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處於3000點附近掙扎的時候,媒體上傳來員工持股計劃受追捧的消息。文章稱,截至10月12日,年內已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金額超245億元,共有222家上市公司發布228份員工持股計劃,相比去年同期的176份增長26%。
拿員工持股計劃受追捧來說事,顯然是為了堅定投資者的持股信心。由於員工持股計劃的參與對象都是企業高管及業務骨幹,這些企業高管及業務骨幹都追捧自己公司的股票,作為投資者來說,似乎沒有理由不看好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從理論上說,這是有利於堅定投資者持股信心的。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員工持股計劃與公眾投資者的持股成本完全不同。從上市公司公布的員工持股計劃來看,基本上沒有按市場價買進的。大多數的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價格為市場價的一半左右。更有的上市公司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僅僅是「1元購」、甚至是「0元購」,員工持股的成本僅僅只是1元甚至是0元,這與公眾投資者的市場價持股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如此一來,員工自然可以堅定地持股,但公眾投資者就不能不考慮自己的盈虧得失了。
正因為員工的持股成本低,遠遠低於市場價,甚至還是1元的成本或零成本,因此,對於這樣的員工持股計劃,員工參與股份認購,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如此一來,員工持股計劃就成了公司高管與企業骨幹的一項福利,一些普通員工就是想參與到員工持股計劃中來都參與不進來,這樣的員工持股計劃當然會受到追捧,不追捧的是傻子。
這樣的員工持股計劃本質上就是一種利益輸送。雖然面對交易所層面的問詢,上市公司紛紛表示,不存在利益輸送,但這顯然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而交易所的問詢,也像是一種走過場,一方面也知道上市公司不會說實話,另一方面對於上市公司的說法,交易所本身也不相信,但經過這麼一問詢,交易所的程序也就走完了。至於是不是利益輸送,交易所實際上也沒有太當真。因為國人都知道,即便是犯人,在法庭沒有宣判他有罪的時候,他怎麼會承認自己有罪呢?甚至在審判的過程中,犯人還會請律師替自己做無罪辯護的。所以,要讓上市公司承認自己的員工持股計劃是利益輸送,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交易所問詢的結果根本就沒啥用。
但一些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所進行的利益輸送是明顯的。這首先就表現在員工持股計劃對股份認購價格確定上。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從二級市場上回購的,回購股份的價格都是市場價,但員工持股計劃的認購價格卻只是市場價的一半,甚至只要1元錢,或者乾脆1分錢都不要,白白送給參加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作為上市公司來說,用於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就屬於高買低送甚至白送,這就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關係,誰拿到這樣的廉價股份或0元股份,誰就可以得到利益。而在持股員工得到利益的同時,蒙受損失的是上市公司,當然,這筆損失最終還是由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承擔。因此,這樣的員工持股計劃,在向企業高管與骨幹員工進行利益輸送的同時,是損害上市公司與公眾投資者利益的。
不僅如此,一些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也沒有與公司的發展捆綁在一起。在推出員工持股計劃的時候,有關公司都說得很漂亮,是要將高管與骨幹的利益與公司的發展捆綁在一起,但再看具體的方案,這些高管與骨幹的利益與公司的發展是完全脫節的。因為某些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根本就沒有設置考核的指標,或者考核指標設置得非常低,因此,就算企業的高管與骨幹不努力,他們一樣可以享受到員工持股計劃低價認購或1元認購和0元認購所帶來的利益。這也進一步證明了一些企業的員工持股計劃就是一種利益輸送,像這樣的員工持股計劃有誰不願意參加呢?像那些1元購、0元購的員工持股計劃,都成了一種「白送」了,誰不要誰就是傻子,這樣的員工持股計劃能不受到追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