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換臉」,比實惠更重要的是懂你

2020-09-30     蟲二

原標題:淘寶「換臉」,比實惠更重要的是懂你

經常逛淘寶的人,一般是四種心態。

看銷量和看評價的是一類人,他們「為買而來」,有大致明確的目標,希望貨比多家,避免踩雷,有主見也有從眾心理,最喜歡的事,就是一邊花錢,一邊收穫「買的比賣的精」的智商優越感。

另一些是「邊逛邊淘」,把app當shoppingmall,在眼花繚亂的過程中,尋求意想不到的surprise,表面是淘好貨,其實是期盼超出預期的服務。

再就是圈層消費和興趣忠誠的年輕人,以前凱文·凱利說過,誰有1000粉絲,就能把興趣變成工作,他這話是對KOL說的,但圈層文化里的每個人都是KOC,很多看起來沒有破圈的小眾文化,內部同好之間卻有著驚人的帶貨能力。

反倒是時刻準備薅羊毛的聰明人和急於清空購物車的急性子,這兩年都少了。

過去幾年,電商窮盡了各種玩法,從升級到降級,從人找貨到貨找人,核心是拼規模,SKU越多,GMV也就越多,阿里喊出「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超過1000萬中小企業盈利」,說明大家目標都差不多,比的是路徑。

社交電商拼的是流量+關係鏈,拼多多和京喜都在搶微信的入口資源,但大流量、少SKU的套路固然把單品規模衝起來了,營銷成本卻居高不下,體驗也做不到極致,而且淘寶特價版用「優質低價」封死了「低質低價」的空間。

去年逍遙子提到了「用戶分層」,品牌不分新舊,也不論升級降級,都是依賴核心客群變現,商家需要新工具和新玩法,消費者要的是快速高效的淘好貨。

按披露的數據,去年雙11阿里銷售額過億的299個品牌,既有國際大牌、老字號和新國貨,也有源生的網際網路潮牌,這都透露出消費潮流的重大轉變。

過去電商是人找貨,消費者目標明確,搜索式購物最高效,商品越豐富越好,不怕挑花眼,如何展示只是輔助決策,而且主流電商都做的很好。

社交電商是貸找人,把過剩產能和積壓庫存組合起來,用流量+低價打開轉化通路,消費體驗退化到次要位置,其實並不太符合電商進化的基本規律。

淘寶app首頁在雙11前推出大改版,則有不同的觀察。

過去10年電商飛速發展,2010年淘寶有346萬商家和3.7億用戶,今年商家數量在1200萬以上,用戶已經突破10億。

海量商家和商品的背後是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但也帶來了選擇困難症,所以消費者從「只買不逛」過度到「邊買邊逛」是趨勢,淘寶這次改版的核心就是把搜索式購物升級到逛街式購物,復刻shoppingnall的體驗,把發現變成樂趣。

因此「猜你喜歡」被提升到首頁入口的重要位置。

淘寶既是最大電商平台,也是最大的真實消費評價社區,當共同愛好轉化為共同需求時,就相當於完成了圈層內的互相follow,影響力不可低估。

這讓原來的小眾商家也有機會成為主流,比如漢服、JK、手辦等等,都有機會通過圈層擴散放大為群體性消費偏好了。

但對消費者來說,淘寶「變臉」,更是一個精明花錢的機會。

1、淘好貨的過程更容易也更精準了。

心理學一般把從眾心理、緊迫感和利益驅使歸結消費決策的三大因素,比三大因素更重要的則是我們能否實現與平台和商家的高效互動。

7年前淘寶就有「千人千面」,3年前有了「猜你喜歡」,做的都是人與貨的速配,但這事真不是有技術就行。比如,一個女生買了雅詩蘭黛,她還需要迪奧嗎,抑或是她的需求已經完全釋放,這都需要技術和算法的精準分析。

淘寶強化「猜你喜歡」,對消費者來說,用好了當然是神器,不管是便宜實惠的,還是網紅爆款,也不管是你喜歡的還是尚未進入你視野的,都有好貨等待挖掘。

用戶點擊「猜你喜歡」的商品之後,會進入「微詳情」,所有重要信息中商家折扣、用戶反饋全都一目了然了,收藏、加購物車一呵成,一鍵購買也很方便。

如果向下滑動,會有更多同品類好貨推薦,你看過土耳其果仁巧克力,就會有網紅糖果、派對零食、告白甜品、加班美味、宿舍夜宵等等出來打動你的味蕾。

所以「猜你喜歡」已經不是簡單的商品展示,而是把整條「精品商街」搬進了app,是把單品推薦變成了主題式的興趣挖掘,這個邏輯真是撬動了所有人的消費基因。

我們再不必十幾頁、幾十頁的翻找商品,花更短的時間聚焦於想要的東西,對消費者來說永遠是最方便的。

2、你有更多角度了解你喜歡的商品。

「猜你喜歡」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所有左右消費決策的信息都得到強化,商品的賣點、營銷權益和優質評價等內容優先露出,而且形式更多樣了。

