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行原創丨一篇難產的遊記

2023-08-08     真言貞語

原標題:周長行原創丨一篇難產的遊記

一篇難產的遊記

文/周長行

當下已是下半年,筆者覺摸著能夠對自己的「兔年收成」有所評估了。

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從4月6日至5月14日為期39天的個人旅遊。這是筆者今年最牛的一件事情,也是圈裡群里茶餘飯後頗感興趣的「話題」。三個省12個地區37個旅遊點,行程上萬里,想看看的地方都去過了,意外的美景卻也意外地遇見了,比如異龍湖。

二是從5月19日開始動筆至今已寫出25篇共計6萬多字的遊記。出一本書的計劃具有了切實可行的支撐。還要寫下去的。「讀了上篇想下篇」的讀者都盼著呢。

然而,筆者寫到成都時,無論如何也寫不下去了。

是該寫成都了呀,寫過眉山就該是它了。我的這部遊記是按照旅遊真實順序一路寫下來的:鄭州、昆明、宜良、石林、九鄉、石屏、元陽梯田、建水、大理……寫到成都,就再無選擇。

我和夫人的萬里游是在成都結束的。也可以說是「完成」。恰如那句廣告詞——「成都成就夢想」。

然而,事實上,我做夢也沒想過能夠遊玩那麼多那麼遠的好山好水好地方,畢竟七十多歲的人了。但是,香格里拉敢去,虎跳峽敢「跳」——這也是朋友們的驚嘆之所在。

我們也沒想過,此行會結束於成都。出發前,我和子女們商量好的,走一步看一步吧,覺得哪裡不行就趕快回家。然而,一路迂迴曲折風風火火竟然玩到了成都。不是不行就回家,而是在成都玩到不想回家的地步。這種很好玩的感覺來自「成都」也實在是耐人玩味,總覺得其中飄忽出濃濃的佛的氣息。

促使我們告別成都的頭號原因是毛文強、黃金全、王紀憲、趙渝生和王春元等戰友的「過度」熱情和「折騰」。感人至深,也感慨良多。我們再呆下去,實在是於心不忍了。然而,我們還會再來,說來就來。再來有再來的理由和辦法。

成都是一部讓人百讀不厭的大書。來一次,就想多來幾次的城市。

然而,當我謀劃寫篇「成都七日游」的時候,卻遭遇到很難坐下來的麻煩和尷尬:

第一,「大運會」耗去了我的一些時光。看賽事,看畫面上的成都風景。賽事與風景相得益彰,恰是我最享受的一種成都味道。離開成都想念成都,這就是旅遊的發酵功能。你去過,你愛上了這座城市,像大運會這樣的盛事自然就會引發你的格外關注。它的魅力,盡在它的吸引力上。它的吸引力都來自我們的此次旅遊上。旅遊就像是往「情懷銀行」里遞存念想!

第二,讀者來信拽去了我的一些精力。所謂讀者來信,基本上都是網絡上的讀者反饋。大都是討論這部遊記的。其中一篇《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旅遊》就值得品讀。我必須認真對待這些來信,該回復的必須回復,該解釋的必須耐心解釋,該謝謝的定要謝謝。重要的是「來信」給出了一個思考題:如何在溫度和深度的結合上寫好這部遊記!

因此,我想暫時停下來,放一放,待一些問題想清楚,咂摸透了,「成都游」就會順理成章地被呈現出來。我不能匆匆忙忙地寫作成都。這也是一種「磨刀不誤砍柴工」吧。

第三,雜七雜八的事有「返潮」跡象。有來約稿的,有來請我當樓長、當顧問的,需要切磋或掂懟。「升學宴」是重頭戲,幾乎一撥接著一撥。也有邀我去旅遊,邊旅遊邊寫遊記的。這個暑期的散事熱度並不亞於天氣預報的熱度,擋不住的,也不能擋,這就很難讓我聚精會神寫遊記了。

挺想一口氣「完成」的時候,恰恰是「坐不住」的時候;就一步之遙了,而這一步硬是邁不出去。這就是生活。

這部遊記的「卡」點,或許是上帝在搗鬼,但是,我告訴您,美好的成都不會沒有下文……

註:速寫於8月8日。今日立秋。圖一:周長行夫婦在杜甫草堂前與成都戰友們合影留念;圖二:右一黃金全,右二周長行,右三王春元;圖三:左一毛文強,左二周長行,左三黃金全。

【作者簡介】周長行(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記者、詩人。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鵾鵬騰飛的地方》《大山的呼喚》《大京九解說詞》《趙忠祥寫真》《喬羽戀歌》《不醉不說喬羽的大河之戀》《大國詞人喬羽傳》《偉大的我們》《大浪淘金》;中篇報告文學《岩石歲月》《悠悠玉蘭情》《巷道雪洞》。詩集《句子的隊伍》。作品曾獲《解放軍文藝》大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389ba367d35d2d400bc5f839c5680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