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返場,Shopee應激

2023-12-22     藍鯨財經

原標題:TikTok shop返場,Shopee應激

文|新熵 辛夷

編輯丨月見

文|新熵 辛夷

編輯丨月見

儘管TikTok Shop被印尼封殺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TikTok Shop一定會重返印尼 ,但誰也沒想到,TikTok的動作會如此迅猛。

從10月4日正式下線到12月11日與GoTo集團建立電商戰略夥伴關係,以8.4億美元收購GoTo旗下電商平台Tokopedia 75.01%的股份,通過該平台重啟在印尼的電商業務,TikTok Shop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了「閃電破局」,在越過雷區的同時還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強大的本地盟友。

GoTo集團是印尼最大的科技公司,由支付巨頭、當地最大的出行平台Gojek和最大的購物平台Tokopedia合併而成,業務覆蓋線上支付、打車、購物和配送多個領域,相當於印尼版美團、滴滴、支付寶和淘寶的集合體,實力雄厚,但長期深陷虧損泥潭。

對TikTok而言,GoTo集團的「本地戶口」為其電商業務的合規性提供了有力支撐,而且在印尼擁有完整的物流、金融和供應鏈生態,填補了TikTok在電商生態建設上的不足。GoTo集團則可以通過這次合作獲得穩定的收益和現金流。

不僅如此,TikTok Shop與Tokopedia的強強聯手還將給東南亞本土電商霸主Shopee帶來更大壓力。

數據顯示,去年Shopee、Tokopedia、Lazada、Bukalapak四個電商平台共同占據了印尼90%以上的電商市場,其中Shopee去年占比36%,看上去聲勢浩大的TikTok Shop實際只占據了5%的市場份額。而通過這次合作,TikTok順利接手Tokopedia在印尼35%的市場份額,反超Shopee一躍成為全國第一。

可以預料的是,艱難度過水逆期的shoppe,下一年將會有更多場硬仗要打。

01、重回印尼,誰才是「來者」?

TikTok shop和GoTo的這次合作被國外分析師稱為「神來之筆」。最早「封殺」TikTok Shop之際,印尼官方給出的理由是電商直播帶貨造成流量壟斷,對印尼實體行業造成巨大打擊。

但印尼在前幾年就試圖禁止Shopee賣家直接在平台上銷售中國製造商品,今年7月還曾要求電商平台禁售100美元以下的進口商品,其中Shopee和阿里旗下的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都是重點關照對象,最終兩大東南亞電商霸主在印尼都只對本地賣家開放入駐,避免外來商品「入侵」印尼市場。

而對TikTok Shop的禁令頒布之時,正是其全託管跨境項目上線不久,大力招商對接中國供應鏈的關鍵時刻,雖然TikTok全託管業務最終沒有落地印尼,但不妨礙聽到風聲的印尼政府對此表示擔憂,並公開反對TikTok全託管模式。

當時讓TikTok Shop離開印尼的那條禁令規定「社交電子商務平台將不被允許進行電子商務類型的銷售交易,尤其是為買方和買方執行付款交易。」但在印尼市場只為印尼賣家銷售印尼商品的Shopee和Lazada卻依然可以在自己的電商平台上開展直播帶貨,幾乎是貼著TikTok Shop劃「三八線」,可見當初封禁TikTok shop並不是因為直播參與得太多,而是因為印尼分到的太少。

業內人士分析,Shopee本身就是東南亞企業,在當地有一定的政商基礎,而TikTok想在東南亞做一個純美式的網際網路公司是有難度的,單純做社交媒體還好,一旦做電商就與當地市場產生了強關聯,如果本國利益集團參與不進去,就會導致他們感受到各種風險的存在。

而通過這次合作,TikTok Shop從「外來者」搖身一變成了印尼合資電商平台,印尼本國大型集團GoTo深度參與其中,在印尼的政商基礎比起Shopee更加牢固,尤其和印尼中小企業部關係密切,Gojek的原聯合創始人在2019年就成為了30多位總統內閣官員之一。東南亞本土電商Shopee反倒因其新加坡國籍和華人背景成了印尼市場裡的「外來者」。