淘寶做直播最早,現在商品頁也引入了視頻化展示,視頻與圖文在體驗上各有優勢,並不是互相取代的關係,淘寶會根據商品的不同情況擇優匹配。

這對商家是一種激勵,如果不想自己的產品在信息流中被同質化,就必須拼內容化運營,對種草到轉化周期相對較長的商品更是如此。

當然商家能力的任何進化,消費者都是第一受益者。

3、你和你的圈層可以互相follow了。

QuestMobile發布過一份圈層經濟報告,顯示年輕人更願意在淘寶花時間,原因很簡單,大型電商通過「逛」和「買」打透了各個圈層的內部關聯。

有圈子才有一切是這個時代的特質。

現在的年輕人更專注也更合群兒,共同興趣導致了強烈的群體認同,對於有能力融入圈層的品牌來說,精神共鳴和帶貨能力就會被空前激發。

以前,小眾圈層的產品和用戶是被割裂的孤島,而在淘寶上,「猜你喜歡」將這些共同愛好者連結為一個整體,他們的消費,他們的評論,他們的分享,成為了一種互相影響的情感共鳴。

淘寶最擅長的就是消費潮流劇變中探索新玩法。

有數據顯示,90後的可支配收入是父母那輩人同齡時的7.8倍,15-24歲的Z時代在所有群體中是消費能力增長最快的。

他們有著更多、更細分的興趣圈層,例如著名的電競圈、二次元圈、國風圈、模玩手辦圈、硬核科技圈等等,都顯示出超常規的增長。

電競火爆之後,女性消費增速是男性的2倍,去年國風熱潮讓國服有了600%的增長,手辦在女性和下沉城市中更受歡迎,熱度絲毫不遜於男性和大城市。

「猜你喜歡」的升級本質上也是一個消費降噪的過程。

原來的「千人千面」是把個體偏好碎片化,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圈層的群體共性,「猜你喜歡」是通過倒推商家的內容化運營,反向承接需求,並與後台商品庫實現精準關聯。

在旁人看來,「猜你喜歡」存在泛內容化的意味,其實電商平台與短視頻平台不同,更注重內容、商品與消費者情緒之間的有效適配。

升級的結果,是流量被聚焦到有限的推薦商品,用戶視角收窄但更深入,商品核心信息的呈現則被放大了,轉化的路徑變的緊湊直接。

這至少會帶來兩個正面影響:

1、在消費意向尚未明確時,平台可以通過場景沉浸,實現邊逛邊種草,進而促成轉化,帶動關聯產品出貨,這個過程還被注入了群體擴展性;

2、商家的基礎設施和變現手段更豐富了,在需求得到精準導流之後,商家才會有意願去做互動和留存,「猜你喜歡」的升級,相當於實現了私域流量對公域流量的回補。

長遠來看,所有這些都會推動圈層消費、品質消費和體驗消費的崛起。

這一代年輕人對網紅產品,科技潮品,二次元,愛豆,萌寵,可以說都是毫無抵抗力,誰能把握這種消費文化的潮流變遷,誰就掌握了新時代的入場券。

今年五四青年節阿里文娛發布的《青年文娛消費數據報告》,也反映了這一趨勢。

95後斜槓青年熱衷中國風歌曲、漢服出行與深夜「雲合唱」成為主流,科幻、勵志類書籍也是他們的最愛。

伴隨這個變化的是用戶消費體驗的不斷升級。

商家和用戶在圈層基礎上達成深度互動,「猜你喜歡」的存在微小誤差,比如某個漢服妹子卻對萌寵「免疫」,也不會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因為商品的基本價值屬性和精神特質是得到群體背書的,整體消費體驗仍然是走高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不妨在雙11之後再做評判。

目前中國疫情緩解,久已壓抑的需求得到領跑釋放,電商的個性化、內容化和智能化,應該是承接這一變化的最佳路徑。

對電商來說,「成交」不再是唯一關鍵詞,如何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是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e_3nQBURTf-Dn5hl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