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 | 總要去一次草原吧!

2023-08-15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 | 總要去一次草原吧!

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 | 總要去一次草原吧!

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系列直播

《你好,草原》

VOL1

《探源草原絲路》

郭物

跟隨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研究員郭物,用豐富的圖片為我們展現一個延續千年、互學互利的草原絲路興衰史。

VOL2

《馬背上的四季輪迴》

趙蘭富

呼倫貝爾學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趙蘭富長期關注研究歐亞草原自然環境、生態文明及遊牧文化,為你剝去浪漫想像,了解游牧民族生活的艱辛和科學放牧的智慧。

VOL3

《關乎你我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董世魁

同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院長董世魁一起,關注我國草原的獨特多樣性,讀懂草原這個動植物物種巨大的種質資源庫。

VOL4

《草原的傷疤》

葉學華

坦蕩壯闊的大草原上,沙地猶如傷疤令人痛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葉學華將告訴你如何為草原「穿衣療傷」,重披綠裝。

8月17日周四19:00

「中國國家地理探索」直播間

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

《你好,草原》第一期《探源草原絲路》

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考古研究所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研究員

郭物

草原絲路對我們既熟悉又陌生,它比沙漠絲路開啟時間更早,但幾乎沒有文獻記載,近年來,隨著考古學的深入開展,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細微、精彩和豐富的草原絲路景象。

歐亞草原對於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作用不容忽視,無論是大陸南部的農耕文明還是北方的草原社會,都是絲綢之路上的盛世華章。草原上的人民原來主要是定居生活,但資源的有限性促進了他們的遷徙,大麥、小麥等農作物,綿羊、山羊等牲畜以及青銅冶金等技術發明藉此機會傳入了中國,而中國的彩陶也傳到了歐洲。這段文化交流的歷史既印刻在了當時的岩畫上,也凝固在了生活器物里。

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開始,中國西北至中原腹地以草原絲路作為媒介,逐漸受到歐亞大陸西部文明中心以及歐亞草原文化的影響。戰國晚期以前已經有三波大型的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歐大陸間開展長距離轉手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交通網絡,它綿亘萬里,延續數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本周四晚19:00

鎖定中國國家地理探索直播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b2f95d4b0141b9116df0fb85323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