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學在即,到哪裡上學引矛盾,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放首位

2020-08-28     布丁媽媽私享會

原標題:孩子開學在即,到哪裡上學引矛盾,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放首位

「各位寶媽們,如果讓你選擇你會讓你的孩子在農村讀書還是城裡讀書」

媽媽群里一位媽媽提問。

毫無疑問的回答,大家一致說"當然是在城裡了"

於是這位媽媽開始吐槽,自己和老公在城裡工作,孩子一直是婆婆在農村老家帶著。孩子該到了入學年紀了,她想把孩子接到城裡來,讓孩子在爸爸媽媽身邊,而且城裡的教育相對來說比農村的好一點。

可是婆婆不幹呢,且不說不願意來城裡,她認為孩子在農村一樣能學好,自己的兒子當年也是從農村學校畢業,直到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才留在城裡的。農村的學校一樣也能教育好孩子。兒子兒媳給老人講道理,勸說,老人就是認為沒有必要去城裡讀書。

有人給這位媽媽說不用管老人的意見,直接帶孩子到城裡來,直接送上學就完了,還用得著這麼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嗎?

也有人說還是和老人說明,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做主,強硬點,讓孩子享受好的教育,是孩子父母的事情,其他人的意見不重要。不是和老人商量,而是通知老人這件事就這麼定了,無需發表其他意見。

大家眾說紛紜,總之,一個意思,孩子必須到城裡讀書。

這時另外一個媽媽說了自己去年經歷的一場家庭戰爭。

她說自己家也是這種情況,他們夫妻二人工作忙,多半時間公婆在鄉下照顧孩子。孩子馬上上幼兒園了,她和老公在城裡買了房,小區里就有配套幼兒園,想把孩子接過來上學。

回鄉下和公婆說了之後,公公說自己不願意去城裡,要孩子去城裡上學可以,你們自己帶去。婆婆說,不行,農村的幼兒園還便宜,有校車接送,也方便著呢。再說了,幼兒園能學什麼東西呢,還是去了玩嘛,完全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去城裡上幼兒園。

他們夫妻二人都給孩子在城裡幼兒園報名了,當然不會妥協。兩人堅決要帶孩子去城裡上幼兒園,但是無論怎麼對比,城鄉的教育條件,家庭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之類的話,說了很多遍,婆婆就是不鬆口。

固執的婆婆最後說,你們帶孩子去城裡吧,別回來了,孩子是你們的,你們自己帶去。本來 是想著幫你們分擔點,幫你們帶帶孩子,現在看來沒有必要了。你們自己要去城裡讀書,自己帶去吧。

於是,孩子眼淚啪嚓的離開了爺爺奶奶家,一家三口回城裡了。孩子剛開始來城裡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還不太適應。而且一來就直接上幼兒園,需要適應新環境,孩子變得愛哭鬧,動不動就哭著要爺爺奶奶。可是老人呢,還生著一肚子氣,怎麼可能來城裡。夫妻兩人是各種哄,各種勸。

經歷了一段艱難的熟悉階段,孩子慢慢適應了。這個過程是很辛苦的,媽媽要和孩子親子連結重新開始。

小區的幼兒園是雙語幼兒園,孩子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結交了很多新朋友,每天回來和爸爸媽媽交流,說自己一天中遇到的開心的事情。

假期回爺爺奶奶家,和鄉下的小朋友一對比,奶奶無比自豪,逢人就夸自己孫子,在城裡上學就是不一樣。在城裡學會的東西可多了,說話有邏輯,詞彙量也特別多,見識也多,說了很多東西,農村的孩子壓根都不知道。

現在公婆也願意來城裡幫助他們帶孩子了,一家人現在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別提有多高興了。回想當初,婆婆那麼決絕,不幫忙帶孩子,自己工作又帶孩子,生活雖苦,但是自己的堅持,孩子現在的表現,讓婆婆心服口服,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底是讓孩子在農村讀書還是去城裡讀書呢?

在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三個農村小孩,小學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準備上初中的時候,三位家長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一位小孩繼續留在農村讀書,一位小孩去了他們市裡讀書,另一位跟隨父母去了省會城市讀書。

在農村讀書的孩子,成績依然很好,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在市裡的孩子成績也不差,成績在中上水平,在省會城市讀書的孩子,成績每次都在班級靠後的位置。

就這樣三個孩子在各自的學校讀書學習,一直到高考。雖然三位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但是高考成績出來,省會城市的孩子成績考的最多,其次是市裡的孩子。

這則故事說明了什麼?

不是說農村的孩子必須去大城市讀書,而是說,如果可以選擇,那就選擇去好的環境去學習。並不是三個孩子的智商有多少差別,而是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事物不同。選擇好的教育環境,教育認知,學習環境都不同。

前幾天一位去支教的朋友回來和我聊天,感嘆教育問題。她說城裡的孩子,考試95分都算不及格,而農村的孩子,還在為60分及格而歡呼。城裡的孩子感嘆學習壓力大的時候,農村的孩子還無知無畏。當中考一過,很多都考不上高中了,不能復讀,一部分就讀職業學校去學一技之長,而一部分只能走向社會。

她說,城裡的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各種特長技能,農村的孩子,唯一的學習就是文化知識。而且文化知識的學習也和城裡的孩子無法相提並論。

好的學習環境確實能夠改變一個人,一個人身處的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所在圈層能達到的的平均高度,如果環境不好,從中突破出來、倖存上岸需要很多認知和努力。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確實是最有發言權的,如果和公婆協商不一致,也不要大動干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針對老人的疑慮,給老人講清楚,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相信老人明白了,就不會反對,而是堅定的支持了。

孟母都能三遷,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條件去接受好的教育環境,為何不去呢?有的選擇為什麼不選擇好一點的呢?大家都希望孩子將來更優秀,那麼老人是沒有理由去阻擋,對吧?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xIOHQBd8y1i3sJi9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