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分,請內娛真人秀按這個標準來

2023-10-17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豆瓣9分,請內娛真人秀按這個標準來

韓國綜藝,出了不少口碑之作。

網飛+韓綜,更是勢頭強勁。

《體能之巔》《海妖的呼喚》,都在全球掀起了體能綜藝熱潮。

最近,網飛韓綜又上新了。

豆瓣9分,全球口碑榜第一。

好評如潮。

「請網飛搞十季起跳!」

「比魷魚遊戲和最強大腦加起來還要好看200倍!」

這次又拍了些什麼?

今天一起來看看——

《魔鬼的計謀》

데블스 플랜

導演鄭中淵,韓國金牌綜藝PD。

代表作《大逃脫》《天才》《女高推理班》。

豆瓣均分9.5

其中,《天才》作為一檔燒腦的心理戰遊戲綜藝。

更是被評價「秒殺一切韓國綜藝」。

憑什麼?

眾所周知,鄭PD一出手, 絕不只是單純的「綜藝」

更因高級的電影質感、沉浸式追劇體驗,獲贊「科幻片」「懸疑片」「神劇」。

節目組甚至直接將漫威當假想敵,拋出豪言。

「我們(比漫威)更有趣!」

除了鄭PD的才能外,這少不了燃燒的經費。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

「tvN賺錢的是羅䁐錫(《新西遊記》),花錢的是鄭中淵(《大逃脫》)。」

沒人比鄭PD更懂如何花錢。

實景搭建、道具製作、機關設定,都是頂級配置。

比如《大逃脫》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幕,依照《昆池岩》建造的喪屍醫院,1:1打造的地下賭場。

隨便一幀,都像是電影截圖。

專業到什麼程度呢?

喪屍NPC都是《釜山行》里的演員。

置身其中的玩家,完全沒有作秀的餘地。

「不知害怕為何物」的專業格鬥運動員,上節目後「人設崩塌

看這「牛X」滿滿的彈幕就知道,這錢花值了。

如今,鄭PD與財大氣粗的網飛合作,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魔鬼的計謀》,可以說是實境沉浸版的《最強大腦》

