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你的愛讓我擁有全世界;你走了我的世界只剩下徹骨孤獨

2020-02-03     積木育兒

春節窩在家裡,光看李子柒的視頻了。真的很治癒。

在這個姑娘頻繁上熱搜前我就關注她了。

我知道,她父母早亡,是爺爺奶奶把她養大。爺爺去世後,她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掙錢孝敬奶奶。

製作爆米花那一期,用的是傳統的爆米花機器,開鍋時候聲音會很響。李子柒下意識去捂奶奶的耳朵,自己反而被嚇了一跳。

每次做好飯菜,她都先給奶奶盛上一碗。而且,從不會給奶奶吃太辣、太涼的食物。

最近更新的彈棉花這期,她花了很多功夫打出一床棉被,就給奶奶床上墊上了。鋪好床,特意理了理奶奶的衣服,囑咐了一番才離開。

全程就像對待一件易碎的寶貝。

很多人夸李子柒的教養,更多人盯著李子柒短視頻的巨大成功,但很少人了解,李子柒真正的心酸在哪裡。

對一般人來說,父母應該是我們此生最依戀的人。對李子柒們來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父母。

正是這些老人,照料著孩子的衣食起居,教導孩子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一份極重要的情感連結:

是他們每日燒好飯菜等孩子回來;是他們在孩子不乖時批評指正;他們還可能有點不講理,有點蠻橫的壞脾氣,但他們又百般溫暖,無可替代。

然而,爸爸媽媽都正值壯年,能夠輕鬆給到孩子充分的安全感。隔代撫養孩子的老人卻不同:他們不僅體力有限,能夠陪孩子的歲月也非常有限。

李子柒的爺爺在她小學五年級就去世了。

我一位男性朋友的爺爺也在他二十出頭就永遠地離開了。

我不知道李子柒曾經怎樣熬過那些充滿無助跟恐懼的日子,我只知道我這位男性朋友,儘管已經參加工作了,但爺爺的離開依然給他帶去了巨大的打擊。

爺爺去世後他就辭掉了異地頗有前途的工作,果斷回了老家陪奶奶。

我一直記得他當時說的話:

以前我以為我可以一個人在外地工作,爺爺過世後我才意識,我不能,我必須要守在奶奶身邊,因為要是奶奶也走了,我就真沒家了……

說完他眼睛就濕了。

那是我第一次見他流淚。

那一刻,任何安慰的語言都顯得蒼白。

對我的這位男性朋友,對李子柒,對無數個他們而言,哪怕活在世上的那個老人脾氣再壞,再惹人煩,他也是孩子在這個世上最後的親人了。

一旦這個親人再離開,那孩子的心中,便再沒有人能補齊那個重要的位置。

你若走了,我便再也沒有家了,這是多麼令人恐懼的事!

很多人都經歷著類似的恐懼。

為了老人不再變老,他們寧願自己不曾長大——

我也是奶奶帶大的,現在我奶奶得了病不認識人了,連我爸爸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了,可是依然記得我,記得我愛吃什麼,每天都做好了飯菜在家裡等我回來!想一想,小時候真的好傻,竟會盼著長大……@小小萌~

(電影劇照《外婆的家》)

儘管明知不可能,但還是傻傻地奢望,老天多給一些時間,讓你我相守、相伴——

奶奶75了,我愛哭,不敢想如果奶奶去世了自己會傷心成什麼樣子。明知道會有離別的一天,我仍然希望她身體健康得以永生。

爺爺去世前,我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一看到我馬上從枕頭下拿壓歲錢給我。因為他是苦過的,很怕我沒錢用。

我是哭著寫的@雪寶

(電影劇照《天堂回信》)

每天都在擔心,你會不會在下一秒就離開了我——

根本不敢想他們以後會離開這件事,想到了就怕的不停掉眼淚,甚至後悔自己跑到外地上學,

好怕他們等不到我有能力照顧他們那天。@有一隻西柚

(電影劇照《外婆的家》)

隨時都在懷疑:假如你真的走了,我能撐得下去嗎——

有想過和他們一起死。畢竟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匿名網友

一想到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就寧願從未擁有過他們。@CC

(電影劇照《天堂回信》)

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疼過的孩子,是幸福的!但是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以依靠的孩子,是令人心疼的!

因為你的愛,我才擁有了全世界。你若走了,我的世界就只剩下徹骨的孤獨。

為了抵抗這蝕骨的孤獨,為了牢牢守住自己最後的心靈依靠,我寧願做出自我犧牲——

我跟外婆一起長大,這麼多年獨自打拚,沒有成家。因為如果我成家了,外婆一定會問,那我怎麼辦呢?住一起嗎?除了我,誰又能受得了她的壞脾氣呢。@匿名網友

有太多這樣令人嘆息的故事。

在你有生之年,我都不敢幸福了,我怕我的幸福,驚擾了你的年歲。

隔代撫養其實早就不是個新鮮話題了。

只是有些家庭,如李子柒,不得不跟老人相依為命;更多家庭,則是父母健在卻選擇了離開,把孩子們丟給老人,一丟就是多年。

於是,本該年輕力壯的父母從容不迫地養育自己的孩子,最後變成年邁的老人們拼力托舉起孩子整個的生活和光陰。

(電影劇照《外婆的家》)

一些父母以為,等孩子長大了,再接過身邊就好了。

殊不知,在父母所錯過的那些時間裡,曾為你去照顧孩子的老人早已在孩子們心中變得無可取代。

朋友小亞的兒子,6歲前都是爺爺奶奶帶,讀小學了才接回身邊。然而,幾年過去了,小男孩一直跟媽媽比較疏離。只在爺爺奶奶面前撒嬌,在媽媽面前從不。

自從聽說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多次夜裡做噩夢,哭著喊著醒來的,原來是夢見怪獸吃掉了爺爺奶奶。

小亞心酸,但卻只能耐心等待跟兒子重建情感連接,期待著可以成為支撐兒子的那個人,也期待著贏得兒子的愛。

很多被老人養大的孩子都如此。

他們的依戀與情感都在老人那裡,他們的擔心與憂懼也在老人那裡。

這些孩子反覆經受的最大折磨在於:那個可愛的老人,他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我的人,也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早離開我的人。

想一想,令人黯然。

(電影劇照《天堂回信》)

我當然知道,很多父母拋下孩子有各種理由:為了更好的物質,為了追逐自己心中的夢想,或者只是為了生存。

然而,希望這個春節結束時,當你決定拋下,或再次拋下孩子前,也回身看一看,你的孩子與那個不堪重負的老人,他們到底在經歷著什麼。

你可知道,你的老父母等你長大,已經等白了頭髮;你的孩子,因為你的缺席,心中與你的縫隙越來越大。

如果可以,左手牽起父母,右手牽起子女,站在上一代與下一代的中間,承擔起承轉合的那重要一環。

這樣的傳承,才不至於始終牽腸掛肚,遙遠相望卻又愛莫能助。

這樣的傳承,才不至於孩子未長到獨立成家,祖父母已經老去,讓恐懼與分離在懸殊的年齡中愈繃愈緊,突然斷裂,給孩子帶去無法承載的絕望。

(電影劇照《天堂回信》)

愛孩子,愛父母以及愛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一個家,家裡,有一個你相伴。

(電影劇照《天堂回信》)

今日互動話題:關於老人帶娃,你有什麼想說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6G5C3AB3uTiws8KbhZ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