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疆 —— 河穀草原伊犁馬
原標題:美麗新疆 —— 河穀草原伊犁馬
河穀草原 —— 伊犁馬
伊犁河穀草原位於天山降水豐沛區,水草豐美、氣候溫寒,自古出駿馬。據我國古代歷史文獻記載,公元前2世紀前期,烏孫人由甘肅西遷新疆伊犁,占據了最富饒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長達五百餘年,成立了當時西域第一大國——烏孫國。烏孫人以遊牧的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不務農耕。養馬業特別繁盛。冷兵器時代的馬是一種戰略資源而受到國家重視,關乎一個王朝的興衰命運。公元前104年,烏孫王向西漢王朝求婚時呈送漢武帝的千匹良馬,烏孫馬又稱「天馬」「西極馬」。
河穀草原 —— 伊犁馬
昭蘇縣養馬歷史悠久,馬產業基礎雄厚,素有「中國天馬之鄉」的美譽,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天馬養殖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構建以馬為核心的產業鏈條推進「馬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伊犁草原的民間賽馬會
七月的青珍草原,駿馬奔馳,昭蘇縣喀夏加爾鎮「玉湖杯」民間賽馬會於2022年7月20在昭蘇喀夏加爾鎮賽馬場舉辦。賽馬賽事中,騎手們策馬揚鞭,相互趕超,用精湛的騎術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的比賽。另一邊的刁羊比賽,賽馬、姑娘追等更是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各支參賽隊伍奮力堵截、合力拚搶,選手們窮追不捨、各展絕技,比賽現場激烈而緊張,場上選手們奮力拚搏,場下觀眾加油助威、歡呼雀躍,氣氛熱烈非常。【巴衣巴扎爾·馬吾特 供稿】
伊犁草原的馬文化
製作完整的馬具,先由鐵匠製作馬鐙、馬嚼、扣環等,再由銀匠為其修飾,以達到美觀效果。通過一系列方式製作的馬鞍,整個製作過程精細、複雜、嚴謹。隨著馬逐漸淡出民用的舞台,從事馬鞍製作的工匠越來越少,這項手工工藝正面臨失傳的窘境
伊犁美食 —— 馬肉
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薩克族牧民燻肉的旺季。他們在這個時候,要挑選一些膘肥體壯的牛、馬、羊宰殺後供過冬食用。 哈薩克族牧民最拿手的要數做馬腸子了,他們挑選膘肥體壯的馬宰殺後,取其馬腸,洗凈,按馬的肋條切成條肉,連同肋骨撤上鹽、胡椒粉等佐料,灌進3尺多長的馬腸內,兩頭紮緊,掛在屋裡風乾,一個月左右即成。 中醫認為馬肉有補中益氣,補血,滋補肝腎,強筋健骨之功。據有關專家說熏馬腸、熏馬肉含有十八種胺基酸,高鈣富鐵、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脂肪含量低,維生素E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是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d46ae78d9066705bf0db9943abc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