這樣的轉變促使多位印尼官員在TikTok Shop下線的兩個多月里紛紛改口,支持TikTok與本地企業合作。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Edy Misero稱:「Tokopedia只在國內市場運營,這意味著這個市場只接受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賣家,而TikTok恰恰能夠幫助當地中小企業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不僅是官方,印尼賣家們也正在重新評估Shopee、TikTok和Tokopedia之間的實力。

此前有調查顯示,Shopee以82%的支持率成為印尼賣家首選電商平台,有69%的印尼人經常使用Shopee Live,但Tokopedia以44%的購買留存轉化率超過Shopee(40%)和Lazada(11%)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使用Tokopedia Liv進行直播帶貨的賣家平均交易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多。

而TikTok在印尼坐擁1.25億月活用戶,今年上半年,TikTok全球直播榜中,GMV最高的Top3均來自印尼,Top20中印尼直播間占比高達55%。Shopee的轉化和流量效果在TikTok面前相形見絀,在TikTok Shop攜手Tokopedia重返印尼之後,賣家還是更願意在TikTok上發展直播電商業務。

02、「舊王」Shopee,開啟進攻型防守

也許是因為TikTok Shop改頭換面重回印尼,給了人們一種「甄嬛回宮」的爽感,許多人已經把TikTok當成了東南亞電商大戰的勝利者,Shopee則成了這場戰役中默認的輸家。

東南亞科技研究公司 Momentum Works的 Jianggan Li 認為,收購Tokopedia後,TikTok將把Shopee視為唯一超越的目標,他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單純靠電商產品、運營和收入,Shopee無法正面擊敗TikTok Shop。」

另一位分析師認為,鑒於快手、TikTok等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直播電商增長速度快於傳統電商平台,Sea可能會增加Shopee的運營費用以捍衛市場份額,這會導致Sea的利潤率下降。國內也有媒體稱Shopee糧草不足,不希望重新陷入「戰爭」,但卻不得不戰。

但從Shopee一貫的經營策略上來看,Shopee非但不是消極防守,相反一直很激進,堪稱「東南亞莽夫」。

Shopee自2016年成立起就一直奉行「低價優先,流量至上」的策略,早期為賣家提供免佣金、新店引流等服務,鼓勵賣家低價競爭,同時給新用戶發放大額補貼和優惠券實現高速增長,2017年就超越Lazada(2012年成立),成為越南流量最大的電商平台,2019年GMV全面反超Lazada,擴張速度非常驚人。

在面對相繼登陸東南亞的強大對手——TikTok和Temu時,Shopee的態度也一向是「進攻型防守」。今年9月,Sea集團創始人李小東發布全員信,提出進入「全面戰鬥模式」,戰鬥對象其實就是TikTok Shop。

去年7月底,Shopee正式啟動全託管服務招商,向賣家釋出「前3個月免佣金、50美金廣告免費送、免費培訓」等多項紅利,堪稱「大出血」。而此前Shopee賣家還在各種平台上吐槽佣金和支付費率上漲問題,當時就有賣家認為Shopee這是在向Lazada和TikTok「亮劍」。

Shopee今年在直播電商方面表現得更加積極。據外媒報道,Shopee會給品牌提供影響者名單,幫助企業聯繫當地網絡紅人,提供大幅折扣,在10.10大促期間舉辦直播馬拉松等等。

TikTok Shop在印尼發展受阻期間,Shopee趁機大量招募受到影響的TikTok直播商家,印尼貿易部長Zulkifli Hasan甚至在TikTok Shop被封禁期間表示「感謝Shopee」,並呼籲商家加入Shopee。

研究數據顯示,60%的受訪者更熟悉Shopee Live,相比之下,更熟悉TikTok的受訪者只有30%。

如此激進的增長策略也給Shopee埋下了不小隱患。Shopee母公司Sea集團的財報顯示,Shopee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只能由Sea集團的遊戲業務Garena長期為其輸血,但該業務部門的銷售額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滑,地主家也快沒有餘糧了,2022年開始Shopee就一直面臨著「自給自足」的KPI。

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年年底Shopee將重心轉向效率和盈利能力,先是大規模取消准員工offer並進行裁員,隨後相繼退出法國、西班牙、波蘭、阿根廷等「非核心市場」,削減營銷支出並調整平台佣金費率,以推動利潤增長。

