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協的all in one】簡評山靈EC3 多功能CD一體機

2023-03-16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不妥協的all in one】簡評山靈EC3 多功能CD一體機

山靈的CD機,是一個我非常信得過的品類。

去年在搭建自己的耳機系統時,經過多倫輪選擇,我暫時確定了山靈CD1.2A作為CD轉盤,它不僅擁有著優秀的數字輸出素質,還配備了PCM1796這樣的解碼晶片、可以直接接駁一台耳放或者功放來獲得模擬味十足的聲音輸出。而我個人其實一直是在期待著山靈能夠推出一款素質夠高的、更加純粹的數字轉盤的,只是這款我還沒等到,EC3就來了——我對於EC3的表現十分詫異,我原本以為這麼漂亮的外形、頂開式設計的全功能CD解碼耳放一體機,會是一個略帶花瓶性質的東西,但實際聽過以後,我決定留下一台作為自己的CD「二奶機」。

EC3在功能的打造方面,和自家S100還是有點像的,都配備了藍牙功能、模擬輸出、USB本地讀取、甚至還有一致的主控晶片、伺服系統和等。不同的是,EC3配備了一個耳機口、DAC也非4493,而是ESS家的9219C。我知道現在主流的論調都是,「AKM韻味好,ESS數碼聲、高指標」什麼什麼的,但EC3的耳機口是一個讓我非常意外的存在——這個看起來是「贈送」的耳機口,居然成為了我聽歌頻率超高的東西。

開箱過程就不細說了,從形態方面而言,EC3還是比S100這種吸入式的艙門要顯得逼格高出許多,尤其是黑色的艙蓋進一步突出了整機的質感。頂部的按鈕可以用來調節輸入源、切換播放狀態等,如果你希望進行無線操作的話,除了標配的遙控器,山靈自家的Eddict Player可以實現全局的手機操作,不論是控制CD還是USB讀取都沒問題。

正面的2個孔,其實還有點小爭議。

首先,我個人也是覺得,這個USB-A口如果放在背後的位置更好,甚至是說,出於方便的角度考慮的話,前後各一個也許是更好的解決方案,圖方便的話就插前面的(比如把EC3放在器材架的中下層,往機身後面插U盤確實麻煩),長期用、又要保持美觀的話就插後面的。

而對於耳機孔的選擇,會有人疑惑為什麼EC3配備的是3.5,而不是6.35或者更加日益符合發燒友需求的4.4。關於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山靈,他們認為3.5是綜合下來實用性最高、普及性最廣的一個口,我也觀察了一下我手頭持有的十幾副頭戴,配備原生6.35接口的只有比較老的K701和HD580了,但還是有不少4.4和卡農的都需要轉接。總之,如果山靈只給到1個耳機口,不管給什麼都沒辦法如大家的願,只能說是一個妥協的方案了。

背面的部分,常規的AC電源接口能夠方便接駁我手頭的一些第三方電源線,隱藏式的藍牙天線避免了背後冒出一根「杆子」的尷尬。此外就是RCA的模擬輸出、光纖和同軸的數字輸出。

EC3在CD讀取的核心部分是飛利浦CD80伺服系統,配上三洋的HD850光頭,這個組合在山靈家族裡並不是頭一次使用,你也可以理解為山靈對於這套組合已經有了足夠的使用經驗。如果你玩過山靈的隨身播放器就會知道,他們能夠用不同品牌的DAC做出幾乎一模一樣的音色,對這種老牌台式廠家而言,對電路、模擬部分的調教經驗正是他們在行業里多年來安身立命的東西。

雖然售價只是比CD1.2A低了1K的檔位,但EC3作為數字轉盤的聲音,在聲音框架、結像清晰度、動態表現方面還是比CD1.2A明顯弱了一截,它作為純轉盤時候的聲音傾向於一個圓潤、順滑的聽感,談不上有什麼明顯的模擬味,而是在保證基礎的透明度、信息量的前提下,做到了一個相對柔順耐聽型的基底。

如果是作為模擬輸出給功放、或者耳放的話,基本上能夠感受到EC3所傳達出來的審美傾向——走的是中庸之道,但並不拘泥於中庸的音色,聲音乾淨素雅、動態收放很安定,談不上有多麼壯闊的場面感和極限的兩端延展能力,但基本上能夠把信息量、三頻、結像框架給穩在一個很遊刃有餘的範圍內,而且對於後端放大器的適配很友好,整個的底子是現代聲的那種清晰明朗、又有一定不過分的厚度與蓬鬆感的。

EC3耳機口的聲音可以說是一個意外之喜,而且在驅動耳塞、頭戴兩種形態耳機產品的時候,會呈現出略顯不一樣的特質來。沒錯,EC3的耳機口在32歐負載下只有70mW,還不如他們自家小尾巴,而如果你僅憑這個參數就否定了EC3的耳機口聲音表現,那真的可以說是錯過了寶藏。

負責任地說,EC3可以喂飽我手頭任何難伺候的耳塞,包括但不限於在隨身播放器上幾乎全軍覆沒的艾利和Zero1、最新的超旗艦熱門耳塞NG Erebus、以及圖中這款非常考驗控制力和聲音修養的MA Eclipse。在驅動耳塞的時候,EC3的聲音是一個【飽滿紮實】的傾向,而且能夠很好地去除一些偏數碼聲的耳塞上的高頻火氣、減少毛刺感和抹平一些偏粗糙的顆粒,在不犧牲解析力的前提下達到一個非常流暢自然的聽感,同時即便是碰到Erebus這種厚密感超高的耳塞,它也能夠把寬鬆度、聲場層次拉開到一個台式耳放產品應有的水平,展現出了非常從容的控制力。

而在驅動頭戴的時候,EC3在推力方面並沒有展現出什麼明顯短板,拿僅有95dB/mW靈敏度的ZMF新旗艦Caldera來說的話,如果一個機器【推力不足】,往往缺點在於動態疲軟、聲場憋屈、三頻失衡,但EC3的驅動Caldera的短板並不在這方面,相反,此時的Caldera聲場開闊、底子寬鬆、均衡度高,但缺陷在於聲音密度不高、聽起來略薄一點。這一特性在驅動許多頭戴的時候都有所繼承,比如和聲力新品雅典娜、以及相對易驅動的HIFIMAN Sundara-C等,所以我並不認為驅動頭戴是EC3的強項、但也並不算它的短板,只是在搭配層面上我傾向於選擇更加厚聲型的頭戴進行互補。

我相信直到現在,大部分燒友都認為「all in one」的機器就代表著妥協、遷就,當然如果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下肯定也是成立的,比如Hiend領域裡,分體式的上限可以數倍於一體機的表現。那麼一體機的好處又在哪裡呢?有經驗的廠家可以做到1+1大於2,甚至是像EC3這樣CD數播解碼耳放一體的產品,它能夠在聲音的許多環節都進行高度的耦合、匹配,從而帶來的結果就是,它不僅是一個在同價位素質優秀的轉盤、解碼器,更具備一個充滿驚喜的3.5耳機口,而且截止到文章發布,獲取封面的功能也已經更新,具備了更為完善的播放體驗。我非常推薦初入CD之門的用戶們去選擇EC3,因為我認為拋開CD轉盤的屬性,它耳機口的完成度不遜於任何同價位的傳統解碼耳放產品,甚至是達到了可以向上PK自家EM5的程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c58ee22a58800e3733e6ae7ff6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