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對於我,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生活。
並沒有什麼非去不可的景點,一切都看精力隨心情。
最討厭的所謂旅行,是在景點之間疲於奔命,結果哪有什麼風景?人看人人擠人,大人吵架孩子吵鬧……
那座草原深處的小城——錫林浩特,就這樣不動聲色地滿足了我所有的要求——
9月30日
因為害怕堵車,我們凌晨兩點半就出發了,九點半到達錫林浩特,第一印象,好乾凈好安靜!
到了酒店(這次訂的酒店很滿意:乾淨、早餐不錯),馬上補覺。
中午去「蒙格樂」吃蒙餐。
(奶茶,濃郁豐腴,太好喝了!)
(由於我還沒睡醒,食慾沒有恢復,辜負了這細嫩的烤羊排)
(沙蔥炒雞蛋。沙蔥是草原特有的一種植物,味道類似韭菜和香蔥的混合體,我很喜歡的。話說,他們這裡菜量都好大,這份沙蔥炒雞蛋,目測至少用了四個雞蛋!)
(烤包子,沙蔥羊肉餡兒的。)
(啊,肉食大聯盟!)
吃完飯回酒店繼續悶頭大睡,睡到晚上,終於清醒了。
去吃「陳漢林牛肉麵」。
在北京就聽說,錫林浩特的牛肉麵,是「在肉里找面」,果然!
尤其是這牛肉,太讓我驚艷了!香嫩味濃。
10月1日
上午去了錫林郭勒博物館,下午去了貝子廟。
此篇遊記中,我想忽略這兩個景點,因為乏善可陳。
博物館,現有的藏品不足以拉出清晰的歷史、文明的脈絡(現在不知為啥,市、縣一級的地方都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也都有這問題),東一榔頭西一棒,沒有有含金量的藏品,這家博物館唯一有點含金量的藏品——鐵木真玉尊,還沒看見,問工作人員,說是外借了。
貝子廟,如果你不是佛教的信仰者,或研究者,可以不用去看。
一間間大殿,放著一尊尊塑像,這菩薩那菩薩,這神那佛,我一個也不認識。打了個照面,只覺得相看兩生,莫名的緊張和尷尬,忙不迭地退了出來。
還是回到「吃」上吧。
畢竟錫林浩特等於優美的自然景觀+肉食者的天堂。
午餐,吃了「快樂小羊」火鍋。號稱「不用調料的涮肉」,結果翻車了。
肉質一般,問題是吃涮肉怎能沒有芝麻醬呢?
不知大眾點評里,他們家的高分是怎麼來的。
向當地人吐槽,人家說,那都是年輕人吃膩了傳統的涮鍋,來這嘗嘗鮮,想吃涮肉,去「綠達」啊。
綠達?記住了。
晚餐去了「瑪拉沁艾力蒙餐」。
(每餐必有奶茶)
(巴盟釀皮。清利爽口,別有風味,好好吃喔!話說內蒙人做的拌菜和小鹹菜是一絕。)
(手把肉。這是我第一次吃手把肉,很好吃哎,能吃出羊肉里的奶香和草香。)
(羊肉炒粉)
(家常土豆絲。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土豆絲,有鍋氣,醋點得恰到好處,這一大盤我全吃了!)
10月2日
錫林郭勒大草原——
廣袤的草原,何止千里萬里?春夏秋冬,安撫滋養了它懷抱中的無數生靈——
(草原上有好多喜鵲,一隻只吃得腦滿腸肥,都快飛不起來了!)
草原深處的湖——
(湖裡有野鴨)
晚上慕名去吃了「綠達涮府」。一邊吃一邊讚嘆:這就對了,這才是真正的羊肉嘛!
吃了錫林浩特的羊肉,我最深的感受是,完了,「曾經滄海難為水」,今後再也沒辦法吃其它地方的羊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