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Talk丨少林功夫緣何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聽聽外國友人怎麼說

2024-10-20     大河網

大河網訊 「我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的技藝,然後我發現了少林功夫。」10月19日,在登封少林塔溝武校五環演武場,來自薩爾瓦多的運動員里昂娜說。

武林嵩岳,雄風浩蕩。10月19日,第十三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暨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大賽開幕式在武術之鄉鄭州登封隆重舉行。以武為媒,來自國內外的上千名嘉賓、運動員、武術愛好者共聚一堂。那麼,作為連接五大洲武術愛好者的重要紐帶,少林功夫的吸引力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少林文化是一種極為古老且歷史悠久的文化。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以及與之相關的種種事物,正是吸引外國友人的魅力所在。」18歲玻利維亞女孩運動員格瓦拉(Guevara Pinedo Wara Lucero)告訴記者,她從4歲時便開始習練武術,14年習武期間已參加過四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對她而言,少林功夫中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少林功夫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習練的原因。

少林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體育文化實體,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質。少林武術是根植於傳統社會文化及佛教文化土壤之中,產生於佛教聖地,吸收了中國古代武術百家之長,形成了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具有武術實戰的技擊攻防之術。在15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少林文化薪火相傳,禪武、禪修、禪醫,滋養著人們身心。

少林功夫展演。

以武為媒,河南大學武術學院的博士在讀生白馬可(Marco Andrey Valerio Estrada)告訴記者,少林功夫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人們能夠收穫不同的文化體驗,而這種全球性的少林武術盛會在他看來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絕佳機會,彼此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

「我從6歲開始接觸武術,小學老師教我們打太極拳。直到20年前接觸到少林武術,我便一直堅持下來了。」雖在靈活性方面的訓練中遇到不少困難,但19歲就開始在哥斯大黎加進行少林武術訓練、至今已習武20年的白馬克對武術的熱愛依舊不減。為了能同中國老師有更好的溝通與交流,白馬可曾主修中文教學。如今,他坦言,少林武術對他來說已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少林武術是我的生活」。

玻利維亞運動員。

「據我所了解,少林功夫遠不止於打鬥那麼簡單。在俄羅斯,我們稱少林功夫為『高水平體育』。」作為功夫愛好者,俄羅斯嘉賓維塔利(VITALII BRIEDIS)認為,少林功夫的獨到之處在於,它蘊含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以及對內心世界的深刻體悟。這種體悟不局限於打鬥之中,或是局限於某種騎士精神、武術技藝的範疇,而是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了解,少林武術拳法上多講含蓄和沉穩以適應傳統道德教育需要,外要體現技法多變的形體運動之法,內要體現威而不猛的道德修養。武術的本質特徵是技擊攻防,而其基本的道德屬性是樹立以「仁義」為核心的「不爭之德」。少林寺釋永信方丈說:「功夫是修行,是參禪。練『功夫』的真正目的,是為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品行素質;少林僧人的練武,正是一種修行。」

第十三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暨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大賽開幕式現場的外國運動員。

「在這浩瀚的宇宙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存在,但這並不影響我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這裡已經存在了1500餘年,但它一直都是現在。實際上,這就是禪的理念,活在當下,保持存在感。」在少林寺常住院,英國遊客安東尼(Anthony)告訴記者,他喜歡功夫中所蘊含的理念,「功夫並不是簡單地打東西或轉身,而是將空間、時間和心理能量結合在一起,並沉浸在其中。對那些真正練習功夫的人來說,功夫有非常深刻的意義」。

安住當下,活在當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精深的禪宗智慧賦予了少林功夫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被世界認知、認同。

跨越地域、語言、民族、文化等多種差異,以武會友、全球競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少林功夫憑藉著獨特魅力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周金淼 張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d9dcecabbab7c577e776ca50e5f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