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但為什麼當時那麼多的人都要他死呢?

2019-11-27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康康)無授權禁止轉載

公元1457年,明英宗復辟,之後不久就下令殺了一位保住明朝國祚不失的民族英雄——于謙。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緣故呢?他都做了什麼,那些人非要他的性命呢?

于謙生於杭州地區,從小就立志要做一位像文天祥那樣的民族大英雄,於是從小便刻苦學習,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上進士,為官期間剛正不阿,深受宣宗賞識。到了明英宗時期,已經是中樞的兵部侍郎了。

明英宗很信任當時的一位宦官王振,那時北方的瓦剌開始崛起,北方的游牧民族則需要很多的生活物資,比如,糧食、布匹等,於是他們就用馬匹來和明朝換取一些生活物資,明朝當時將這種交換方式叫做「貢馬」。後來王振利用明英宗的信任,大肆削減物資交換的數量,使得那年瓦剌人民過得很是艱難。於是瓦剌首領起了直接開搶的居心,就這樣兩方開始了軍事衝突。後來王振因為自己的私心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於是他又聽從楊振讒言,率領幾十萬軍隊出征去了。結果可想而知,最後軍隊被困在了土木堡,明英宗還被俘虜了。

這個消息傳來之後,滿朝文武驚慌失措,甚至想棄城南逃。就是這個時候于謙站了出來,他力排眾議,堅決堅守這裡,眾臣看到了他的決心之後,決定由他來決定朝中事務,由他擔任兵部尚書。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又不想讓瓦剌拿明英宗來威脅明朝,於是就在他的擁護下,又立了一位新皇,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

明代宗繼位之後,任命于謙全權負責瓦剌的戰事,之後在於瓦剌大戰的時候,瓦剌首領試圖以明英宗要挾逼和,但是于謙以江山社稷為重的理由,直接拒絕了瓦剌的逼迫,後來瓦剌見沒有什麼空子可鑽,就被迫放了明英宗。

瓦剌退兵之後,于謙因為保衛國家有功,深受代宗的信任,國家的大小事物都會詢問他的意見,無論是他有什麼要求,明代宗照辦。但是又因為他獨攬大權,個性剛正,在處理很多事物的時候,不給下屬和一些官員面子,就招了很多人的嫉恨,於是就有很多官員彈劾他,但是這並沒有改變明代宗對他的信任。

但是,天不假年,1457年,明代宗病重,於是明英宗就利用這個機會復辟了。英宗復辟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于謙給抓了起來,很快就將他定於死罪,在京城給殺了。當時朝中給他求情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想要他死。

首先第一個要他死的,毫無疑問就是明英宗。因為于謙是他掌握皇權的威脅,當時土木堡事變時,他能在沒有任何人的授權下,讓明代宗繼位。就說明這是一位能決定皇位的大臣,任何皇帝都會覺得這是個威脅吧,所以對於明英宗來說,他必須得死。更何況當年英宗被俘的時候,他還當著天下人的面說,要以國家為重,皇帝先放到後面。這讓明英宗更加記恨他了。

再者就是那些大臣們。我們知道,永樂時期,為了幫助皇帝處理國事,建立了內閣。到了明英宗時期,內閣的權力就已經很大了。在明英宗御駕親征時,又把文武大臣都帶了出去,而這些人基本都在戰爭中死傷殆盡了。後來在於謙主政的這些年裡,內閣的實力再度擴張,已經把貴勛階級壓下身下了,而作為內閣的老大,于謙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記恨。所以,軍方的人恨他恨的要死,至於文官在拿到權力之後,自然也不會管他的死活。

就這樣,于謙被抓之後,朝中幾乎沒有人為他求情,一代明朝就這樣被殺了。後來於謙和岳飛、張煌言被後人稱為「西湖三傑」

歡迎閱讀漢宣原創,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們的圈子,分享閱讀的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RN_sG4BMH2_cNUgYR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