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老母親瘋狂吐槽:如果能重來,絕不生老二

2019-12-03     小家事兒

「你是老大,弟弟打你一巴掌怎麼啦!」

「你是哥哥就不能忍著嗎?」

「你是姐姐,就應該讓著妹妹。」

……

「我大,我就要懂事?這哪來的歪理!憑什麼!

「你們在乎過我的想法,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你也經常這樣對你家老大說。

很多父母生二胎的初衷很簡單,「我家孩子一個人孤孤單單,再來個妹妹,兩姐妹以後可以相互照料,有個伴兒」。

可是,孩子生下來後,不知不覺感情的天平就偏了。

結果,預想中相親相愛的夥伴,生生變成了仇人。

其實為人父母,誰都想把最公平、公正的愛給到每個孩子,讓她們在溫馨有愛的環境里長大。

但是,這真的太難了。

孩子的內心十分敏感,你對這個稍微好一點,那個心裡就會有疙瘩:「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為什麼對妹妹那麼好,卻不理我?」

當媽的就像個陀螺,忙的團團轉,小的好不容易哄好,又趕緊去安撫大的,以為世界和平了,

事實是,大的心裡早就百孔千瘡,看小的不順眼,認為都是對方分走了自己的愛,看爹媽,更覺得心眼偏到了十萬八千里,總之就是不在自己身上。

這樣下去,家庭能和睦才怪。

讓一個孩子去遷就另一個孩子,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健康的兄妹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孩子主觀意願的基礎上,相親相愛,互為依託。

如果你給不了孩子公平的愛,就換個角度,試著去引導孩子,讓他們先接受彼此,再逐步建立感情,最後相親相愛,家庭大和諧。

有了這份穩固的感情,大部分矛盾都會消弭於無形。

娛樂圈中,辣媽孫儷對二孩的教育可以稱之為典範。

兒子等等年紀雖小,卻是個十足的大暖男,既寵妹妹,也不忘寵媽媽。小花妹妹也是,和哥哥在一起時,滿臉都是笑容,看得網友眼饞急了:

突然想生二胎了!想去偷孩子,有組團的嗎?

就連爸爸鄧超都在微博吐槽,兄妹倆在一起,溫馨有愛,襯得自己仿佛是個局外人。

兄妹倆之所以能處得這麼好,得益於孫儷的正確引導。

女兒未出生時,孫儷就開始培養兒子和妹妹的關係,她還把妹妹的取名權交給了等等,肯定他的家庭地位,讓哥哥有參與感。

他不覺得那是一個來跟自己搶爸媽的強盜,而是真真正正地把她當做自己血脈相連的妹妹,對她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還未長大的等等,在媽媽的引導下,學會了照看妹妹,給小花喂奶。

如今,等等8歲,小花4歲,螢幕內外,他們相親相愛。

這一對兄妹讓我們看到了二胎家庭最好的相處方式,

那就是:我給你取名,你陪我長大。

同處娛樂圈,劉燁一家,諾一和霓娜的兄妹日常也圈粉無數。

《爸爸去哪兒》有一期,劉燁和妻子因工作原因無法現身節目,為了不影響節目的錄製,只好讓兄妹倆獨自前往。

村長李銳覺得不可思議,別的孩子都有爸爸陪著,這倆小傢伙能行嗎?

