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點燃各地市民熱情 中小微商家清明迎來消費回暖

2020-04-07     中國商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清明小長假剛剛過去,不少地方都迎來了消費「小陽春」,尤其是在一些發放消費券的城市,線下客流有序回升,不少消費者都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中國商報記者從支付寶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千萬個線下商家受益於消費券,其中九成以上為中小微商家。

中國商網 唐硯/攝

消費券拉動效應明顯

清明小長假期間,多地商家和景區消費明顯回升,尤其是一些已經發放消費券的城市。

南京市大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據可信數據管理平台監測,截至4月5日24時,僅餐飲、體育、圖書、信息這四類合計就有148904張電子消費券被使用,總消費金額達3838.09萬元,帶動消費金額2417.14萬元。杭州自3月27日開始發放消費券,截至4月6日16時,杭州電子消費券已經帶動消費22.26億元。清明小長假三天,消費券帶動杭州消費7億元。鄭州4月3日發放了首期5000萬元的消費券,截至4月6日13時,已兌付政府補貼1701萬元,帶動消費2.01億元,拉動效應為11.8倍。

為了提振消費信心,促進復工復產。3月以來,全國多地陸續開始發放消費券。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發放消費券的省(區、市)已經超過30個,發放金額超過5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的消費券都是以電子券的形式發放,如浙江省舟山市通過微信小程序「惠民季」向市民免費發放4萬張電子消費券;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政府通過官方App「愛城陽」,以搖號的形式面向全區居民發放1000萬元的微信電子消費券等等。

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翁一認為,消費券充分釋放了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同時,數字化時代的消費券能夠更加精準地投放到政府想扶持的行業,通過高槓桿率實現「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據中泰證券研究所測算,消費券會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產生抬升作用,或推動消費增速超過8%。

中小微商家受益明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商家的生意大幅下降。隨著復工復產的逐步推進,加上消費券的發放,很多中小微商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廣西著名老牌企業金嗓子喉寶的線上營銷負責人張永貴表示,武漢是金嗓子喉寶的一條重要生產線,受疫情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發貨,加上武漢的原料供應商不能生產,金嗓子喉寶的銷售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得益於廣西發放消費券活動,短短几天時間金嗓子喉寶僅線上銷量就比之前增長了三倍。

中小微商家的生意也隨之好起來。「店裡的營業額一天最多增加了1000元。」杭州肉夾饃店「饃家」老闆張澤林坦言,正月二十他在杭州的兩家店相繼復工,一開始每天的營業額停留在2000元至2500元之間。發放消費券活動以來,店裡的人流明顯多了起來,每天的營業額比剛復工時增加了700元至1000元。「以前來店裡,一般顧客可能只會點一份主食,現在有滿40元減10元的優惠券,就會再加上一份飲料或者其他的小食湊單」。

中國商報記者從支付寶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千萬線下商家受益於消費券,其中九成以上為中小微商家。

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室高級研究員蔡真表示,發放數字化消費券是個技術活兒,在此次消費券發放中,各地方政府表現出快速的行動力,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相應的數字平台合作。消費券各地開花,應用效果相當不錯,可以說為疫情之後經濟恢復按下了快進鍵。消費券除了可以在短期起到促進經濟恢復的作用,也是數字基建在應用中的實戰演練,對促進服務業數字化和經濟結構轉型具有深遠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3K5VXEBnkjnB-0zA7xu.html















李國慶奪權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