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專場講座預告|若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能怎麼辦?

2022-04-30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專場講座預告|若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能怎麼辦?

時間2022年4月30日(周六)10:00—11:30

題目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能怎麼辦?系列科學家精神系列講座嘉賓李明濤(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嘉賓簡介】

李明濤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空間科學系統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研究方向為小行星防禦與利用、太空飛行器軌道優化設計,在空間科學、深空探測領域承擔了多項課題。201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015年、2017年三次帶領團隊獲得全國空間軌道設計競賽冠軍,在行星防禦領域提出了「以石擊石」「末級擊石」、地球領航軌道望遠鏡等創新任務概念方案,受到Nature、中國航天報等媒體報道。

【活動介紹】

小行星撞擊是地球生命共同面臨的重大潛在威脅,是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全球70%生物滅絕的主要科學模型。2013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事件給人類敲響了小行星防禦的警鐘,同年聯合國外太空司推動成立了IAWN(國際小行星預警組)和SMPAG(空間任務規劃諮詢組)。

開展行星防禦是人類保護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展全球太空治理的重要體現和抓手,也是我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的必然選擇。2018年我國召開了第634次香山科學會議,聚焦小行星監測預警、安全防禦與資源利用;2019年,小天體調查、防禦和開發入選了中國科協發布的20個重大科學問題與工程技術難題之一。2021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中國航天日開幕式致辭時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航天將論證實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拉開新時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2022年1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指出將「論證建設近地小天體防禦系統,提升監測、編目、預警和應對處置能力」。

本次科普講座將簡要闡述:小行星撞擊地球有哪些潛在危害?如何預警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能怎麼辦?中國航天未來將如何「對付」小行星?小行星防禦系統工程如何牽引中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

【參與須知】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要求與中國科學科技館實際情況,「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專場講座在中國數字科技館官網、騰訊、蔻享學術、學習強國、《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官方微博平台播放。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科學技術館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3bdcb99674889c4dbc36d0a90a895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