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賈健旭:唱衰合資品牌?還未到時候!

2023-10-23     SUV大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汽車市場似乎也應了這一句古話:風水輪流轉。據最新的統計,今年以來每個月中國國產品牌的汽車市占率都超過50%,9月更是以140萬輛的銷量史無前例的達到了56%。相對應的,進口品牌和合資品牌所占市場份額則日益萎縮,面對國產品牌及新勢力的進攻毫無還手之力。那麼,中國合資品牌真的就無所作為,毫無希望了?日前,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接受媒體訪問時發出了明顯不同的聲音,他認為合資品牌的脫困轉型之路雖然很艱難,但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希望。

賈健旭今年來到上汽大眾之前,在延鋒國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擔任CEO,延鋒是一家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專注於汽車內外飾、汽車座椅、座艙電子及被動安全領域。在賈健旭的帶領下,延鋒從負債纍纍發展成了國內數一數二的零部件供應商。到上海大眾擔任總經理,賈健旭可算是臨危受命,他的目標就是將上海大眾做到中國主機廠的第一。

出路在於「拿來主義」

眾所周知,合資品牌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主打產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自動化的水平不及新勢力和國產品牌。要快速解決產品線上的短板,重新建立市場上的強勢地位,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認為必須找到一條屬於合資品牌自己的出路。

他認為,合資品牌短期內的任務主要是降低成本。成本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但是一定要通過技術方案來降本,而不是簡單的商務降本。商務降本供應商會遠離合資品牌,只有不斷通過供應商的創新來降本,才能讓合資品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平台。這樣合資品牌能夠和供應商、經銷商共同成長,給他們帶來價值,他們也會反饋最好的價值。

長期而言,合資品牌需要挖掘自己的優勢資源,通過提升產品力來提升整體競爭力。以上汽大眾為例,需要突破的一件事情就是「拿來主義」,把股東雙方的好東西都往合資企業搬。賈健旭說到,合資企業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in China for China and listen to China,如果你not listen to China,not lead by China,還在lead by Euro,如何實現in China for China?上汽大眾的外方股東大眾集團近期開始反思前幾年的在華策略,對中國汽車產業形勢有了全新的判斷,因而更加重視中國合作夥伴的聲音,以期快速響應合資企業的具體需求。而上汽大眾的中方股東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在必要時可以「反哺」合資企業。

小車電動化,大車PHEV化

具體到產品和技術路線,賈健旭透露上汽大眾選擇的方向是小車電動化,大車PHEV。近期來看,主推以ID.3為代表的小型通勤車。賈健旭形容這是「背水一戰」,通過大幅價格調整,ID.3已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饋,已然成為ID家族的銷量擔當。從7月起,上汽大眾新能源車的銷量不僅跨過萬輛大關,而且逐步提升,到9月已達到15000輛。到明年,上汽大眾會進一步刷新ID.3的車機,讓它變得更聰明。

賈健旭說:「我們現在正在爭取一輛車,我說「一高一低」,一低是ID.3,一高會引進ID. Buzz,我主動跟德國大眾提出要引進ID. Buzz,先從全進口開始,進入到ID. Store,把整個ID.的品牌立起來,因為這是一個有情懷的車。現在買上汽大眾,絕大部分用戶都是有情懷的,我們的車不見得有多智能,但是非常可靠,要把上汽大眾的USP(賣點)DNA打造出來。」

賈健旭透露,另一個技術方向就是PHEV。上汽大眾將立足現有車型,加快速度轉型,加快速度把新的PHEV推向市場。賈健旭說:「我曾經說過TSI+DSG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將研發最新的發動機滿足PHEV和EREV。我們相信我們最新的1.5T的針對PHEV和EREV的發動機將是最好的。就跟電車一樣,我們在做很多的測試,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做到極致,同樣做PHEV,我們要發揮我們傳統主機廠在動力總成上面的核心優勢,做到最簡單。」到2025年,上汽大眾將推出新的PHEV車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72fdb4f43150ffe6d133d6c21442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