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內卷」逼退華東重機,專家稱行業需要淘汰六成產能

2024-08-06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陶煒 南京報道

光伏產業的嚴重內卷正在逼退一些新玩家。

華東重機(002685.SZ)8月5日晚間發布公告,因受光伏產業鏈價格整體下滑嚴重並持續走低、電池片價格持續處於低位的影響,繼續投資將不能達到合同訂立時的商業目的,公司決定終止投資建設亳州年產10GW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並註銷項目公司華東光能科技(亳州)有限公司。這筆投資額達到60億元的項目無疾而終。

這不是唯一一個從光伏產業鏈退場的玩家。「這個是公告出來了,其實已經有不少項目停滯了,只是沒有發公告說取消。」一位光伏產業的從業者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據各方統計,2024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平均產能1200GW左右,而市場光伏組件的需求大約500GW,在此形勢下,光伏各環節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大部分企業處於持續虧損狀態。」弘陽太陽能創始人劉繼茂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新玩家新項目開始退出

從決定投資60億元跨界光伏到如今取消投資,華東重機只用了一年時間。

2023年7月5日,華東重機與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簽署了附生效條件的《投資合同書》。公司擬在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投資建設「年產10GW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並設立項目公司。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0億元,新建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公司下屬的控股子公司無錫華東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亳州市註冊成立控股子公司作為項目公司,註冊資本金6億元。這是一次跨界投資,公司稱投資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公司產業轉型升級,藉助光伏產業的發展機遇。但在一年後,公司宣布取消投資計劃。

取消投資的消息似乎被市場視為利好。截至8月6日收盤,華東重機當日上漲5.87%,換手率高達24.05%。

華東重機並不是唯一一個從光伏產業鏈退場的玩家。近一段時間以來,光伏產業鏈中多個項目被暫停、擱置或取消。

今年3月,聆達股份宣布金寨嘉悅PERC高效太陽能電池片主要生產裝置開始停產;4月20日,和邦生物表示暫緩武駿光能組件項目投入;4月24日,正業科技宣布景德鎮一期1GW光伏組件及1GW異質結電池片進展計劃延後;5月,有網友通過社交平台發布了中科雲網(高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拖欠員工工資並放假的消息;6月3日,陽光中科PERC電池產線宣布停工停產;6月4日,山東單縣人民政府發布信息,顯示德宸新能源12GW組件項目項目建設時間將延後1年。

而這些已經被公告出來的停工、延期與取消或許只是浮出水面的一部分。一位光伏產業的從業者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已經公告的這些,其實有不少項目已經停滯了只是沒有發公告而已。

產能嚴重過剩

除了少數細分鏈條和少數公司以外,光伏產業鏈中的大多數環節都在發生虧損,其中包括了大部分行業巨頭。

隆基綠能預計2024年上半年凈虧損48億元至55億元,這反映了矽片及組件頭部企業的盈利壓力;通威股份預計上半年虧損30億元至33億元,這顯示出矽料龍頭企業面臨的挑戰;TCL中環預計上半年凈虧損29億元至32億元,這反映了矽片行業的困境。

只有少數細分領域有較好表現。捷佳偉創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約11.65億元至13.5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至80%,在光伏設備領域實現了顯著盈利增長。

「光伏產業鏈要淘汱60%左右的產能,才能回到供求平衡的狀態,由於前幾年光伏行業利潤較高,加上新玩家也是有備而來,擁有大量現金的企業不少,因此內卷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要到2025年底才能回到供求平衡狀態。」劉繼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光伏行業目前矽料、矽片、電池片、光伏設備、鋪材都是虧損狀態,垂直一體化企業由於環節多,虧損也多,靠近終端客戶的企業,如組件企業,相對虧損較少,有的組件企業還融合儲能,為終端客戶解決應用端的難題,解決消納的難題,這些企業將率先走出困境。

並不是所有的從業者都認為行業需要淘汰六成產能這麼多,但多數受訪者都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的新玩家退場情況還改變不了產能過剩趨勢,「這才哪兒到哪兒啊。」江蘇某光伏企業一位高管對《華夏時報》記者直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bdafb9b4f58e619140dd528763d2e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