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俞經民:上汽大眾要打勝仗也要「打剩仗」

2023-11-22     BusinessCars

一場無聲的電音派對在這次廣州車展的上汽大眾展台上演,上汽大眾把這種源於上世紀90年代的荷蘭,這兩年非常流行於國內新世代年輕人群的新潮行為藝術,搬到了車展現場,是上汽大眾和年輕人的一場雙向奔赴。

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極卷時代,所有的合資品牌其實都面臨著巨大的增長和轉型壓力,作為一個已經走過39年合資歷程的合資汽車品牌,上汽大眾的處境並不比其他合資品牌輕鬆。

對於媒體們想要拋來的問題,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似乎早有準備,如何應對車市的「淘汰賽」?俞經民表示上汽大眾有很明確的九字方針: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

首先,要做好的產品,控制成本,提供「好用不貴」,但不是低質低價的產品。

其次,要保證合理的利潤。價格是一個門檻,現在價格每增加1萬,就是一個新的版本,每個價格區間的產品性價比都要做到最優。

第三,要解決慢的問題,適應中國快速的市場競爭環境。

俞經民告訴記者:「『剩者為王』從來不是悲觀的解讀,上汽大眾想傳達的是,我們要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穩住銷量、守住規模,既能打勝仗,也能在賽場上拼到最後。」

他認為能「打剩仗」的品牌,一種是主流品牌,即全球化品牌;第二種是特斯拉這種品類品牌;第三種是不斷崛起的自主品牌。

「沒有品牌的根基,『剩下來』會有點困難。」

品牌根基方面,無疑是上汽大眾的優勢,大眾和奧迪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早已深入人心。2023年是大眾進入中國市場的第39年,11月27日上汽大眾將達到第2,700萬輛車的下線和用戶的交付,目前擁車的用戶已經達到1500萬。

在燃油車市場,上汽大眾一直是一哥的身份。在整個燃油車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今年9月,上汽大眾燃油車市場占有率提升至8%,比去年同期增加1%。在各個細分市場,上汽大眾幾乎都有王牌車型,A級車市場有朗逸家族,B級車有帕薩特;SUV市場有途觀L,這些車型都是各個細分市場的銷量領頭羊。

說到電動化轉型,上汽大眾在合資車企轉型方面其實算得上先行者。但長期統治市場的輝煌,成為了上汽大眾轉型的包袱,形成了電動化表現不給力,滯後於新勢力品牌的印象。

「在所有主流合資品牌中,上汽大眾的電動化是做得最好的。現在ID.系列的雄心壯志已不僅僅是『合資純電銷冠』,ID.3也不止於成為『12萬品質純電首選』,我們要成為這個價位段市場的首選(包括新能源與燃油)。」在俞經民看來,ID.3應該是「電動時代的甲殼蟲」。

從今年7月份開始,ID.3銷量開始持續暴漲,從6月份的1819輛直接原地飆升至7378輛,增長了5559輛,環比增幅達到了305%,銷量翻了三倍還多。俞經民也透露從7月份開始,訂單每個月新增1000左右。「訂單對生產拉動地很快,10月生產12,000多輛,這個月估計能上13,000輛,下個月我們往15,000走。」

但ID.3的暴漲背後,無法迴避價格因素在背後起到的作用。對此,俞經民也不迴避,他認為:「當ID.要起量,我們的供應商比我們還興奮。規模起量,成本就可以降下來,集中生產的效率也會更高。所以ID.雖然降價,但往後虧的會越來越少。」

而ID.3降價迅速起量後,對競品也帶來了威脅,處於同一價位區間的比亞迪海豚,最近幾個月價格也進行了下調。

在ID.3之後,ID.4 X和ID.6 X的市場表現也走在上升的路上,本次廣州車展上汽大眾還帶來了ID.BUZZ,明年將會以進口方式引入,這是一款純電動MPV,新車造型致敬傳奇車型T1,在中國市場擁有一大批粉絲喜愛。ID.BUZZ的引入,將進一步豐富上汽大眾在新能源市場的產品線。

「上汽大眾既有『好』的產品與品牌,又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上汽大眾是為數不多的能做到『好用不貴』平衡的品牌。」

時代在快速變革,但上汽大眾也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努力憑藉這些優勢在賽場上拼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28f7871a067474da659e5a9adc7e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