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冒領環衛工人工資556萬元,為何八年無人發現

2024-06-25   澎湃新聞

河北省紀委監委近日通報:2014年至2022年,延輝擔任邯鄲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支隊站前市容環衛大隊大隊長等職務期間,通過本人或安排下屬借用他人銀行卡虛報冒領環衛工人工資556萬餘元。延輝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2024年5月,延輝被開除黨籍並取消退休待遇,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作為一名城管執法部門的負責人,冒領環衛工人工資556萬元,數額十分巨大,性質十分惡劣,是典型的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網友熱議較多的是,為什麼延輝可以冒領環衛工人工資長達八年?根據通報,虛報冒領的部分是根據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和考核辦法進行申報的,打的是一線環衛工人的旗號。這種「虛報冒領」的手段並不複雜,只要「把關」稍嚴一點,就會覺察到有問題。但為什麼長期沒有發現呢?其實答案也不複雜,肯定存在內部管理失范、管理盲區被無視等問題。

近年來基層單位某些握有權柄者冒領群眾工資、補貼等,不時見諸報端。2021年,遼寧營口市紀委監委查辦了市公共設施維護中心原站前二所副所長李某等人虛報冒領工人工資問題,6人被開除黨籍和公職,3人被移送司法機關。2017年,浙江一環衛站長因虛列員工套取工資被判刑。還有一些案件中,某些基層幹部互相勾結,甚至集體「設計」虛報冒領。

此類事件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有些虛報冒領行為何以多年不曾被發現?人們有理由發問:那些先後被查處的案件,除了追究涉嫌違法犯罪「撈錢」人的法律責任,對相關幹部和監管部門是否也問責了?

事實上,像「虛報冒領」這樣的事之所以會發生,上級的監管往往流於形式,而員工就算有所覺察,也缺乏不平則鳴的渠道。加上一些環衛工並非「編制內」人員,有的是出自農村的務工人員,在單位里更顯被邊緣化,合法利益更容易被忽視。在這種情況下,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更加需要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才能阻止居心不良的人有機會鑽空子。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發揮問責的利劍威力。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明確了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幹部要根據錯誤情節予以問責;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規定對「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疏於管理」,要根據造成的後果,予以紀律處分。

城管執法部門的負責人冒領工人工資556萬,作案達8年之長的事實表明,他既掌握了本單位的話語權,也洞察監管漏洞所在,從而可以輕易地「合作共贏」。虛報冒領者並非運用了多麼高明的「技術」,相反,一些「蛀蟲」的手法非常低級、笨拙。這意味著,除了查處涉案人員,對於單位、部門負責人的失職、瀆職等問題,也應追究相應的責任。

一個單位、直到一個行業,必須從機制上扎密籬笆、清除隱患、關口前移,才能壓縮「作妖」空間。這些,都離不開激發起各級管理幹部和監管人的責任心,完善監管機制,加強內部管理。確保問責制度的執行效力,防止權力濫用,才能防止「虛報冒領」等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