12位選手通過各種遊戲,角逐最強大腦,贏取最高5億韓元的大獎。

節目組不惜造出一個高度仿真,形如墓穴的監獄。

冰冷的鐵門後,一段幽深曲折的小路,直通四壁蕭然的監牢。

這並非裝飾性的置景,而是會在節目中派上實際用場。

自然,選手都非等閒之輩。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個個是履歷傲人的學霸精英。

有坐擁十多項專利的發明家有在美國獲得資格證的律師醫生還有演員職業玩家……

像選手軌道,是科普大V,曾任青瓦台諮詢委員還在火箭發射現場擔任解說員

咱們國產的《最強大腦》,貢獻了水哥「微觀辨水」的名場面。

而這檔韓綜里,選手們也有不少高光時刻。

比如,考驗超短期記憶力的「記憶的碎片」

規則是,節目組給出一張圖片,選手需在20分鐘內儘可能記住其中所有信息,禁止做任何筆記

20分鐘後,回答相關問題。

難點在於,圖片信息量爆棚,而節目組不會提前給出問題。

一般人可能看到圖片就已經放棄了。

因為,壓根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記,要記些什麼……

有選手都忍不住吐槽,「節目組是不是根本就不想給錢」。

就拿醫院主題的圖片來說。

最變態的是,問題不僅有「某科室醫生叫什麼」「某患者的眼罩戴在哪邊眼」等直觀的細節問題。

還有需要計算才能得出的複雜問題。

比如有一道題是問圖片中的日期

然而圖中並沒有畫出日曆。

只能根據手術的開始時間、持續時長,以及時鐘顯示的時間,進行倒推

一般人對著圖片都不一定會答對,更別提盲答。

而這一高難度遊戲,原本是需要10個選手合作完成的獎金挑戰。

但沒想到,年輕的女律師選手,居然一口氣回答了10個問題

全部回答正確,直接終結了比賽。

還有更刁鑽的遊戲,「盲五子棋」

採用五子棋的規則,但卻把棋子改成了五顏六色的。

也就是說,不能靠顏色一眼區分敵我了。

選手要在下棋時,記住自己落下的每一顆棋子的位置。

對手還是AI

難度可想而知。

下得越久,需要記住的棋子越多。

有一個原本很擅長五子棋的選手,下到最後,記不清棋子位置,迷迷糊糊輸掉了。

但沒想到,演員小哥不僅牢牢記住自己的棋子,還在緊張的對弈過程中,摸清AI的下棋策略。

短短几分鐘,攻破對方的套路。

「忽然覺得他(AI)下得太簡單了 」

「我想我不可能記錯」

選手們的表現太過高能,以至於很多人不敢相信。

有觀眾表示,「如果我是玩家,我會在聽完遊戲規則後宣布退賽。」

這燒腦遊戲,確實讓人大開眼界。

一般而言,比拼腦力,越聰明的人肯定越耀眼。

像《最強大腦》這類國綜,對普通人而言,就是「膜拜大神」的存在。

但這檔節目更有意思的地方是,播出後卻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科普大V」軌道公認的實力派,別人還沒看懂題目時,他已經研究起必勝法,因此貢獻了不少高光時刻

