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輔食或成行業發展「可乘之機」

2019-11-18     EBH母嬰時代

令許多輔食企業感到頭疼的是,除了同行業搶占市場份額外,還有自製輔食這樣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不過,換個角度思考,或許自製輔食對輔食市場也有不一樣的意義。

01

「過渡」的自製輔食

選擇自製輔食的父母並不在少數,《中國嬰幼兒喂養狀況白皮書》顯示,2017年有34.78%的中國家庭選擇市售輔食,而相對的有65.22%的中國家庭選擇自製輔食。像輔食食譜、微信公眾號、APP、朋友圈等,都可以感受看到自製輔食的影響。

據了解,自製輔食之所以受到很多家庭的青睞,首先是父母可以清楚地掌控原料來源和加工過程,做到真正的無「添加劑」;其次是成本比起成品輔食也要便宜不少。

所以自制輔食占據著龐大的市場體量,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自製輔食其實是有利後續輔食產品化發展的,它此時更像是一個「過渡期」。

一是自製輔食有利於培養消費者對輔食的認知度。

不可否認,目前自製輔食確實阻礙著輔食產品的一定發展,但消費者製作輔食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加深了對輔食的認識。

相對於輔食行業廣告宣傳,遠不及消費者自身體會來的深刻。當消費者對輔食形成一定認知的時候,輔食行業就在無形中滲透了。

消費者會理解,添加輔食是寶寶科學喂養的重要過程,而自製輔食相對於成品輔食,仍存在著一些難避免的缺點,因此,會重點考慮成品輔食。

二是自製輔食製作麻煩,會讓消費者們有意傾向於簡單化的成品輔食。

隨著消費者們對輔食的認知提升,會發現自製輔食需要的精力與時間遠遠大於成品輔食,且在複雜的製作過程中,稍有不慎,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等問題。

況且,大部分父母產後會回到工作崗位上,對輔食的精力和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於是,成品輔食與自製輔食之間的成本差價,就顯得微乎其微。

貝斯美輔食創始人沙治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現在媽媽們越來越年輕化,大部分都要工作,哪怕老人帶孩子,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製作輔食,所以製作輔食偶爾嘗一下可以,慢慢地自製輔食的消耗量會越來越小的」

所以,輔食行業的發展,最終還是會產品化,自製輔食只是過渡。

02

輔食發展的「可乘之機」

從成品輔食方便、營養全、品種豐富等優點來看,確實比自製輔食略勝一籌。但輔食發展之初的「髒亂差」現象,是導致許多家庭不信任市售輔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針對這一現象,我國先後出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GB10769-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10770-2010)和《輔食營養補充品通用標準》(GB22570-2014)。

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還發布並施行《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總局更是發布了《關於發布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的公告》,首次對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的鎘限量提出要求。

最近,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印發了《2019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安排》明確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和輔助食品生產企業自查率達到100%。這意味著,我國嬰幼兒輔食相關監管將參照嬰幼兒配方奶粉,進一步全面收緊。這些舉措對促進嬰幼兒輔食行業規範化、企業正規化和產品質量化、標準化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

在政策規範之下,嬰幼兒輔食也經歷了大洗牌,消費者印象中的「髒亂差」市場局面已經被終結。在嬰幼兒輔食鼎盛時刻,僅江西省持有嬰幼兒輔食生產資質的企業就有70餘家,不過,行業洗牌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持證的嬰幼兒輔食企業的數量在40家左右。

市場監督下的輔食企業,擺脫了部分消費者對成品輔食安全的成見,但還有部分自製輔食的消費者需要引導教育。於是除了在市場上的發展外,輔食企業也把目光轉向了自製輔食市場。

部分企業通過自身產品的優勢,結合自製輔食的劣勢,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最終完成成品輔食的銷售。

比如伊威的小程序萌寶寶輔食記,就是看準了自製輔食,教寶媽如何自製輔食,並將家庭食材與自己產品體系有機結合在一起。

所以,自製輔食並不全是輔食成品的「阻礙」,相反,其可能是輔食行業發展的「可乘之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co3gG4BMH2_cNUgiO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