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兵臨城下,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給出了應對之策

2023-11-12     汽車情報

時間回到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後中國汽車市場快速騰飛,幾乎所有的全球巨頭汽車品牌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公司。

正是這些有經驗、有技術的全球巨頭汽車品牌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成為中國汽車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時間恰好邁過20年這個意義非凡的時間節點,這些合資車企在品嘗到中國車市多年的爆髮式紅利後,如今逐漸顯露「疲態」。尤其是伴隨著電氣化進度加快,中國汽車品牌借勢彎道超車,讓二十年興衰周期的魔咒籠罩在這些合資車企頭上。

合資車企該如何應對?大家都在等著合資車企回答。2023年11月11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在武漢舉行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新戰略發布會」。在這個20周年的關鍵節點,東風有限給出了公眾想要的答案,那就是「啟DNA+」戰略。

該如何理解這個啟DNA+」戰略?它意味著東風有限將在產品推出、技術進步、智能互聯、增值服務、市場營銷、改革轉型、生態和諧以及業績向上等八個方面全面革新。這麼說吧,讀懂了「啟DNA+」,就讀懂了東風有限新戰略的定義及內容。

首先我們看一下「研發能力」的進化。需要強調的是,純電新能源汽車雖然砍掉了發動機和變速箱,但其本質上還是一台車,要考慮其機械素質、底盤、操控、安全、整車品質等綜合實力,至於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以及冰箱、彩電、大沙發,這些都只是錦上添花。由此來看,在整車研發領域深耕上百年的外資品牌,這些優勢能支撐起穿越這段「煎熬期」。

的確,合資合力20年,東風有限已經形成了在中國的四大資產:來自東風日產研發中心和鄭州日產研發中心的整車研發能力、合資自主的品牌「啟辰」、近2150萬的累計銷量,以及開發先進智行科技的聯友公司。不誇張的講,整車研發能力經過20年的合資孵化,為東風有限發展培育了資產基礎和實力,這些都是其迎頭趕上的資本。

有意思的是,當下有些合資車企通過參股或收購的方式來拓寬研發實力,東風有限做得則是堅持合資主導的新能源整車研發,這無疑有明顯的區別。當然,把至關重要的研發掌握在自己手裡,也為後續的主動權打下了根基。

其次看一下「自主產品」的進化。這裡要劃重點,在「啟DNA+」戰略的闡述中,東風有限的自主主導研發的產品,將走向前列。

一直以來業界專家學者都在給合資車企建言獻策,表示無論是智能網聯還是新能源的核心三電技術,中國的產業鏈基礎以及獨特優勢已強於國外,合資品牌需要進行相應的本土化布局。

如今,東風有限已經意識到這個現實,並且在付諸於實際行動之中,其將以20年孵化的整車研發實力為支撐,利用中國的資產,以中國的速度和中國的標準,推出全新的產品,從而實現產品層面的進化。

就像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在發布會現場承諾的那樣,至2026年底前,將向中國市場新投放本土開發的新能源汽車10款,包含日產和啟辰品牌以及東風品牌;其中包含四款日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並且首款自主研發日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將會在2024年的下半年投放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四款日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輪廓圖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接下來是「全球化能力」進化。眾所周知,隨著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領先,使得中國汽車市場在全球的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觀表現為以前的中國汽車市場只有體量的優勢,而如今卻在引領全球汽車的潮流和技術演變。

換句話說,能夠在中國汽車市場鍛造紮實的電動化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並且把它們輸出到全球汽車市場,讓全球消費者都體驗到中國技術的魅力,將是後續更為關鍵的一步。具體表現在東風有限將整合所有事業單元,整體出擊,主動開展出口業務。

有幾組數據很值得分享,那就是在整車市場方向,合資公司將在東風集團和日產全球的支持下,:東風有限將開發國際市場,從2025年開始啟動,第一步設定的出口銷量目標為10萬輛,其中包含四款日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並且將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大出口數量。

最後是「優化整合」的進化。鑒於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形勢不同於燃油車時代,使得企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和能力,從而產生更大的效益和降低成本。只有產生相應的協同效應,才可以在生產、研發、營銷等方面提高綜合效率和競爭力。

在「啟DNA+」戰略之下,這也是東風有限在思考的問題,而在發布會上,其已經給出了解決之策。具體為日產和啟辰品牌進行品牌差異化定位,採取不同產品策略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層次連結,加強對品牌價值的認知認同,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級需求。

而對於鄭州日產,則聚焦皮卡和SUV研發和生產,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勢,滿足消費者對於皮卡和SUV的新需求。同時,東風有限將積極拓展鄭州日產的出口渠道,將產品銷售到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全球知名度。

【結語】伴隨著全球汽車產業轉入電動智能時代的下半場,中國汽車產業從以量取勝的上半場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而隨著以東風有限為代表的合資企業正在新能源領域加大投入,且產能也在大幅擴張,這對其而言意義重大。鹿死誰手,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2f486fa836abd1cbd1936f3a4330e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