然而在Shopee進入「全面戰鬥模式」之後,Sea今年第三季度再次出現1.439億美元的季度性虧損,銷售和營銷成本高達9.18億美元,與上個季度相比幾乎翻倍,實際就是又一次通過「燒錢」換取新的增長機會,但效果並不理想——GMV同比增長5%,訂單量同比增長13%,但實際交付GMV僅提高了2%,客單價同比大幅下降7%,總體來看增長並不亮眼,虧損卻遠超預期。

儘管如此,Shopee還是選擇在旺季重倉直播電商,在曬雙11成績單的時候,Shopee就著重強調了直播戰績:Shopee Live累計觀看量達67億,多個品牌實現「爆單」,其中安踏(ANTA)當天全站點店鋪銷量達到了平日的46倍,電子、時尚、快消、生活類四大品類銷量均成倍增長。

同時,Shopee在號稱「跨境電商最後一片藍海」的拉美市場依然在加速狂奔,宣布其平台本地化履約項目再度擴展,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四大拉美站點推出第三方倉履約模式。

東南亞市場競爭加劇,Shopee需要向外尋找新的增長點。Shopee從來都不只安於「東南亞電商霸主」的身份,未來很有可能成為TikTok、速賣通、Temu等平台的全球化競爭對象。

03、東南亞電商大戰剛剛開始

就東南亞市場份額來看,2022年TikTok大約占據了4.4%的市場份額,而Shopee占比47.9%,Lazada和Tokopedia分別占比20.1%和18.4%,包括亞馬遜、Bukalapak、Tiki、Blibli在內的其他東南亞電商平台總共占比約10%。

這顯然不是東南亞電商市場最後的格局。麥肯錫數據顯示,東南亞電商滲透率僅為20%,仍是藍海一片,正是適合「草莽英雄」誕生的階段,仍然充滿變數,沒有人能夠現在鎖定勝局。

以Shopee、Lazada為代表的東南亞老牌電商雖然根基深厚,但已經出現銷售疲軟,新客增長放緩的趨勢。據數據分析網站Similarweb的數據,11月份Lazada各站點網站總訪問量為1.476億,較上月下降3.8%;Shopee各站點網站總訪問量為5.652 億,較上月下降1%。

而TikTok今年的目標是將GMV提高3-4倍,預計市場份額約為13%-14%,面對這樣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Shopee和Lazada焦慮已經擺在了明面上。日前阿里再向Lazada注資6.34億美元,算上此前的兩筆融資,今年Lazada已經獲得了阿里18億美元的注資,注資規模和頻率遠超往年。

而以TikTok Shop為代表的後來者雖然增長驚人,但其電商生態仍有欠缺。賣家對新熵表示:「雖然TikTok在內容層面非常厲害,但跟傳統電商相比商業功能還不夠健全,尤其受跨境支付束縛。」

同時印尼政府對TikTok Shop的顧慮仍未完全消除,日前,印尼合作社和中小企業部已向TikTok發出嚴厲警告,要求其遵守禁止社交媒體平台提供電子商務交易的規定,因為商務部發現TikTok Shop重新推出後「沒有重大變化」。

即便TikTok在印尼可以通過與Tokopedia的合作,在市場規模和基礎建設上「抄近道」趕超Shopee、Lazada,但東南亞並不是個「大一統」市場,未來同樣的情節或許還會在菲律賓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再次上演,TikTok卻沒有那麼多Tokopedia可以收購,最終還是要自己一點點補足短板。

而放眼全球,本土電商平台從來都是市場博弈的主要陣營之一,法國的Cdiscount、俄羅斯的wildberries、韓國的Coupang……每個國家都會出現自己的本土霸主,外來電商平台也一直都是以「鲶魚」的形象出現,目的從來都不是吞併整個市場,而是推動市場競爭進入下一個階段。

電商市場從來都不需要統治者,市場需要競爭,但競爭不是為了決生死,而是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發展路線和消費群體。無論市場發展到何種程度,沒有電商平台能夠掙所有人的錢,但所有電商平台都能掙到自己該掙的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cb48876745e50c0a0ccf83f4fb62f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