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有多討喜,看她這兩年的電視劇效應就知道了。
2018年播了部《香蜜沉沉燼如霜》,收視率直接掰倒了同期播出的《甜蜜暴擊》、《愛情進化論》等等,連鹿晗這種頂流都壓不住。
2019年又播了部《親愛的,熱愛的》,每次劇集更新都能衝上熱搜。
還惹得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PK起來,爭相播放更多更長的預告和花絮,看誰吸引的眼球更多。
網友還替兩家製作了PK表情包,鼓勵兩家繼續抬槓,反正坐收漁翁之利的是粉絲和觀眾呀。
楊紫李現cp也是,動不動就憑藉吻戲、擁抱等戲碼上熱搜,急不可耐的網友,甚至已經提前為他們製作好了初吻畫面。
更有甚者,甚至還幫同期播出的另一熱劇《陳情令》里的肖戰,和楊紫組了cp,人稱:肖紫cp。
因為大家發現,楊紫跟誰都有cp感,而且都不令人討厭。
按理說,cp感太廣泛的女明星一般都是不討喜的,比如吳昕,就曾經憑藉強大的cp感被黑得體無完膚,嚇得她自己都不敢再在節目裡和男嘉賓互動了。
但楊紫卻不一樣,cp感越強,大家看得越歡。
而且還入戲極深,巴不得楊紫搞真人cp。
漸漸的,楊紫就坐穩了「第一女主」的位置。
這話並不誇張,放眼看當下的流量小花里,楊冪唐嫣趙麗穎已經過了演青春偶像劇的時期和年紀。
更年輕的一代,歐陽娜娜只能憑大提琴才華吸粉,林允演電影或電視劇都不夠討喜,文淇和周冬雨都是典型的電影咖,關曉彤儘管頂著「國民閨女」的稱號,但劇作效應都一般,和鹿晗真人cp加持的《甜蜜暴擊》,也是被嘲無數。
至於風頭最盛的迪麗熱巴,自打「金鷹節水後」事件過後,更是路人緣大降,彼時還因為和顆粒無收的楊紫對比,變得更加不受人待見了。
這樣一算下來,目前演偶像劇的流量小花里,楊紫確實是穩步上升,事業光明。
此次的《親愛的,熱愛的》也是,一上線收視率就力壓隔壁鄭爽馬天宇的《流淌的美好時光》,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香蜜」同款爆劇。
而這一切現象只能說明,無論偶像劇還是年代劇,如今做演員,都只能以實力取勝了。
楊紫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她演什麼都不讓人出戲。
演《歡樂頌》,網友說邱瑩瑩這個角色就是楊紫本色出演的,還列舉出了許多楊紫的戀愛腦範例,加以佐證。
演《香蜜》,楊紫又以一波接一波的哭戲衝上熱搜,拍攝花絮更是惹得網友驚嘆連連,硬是把不看好《香蜜》的觀眾,硬生生給看哭了。
如今演《親愛的,熱愛的》,開播前也曾遭到過網友的質疑,認為楊紫不適合高顏值學霸的人設。
結果開播後,也是一個個地追劇追到真香,每天都能輸出小猴紫的新動圖。
讓人不得不感嘆實力的濾鏡。
為什麼說是濾鏡呢?
因為細想楊紫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很多操作都顯得不夠討喜。
比如接拍《青雲志》和《香蜜》,兩個女主都是女神級別的人設,所謂的高冷美艷,也完全和楊紫的長相搭不上邊兒。
彼時觀眾質疑最多的,就是楊紫的長相和氣質。
從皮相上就否定了一個演員,這樣接拍一部劇是非常冒險的,尤其對於偶像劇這種注重外形的類型劇來說。
但楊紫就是接了,並且意料之外地打了所有人的臉。
在女神到學霸,楊紫每一次接拍的角色人設,都讓人憂慮重重,但她就是做到了。
縱觀她的成長之路,也一直是這種「逆反」的狀態。
比如拍攝《家有兒女》時,宋丹丹曾勸楊紫不要進娛樂圈,因為楊紫長得不夠漂亮,進這個圈子是很吃虧的。
但楊紫偏偏不信邪,甚至還安慰自己,不夠漂亮或許正是自己曲線自救的方式,所以她還是一頭扎進來了。
起初確實遇到過不少挫折,比如在《歡樂頌》之前,楊紫能接到的戲,就只有農村戲和抗戰戲。
也就是她演《戰長沙》、《大秧歌》的那個時期。
甚至直到演了都市職場女性劇《歡樂頌》之後,楊紫的現狀都沒有得到很大改善,許多人對楊紫的認知,依然停留在「夏雪」的身上。
童年女神的光環使得大家都以為她不會演配角,但同時高冷美顏的大女主,她的長相又演不了。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楊紫的定位都很尷尬。
演完《歡樂頌》之後,以外界的眼光,她似乎已經憑藉演技圈了許多粉,但對於楊紫個人來說,那卻是她自以為快要退出演藝圈了的時期。
這種狀態得到改變是在《青雲志》之後,雖然彼時楊紫的長相再一次遭到了網友的群嘲,但也正是這部劇,讓《香蜜》的導演發現了她。
然後才有了後來的年度爆款劇《香蜜》,以及大家津津樂道的楊紫哭戲。
對於觀眾來說,楊紫是一帆風順的童星。
但對於楊紫個人來說,僅僅一年以前的《香蜜》,才是她演藝之路的轉折點。
其次就是楊紫的玻璃心。
要論玻璃心,楊紫恐怕是流量小花里最愛解釋的女明星之一了。
隨便翻一翻她的微博,我們都能看到許多楊紫回復網友的話。
比如有人批評她臉圓、臉僵、胖、黑等,她都會親自下場解釋。還會常常大半夜發雞湯,發了又刪被網友發現。
以及白玉蘭顆粒無收的時候,楊紫也在網上表達了自己的小情緒:
相比少說少錯的其他女明星來說,楊紫算得上是藏不住情緒的人了,一旦被黑被罵,或作品沒有得到認可,她都會發點小狀態表達一下。
這種性格在娛樂圈其實很容易招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鄭爽。
但楊紫卻不同,非但從來沒有因為這些小情緒被黑上過熱搜,還經常接到網友的安慰。
比如金鷹節一事,雖然失了獎項,但最後卻在「水後」硬核黑點下,贏得了一大波好感。
所有這些現象都在說明,混娛樂圈,實力依然永遠是最好的濾鏡。
如果你有實力和作品,只要不犯什麼出格的大錯,網友都是會保護你的個性的;但如果沒有作品加持,所有的個性和情緒,最後都只能淪為「作」。
流量時代已經過去了,觀眾的選人規則,也在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