與其說劉燁放心節目組,還不如說他更放心自己的兒子諾一,他相信兒子可以照看好妹妹。

去往節目現場的路上,妹妹霓娜因為離開了爸爸媽媽,環境又十分陌生,便在一旁偷偷抹眼淚。

哥哥看到後,沒有不耐煩,也沒驚慌失措,而是輕聲細語地安慰妹妹:「霓娜別哭,是不是想媽媽了?哥哥抱抱。」

自我介紹時,霓娜怯生生地不敢說話,諾一把手輕輕落在妹妹肩上,一臉認真地給所有人介紹:「她叫霓娜,她是我的妹妹。」

吃飯時,鄒市明家的兒子軒軒非要擠在霓娜旁邊,霓娜不願意,諾一便一副實力護妹的架勢,立馬湊到中間挨著妹妹坐下,並對軒軒說:「她不想和你坐一起,她想哥哥。」

當時的諾一也才4歲,自己本身就是個孩子,但在妹妹跟前,他變成一個小男子漢,時刻都在……

因為,自己是哥哥。

諾一的優秀,離不開劉燁一言一行的教導。

他時常告訴兒子,你是男子漢,是哥哥,需要保護和照顧妹妹。

父子談心時,劉燁也會用言語去認可和支持諾一的付出。

現在9歲的他,對妹妹霓娜依舊照顧有加,

兩人友愛相處,也讓很多人直呼「羨慕」。

讓孩子們成為彼此信賴的夥伴,互助互愛,對父母來說,是一種最省心、也最放心的相處模式。

但我們也別忘了,要給那個經常付出的孩子足夠的鼓勵和肯定。

這樣,老大才會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媽媽也並沒有因為多了弟弟妹妹就忽視我,他們會更加投入對弟弟妹妹的愛護之中。

我們身邊很多家庭,也有這暖心的一幕。

媽媽要去廚房做飯,就讓哥哥去照顧妹妹,等她把飯做好回到客廳,看到哥哥一手托著妹妹的小腦袋,一手摟著妹妹的屁股,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裡,這一刻別提多暖了。

媽媽臨時出去要買菜,便讓哥哥在家帶妹妹,回到家時,發現孩子們都睡著了。

哥哥為了不讓妹妹從搖椅滑下來,就搬了墊子睡在旁邊一直護著,真是暖哭了!

楊陽洋跟爸爸楊威去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時候,家裡兩個妹妹還沒有出生,他也還是個需要人照顧的孩子。

但自打有了妹妹,他天天給兩個小傢伙喂奶、穿衣服、梳頭髮,樣樣照顧,甚至比自己的爸媽還細心。

這左摟右抱,滿臉寵溺藏都藏不住。

甚至每次放學回家楊陽洋書包都來不及先放下,就跑去給兩個妹妹一個暖暖的擁抱,這溫馨有愛的畫面,連他的爸爸都實名羨慕了。

兩個孩子被爸媽催去睡覺,女兒太小自己不能爬上床,媽媽正準備走向臥室,突然發現哥哥躺在地上給妹妹當起了人肉梯子。

最後成功爬上去時,她瞬間就淚目了。

一對雙胞胎哥哥帶著不到一歲半的妹妹出來吃飯。

一份炒細面,一份水餃,懷裡的妹妹就被哥哥這樣輪番喂著。

沒一個人覺得麻煩,也沒有嫌棄妹妹折騰,而是耐心十足。

這樣的好哥哥,誰不想要?

朋友家兒子,大寶13歲,女兒小寶8歲,最開始兩個孩子的相處也令她非常頭疼,兩人一鬧矛盾自己總處理不好。

只顧小寶的情緒時,大寶心裡會不舒服,只把關心給大寶,小寶又跟她哭鬧。

後來,她終於摸索到了兄妹倆「和平共處」的精髓——不把兩個孩子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

她發現嘴上天天掛著大寶如何如何優秀,二寶心裡會覺得自己很差,配不上爸爸媽媽的誇讚。

天天夸二寶吧,大寶又會覺得,我明明做的更好,你為什麼看不到?偏心!

於是,她讓兒子去鼓勵妹妹,給妹妹加油、打氣,也讓女兒去表達對哥哥的欣賞與依賴。

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吵時,她不會再當著其中一個的面去批評另外一個。

因為,孩子的觀察、模仿能力都很強,如果當面批評,就會讓孩子互相不尊重,甚至有不服輸的心理產生。

於是,朋友選擇私下開導犯錯的孩子,讓他學會認錯、敢於認錯,因為有些錯不可放任。

現在,兩人偶爾也會有爭吵,但不會持續很久。

兒子表面上雖然不謙讓,但一有什麼好吃的,他都會第一時間想著給妹妹;而當她教育兒子的時候,妹妹也會跑過來幫哥哥說好話。

在一次次的嘗試改變中,兩個孩子的關係開始變得越來越好,朋友也不再焦頭爛額,都有時間追劇了。

二孩家庭,父母是孩子之間的紐帶。

如果父母堅持「強行謙讓」,讓其中一個咽下所有的委屈,那他們便會充滿敵意,交惡一輩子。

既然給不了同等的公平,那就積極引導孩子,讓他們互助友愛,在一點一滴的相處中升華感情。

他們相親相愛,互為依靠,就像父母最開始設想的那樣,也是所有二孩家庭最理想的模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42qBW8BMH2_cNUgxD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