最終也脫穎而出,獲得亞軍頭銜。

但,卻被觀眾罵慘了

被批「偽善」「偽君子」

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他表現出了不合時宜的善良和理想主義

軌道從一開始,就是個「顯眼包」。

他和別人不一樣,上節目的目的不是贏取獎金。

而是幫助更多人愛上科學

節目前期是以團體遊戲為主的淘汰賽。

其他選手都想儘可能先淘汰掉別人,自己走到最後。

但軌道反而更關心能力較差的選手,拉攏弱勢者結盟

為了讓其他人不被淘汰,遊戲開始前會主動分享獲勝技巧。

但問題在於,淘汰制是既定規則。

軌道這套幫扶弱者的信條,反而導致狀況連連。

首先,剝奪了很多選手的遊戲體驗。

比如,最簡單的拼圖遊戲,原本每個人都有獲勝的機會。

但由於節目規定,連續獲勝兩次,才能獲得遊戲幣。

軌道就要求其他選手讓賢,把贏的機會留給已經獲勝一次的人。

比賽現場因此殺氣全無,一派和諧。

其他選手會貼心地幫忙把拼圖擺好,留給特定選手去完成。

這場看似融洽的比賽,反而積怨不少。

私下,很多選手都表示了不滿。

有選手指出,軌道像一個操縱別人的獨裁者。

另一個選手也表達了類似的感受。

她自己也想贏一把,但當時的氛圍卻讓她不得不壓抑野心。

其次,弱者聯盟確實能幫助沒有能力的人走得更遠,但卻也讓真正有實力的選手遺憾出局。

軌道組成的弱勢聯盟,在人數上占絕對優勢。

這直接造成了全劇最大意難平——東載。

他是在節目公開招募中獲得滿分成績的普通大學生,每個遊戲都表現突出,一直被認為是最大黑馬。

結果卻在需要團體對抗的遊戲中,因為勢單力薄,慘遭出局。

越到最後越發現,軌道所謂的幫助弱者,更像是一場騙局。

他借弱者聯盟,淘汰了有實力的選手。

可最終,他還是必須與弱者為敵。

憑藉實力留到最後的他,明知故問,「怎麼幫到最後就剩下了我自己?」

「偽善」的批評聲也由此而來。

而與軌道形成對比的,是備受觀眾喜愛的兩名「利己派」選手。

演員兼發明家的李思源,一開始因為和軌道站在對立面,一直被邊緣化,團體比拼中毫無優勢。

但她執著地為自己尋求翻盤的機會。

因為遊戲成績墊底而被關進監獄區後,她大半夜不睡覺,完全靠毅力解開鎖。

被獄友評價是「瘋狂科學家」。

執著和野心,讓她成功在獄中發現了隱藏關卡。

雖然最後在盲五子棋遊戲中,敗下陣來。

她卻留下了極具感染力的遺言,成為退場最為壯烈的玩家。

「別掉進他們的計劃,變成棋子

照你的自由意志行動,光榮地戰死」

另一個同樣被逼至絕境的玩家是演員小哥河錫辰。

在盲五子棋遊戲中,他擊敗了AI。

最後幾個環節,更是宛如開掛的偶像劇男主,展示出超人般的智商和心態。

初次接觸數學式賭大小遊戲。

「運用數字牌和符號牌排列答案,選擇賭大或賭小」

與他同時競爭的,有深諳此遊戲的專業玩家,有麻省理工數學系的學霸。

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臨難不懼

不僅能快速掌握遊戲技巧,接連成為贏家。

還有餘暇摸透其他人的牌法。

軌道其實也是在最後兩人對決時才散發出最大魅力。

在明顯處於弱勢、體力不支的情況下,還能一次次逆風翻盤。

最終靠自身實力殺出一條血路,也讓他自己的共贏理念徹底破產。

這下不難理解,軌道為何成了眾矢之的。

腦力競賽的觀看快感,本就源於優勝劣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無法改變規則的情況下,空談所謂的「共贏」,更像是攜理想主義之名的「多數人的暴政

但,從另一個層面也可以說,正是節目的精彩超出了一般腦綜的範疇,才會引起如此多的討論。

而且,恰恰是種種爭議豐富了節目的內涵和外延。

一輪輪遊戲比拼,成了一部烏托邦劇。

軌道的弱勢聯盟,成了福利型國家模型。

演員河錫辰、發明家李思源和大學生東載,走的是精緻利己的精英路線。

生存遊戲中,人們崇拜後者,厭棄弱者,就像樂於看爽劇中的最強反派。

但跳出遊戲,人們又敬佩前者。

節目播出後,有網友發現現實中的軌道是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也的確在踐行著自己的善念。

像《火山摯戀》中預估了火山爆發的夫婦一樣,他曾預測到探測器碎片降落韓國,為公眾擔憂,並因此走上科學傳播者的道路。

前後矛盾之處,正是節目內涵的豐富性所在。

而這,也正是「魔鬼的計謀」。

生存節目的規則,默許選手以不光彩的方式取得勝利。

「即使你的勝利遭謊言與背叛玷污,我們仍樂意為你鼓掌,並頒發獎金給你。」

節目組建造出的氣派場地,不單單是為了視覺效果。

更是想打造出可以完美隱藏攝像機的環境,好讓選手以真實的面目示人。

撕去假面後,真實的人性本身就是複雜的。

節目組甚至一直在有意施壓。

12位選手在封閉不見光的房子裡合宿7天,沒有手機,與外界完全斷聯。

攝像機24小時不間斷拍攝,節目全程配備精神科醫生。

選手不僅是各自為壕的敵人,也是共同生活的室友。

這一切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給觀眾更豐富的情緒價值。

鄭PD曾表示,他追求的節目效果是,「即使看不懂遊戲,也覺得有趣。」

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不只是選手,觀看者也成了嗜血的魔鬼。

我們對選手的指責,同樣脫離了成王敗寇的遊戲規則。

就像,我們無法接受軌道對理想的高談闊論。

即使從結果看,軌道的確憑藉他的弱者哲學,讓自己走得更遠。

我們無法接受弱者的划水。

即使很多人也是遵照遊戲規則,利用了別人的善意,避免自己早早出局。

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投射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愿景。

更多討論,關於哲學、社會、政治……

但少有人質疑節目本身。

節目外,其實還鬧出了一些風波。

軌道作為公職人員,兼差油管博主的身份被曝光後,被韓國監察局懲戒。

還有一個通過貨幣投資成為富翁的選手紀堯姆,涉嫌欺詐遊戲公司80億。

也反倒坐實他們的身份,說明節目的真實性。

反觀國內腦力競技節目,造假風波不斷,觀眾對劇本習以為常。

《一站到底》《最強大腦》等腦綜的輝煌,已成過去。

這檔綜藝也因此更顯難能可貴。

不僅足夠真實,而且格局打開。

將一個個燒腦的益智遊戲,引向詭譎多變的人性之門。

人人傾盡全力,沉潛其中,或哭或笑,或成功或失敗。

這是他們的遊戲,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f8a006bc0f80d3365b7272fda62dd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