上的差異,門店價格卻高出不少。

「辛巴不到五千的價格對消費者而言是絕對的好事,能接受睡感偏軟的放心拍。加上品牌背書,甲醛也不可能超標。」該人士如此說道。

事實上,根據辛巴直播間的信息,這款原價13800元的產品能到手僅4980元,是綜合了多重因素後的結果:補貼前價格為5800元、定金200元,平台補貼價為820元、尾款支付4780元,最終到手價為4980元;下單再贈金嫂子炒鍋1件,黑金床墊1件。

不過,上市價、日常價、活動價、門店價、補貼價......複雜的價格體系,也讓普通消費者失去了「比價」的錨點。

在產經觀察家丁少將看來,產品價格主要受產品定位、銷售渠道、市場環境三大方面的影響,「渠道方面,電商、直營、經銷商也均有不同的定價策略,以保護不同渠道的利益。當整體市場需求趨於下行時,品牌的定價策略就會趨向於降價以拉動銷售,『以價換量』成為常規市場策略。」

也因此,在渠道隔離普遍化的當下,不同渠道的產品型號、配置均有一定差異,這也導致消費者對不同類型渠道的產品進行「比價」的意義大打折扣。

熟悉市場的人知道,渠道隔離的發展最初是品牌方應對淘寶、京東等平台「二選一」施壓的解法。即在與電商平台的周旋博弈中,品牌方逐漸形成了同一款配置的產品做成兩個型號的思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所謂電商專供款產品,便是這樣的思路。

比如雙十一在李佳琦直播間大賣的小天鵝洗衣機「小烏梅」輕享版,主打輕薄嵌入,面板使用塑料材質;而銷售人員推薦的線下類似款產品使用的則是玻璃面板。

「不同的渠道產品定價具有差異是普遍現象,主要是不同渠道運營成本涉及到的因素各不相同。當前對於廠家來說,最害怕的情形就是網友、競爭對手都來挑毛病,而平台越多出錯的機率越高。」網際網路分析師于斌指出。

各方博弈,利益如何共存

電商主播的直播間頻頻翻車,產品價格爭議爆發。電商直播愈發成為主流的線上渠道,在幫助品牌方的產品「上雲端」售賣的同時,也帶來了傳統平台電商和線下經銷商等渠道之間的博弈。

「價格」乃至「底價」,都只是引爆輿論的導火索。在整體消費環境仍較為疲軟的當下,「價格」已不再是冰冷的數字,決定著各方的利潤空間,更是消費者的敏感點。

自2022年雙十一開始,天貓、京東等平台電商不再公布雙十一戰報。據公開消息,今年雙十一預售李佳琦直播間GMV 約為95億元,已不足去年215億元的一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2%。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價格分別上漲3.9%、2.5%和1.3%,衣著、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1%和0.2%。

不可迴避的是,「低價」是爭奪客源最直接有效的促銷手段之一。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大家居行業整體產品單價都在下行,消費者在面對單價較高的家電、家居產品時消費決策會更加謹慎,對於產品價格的變化感知也會更加敏銳。

據奧維雲網分析,2023年前三季度,家電市場整體來看購買需求不足,大多數品類零售量同比下滑;剛需家電在產品結構升級的拉動下零售額增速領先於零售量增速,而部分非剛需品類仍處於市場普及期,價格下沉,競爭激烈。

(圖片來源:奧維雲網公眾號)

「蛋糕」做大愈發困難,但分蛋糕的人不減反增,原有的市場格局面臨利益再分配的局面下,「唇槍舌戰」無可避免。

海氏烤箱、京東、李佳琦的「底價協議」之爭,凸顯線上渠道內部的利益糾葛;辛巴和慕思經銷商之爭,則更多的牽涉線上、線下渠道的利益分配,電商直播對傳統渠道價格體系的擾動。

公開報道顯示,本次辛巴「破價」帶貨導致經銷商不滿主要有兩層原因。一方面,「骨折式促銷」,損害了慕思高端的品牌形象和經銷商的價格體系;另一方面,有經銷商反映實體店遭遇消費者退單,帶來傳統渠道的客戶流失。

線上和線下的博弈,一直存在。而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家電線上銷售額為2080億元,同比增長4.3%;線下銷售額1631億元,同比增長1.1%。即線上規模持續擴大,且增速要大於線下。

在於斌看來,基於今年的整體形勢,各方對於大促產品、價格體系的關注相較於往年更緊張,「現在頭部主播的議價能力確實會比傳統電商要高,價格越低銷量越高,品牌給頭部主播的供貨量也更多,而這對於傳統電商平台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這又帶來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平台方如何平衡自己和主播這種KOL帶貨模式之間的利益?可以看到的是,監管對推動直播電商規範發展的作用正在加強。

當前市場普遍關注的便是傳聞已久的杭州直播新規終於落地,據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近日,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上城區司法局和杭州市錢塘區司法局發布關於公開徵集《直播電商產業合規指引》意見建議的公告。

整體來看,這一文件對直播帶貨行業劃出多條紅線,包括不得高薪挖人、虛構數據、片面對比等手段惡性競爭,以及直播電商從業者應嚴格把控直播商品的質量,強化對直播選品、直播賣點等環節的審核把關。

該文件還劍指價格問題——直播電商從業者不得要求商家簽訂「最低價協議」,或採取其他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協同行為,但依法不構成壟斷協議的除外。

雖然這只是一部地方性規範文件,其傳遞出的信號卻值得關注。在於斌看來,雙十一出現針對低價的眾多紛爭,也源於直播電商分走傳統電商很大一部分流量和銷量,「他們(平台電商)對於直播電商(頭部主播)的忍受或已達到『臨界點』。」

「傳統電商平台在直播方面的嘗試沒有達到理想效果,今年消費市場整體銷量、成交金額、用戶數量都在下行,所以傳統電商平台與直播電商的利益博弈或將繼續存在。」他說道。

風波中,品牌方、渠道方的矛盾凸顯。作為需求端的消費者,亦被捲入其中。價格對應數字,如今的天貓、京東等平台已取消了數字大屏,不再沉浸在數字的磁場中。

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的本質則是要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從價格回到價值本源,品牌和渠道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延伸閱讀:

慕思股份的渠道之爭:經銷商與帶貨主播互撕,前三季度創收38億、電商貢獻16%

覓光美容儀陷「割韭菜」爭議:被指「無資質」,成立7年銷額20億、小米騰訊參投

海氏烤箱"手撕"京東背後:電商平台淪為"貨架",小家電營銷破圈需流量加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3ac568deaad6980f8ba36fc5097e6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