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的搜索戰事,目標是超越百度?最新回應來了

2019-11-15     字母榜

文|譚宵寒

在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今日頭條新任CEO朱文佳正式向外界推薦今日頭條的搜索功能,「頭條通用搜索業務已經上線一年。之前,產品還處在打磨階段,但是我們最近對比測試,可以說,在用戶體驗方面,頭條搜索已經進入業界的第一梯隊。」

2017年,今日頭條內部開始組建搜索業務團隊。今年1月,今日頭條APP上線帳號內搜索功能。年初,APP已經可以顯示來自站外的搜索結果,搜索相應關鍵詞,一部分搜索結果會顯示標註來自「站外」。

3月中旬,今日頭條APP開始在開屏廣告推廣「頭條全網搜索」。隨後,公司回應稱,「搜索已經上線,這是今日頭條『信息創造價值』理念的延伸。用戶可通過今日頭條上面的搜索框進行試用。產品還處於測試階段。」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在6-7月CEO面對面會上,張一鳴說,如果沒有搜索場景的拓展和優質內容,今日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只剩4000萬DAU。

8月,位元組跳動招聘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關於位元組跳動搜索部門招聘員工的公告,公告里寫著搜索團隊將從0到1打造一個通用搜尋引擎,並且是全網搜索。

今日頭條大戰略的調整也指向了今日頭條CEO的變動。去年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陳林接替張一鳴首次以今日頭條CEO的身份出現的,2019年以這一身份演講的已變為朱文佳。

朱文佳,曾任百度搜索部主任架構師,2015年加入位元組跳動,主要負責算法工作,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的一次分享會上,他曾以今日頭條資深架構師的身份出現。一位技術人士曾告訴字母榜,朱文佳是推薦算法領域的大牛式人物。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今年6月,朱文佳接替陳林負責今日頭條業務線;9月,36kr獲悉,朱文佳已不再向陳林彙報,改為直接向張一鳴彙報,陸續接管了西瓜視頻和皮皮蝦,同時陳林仍保留今日頭條CEO頭銜,但精力已轉向位元組跳動內部創新業務。

生機大會會後採訪中,今日頭條方面向包括字母榜在內的媒體確認,陳林目前主要是在負責創新業務,教育業務目前占據陳林比較多的精力。

在張一鳴找朱文佳聊完讓他負責今日頭條業務線後,朱文佳曾找陳林聊過,當時的陳林既要負責競爭壓力很大的成熟業務,又要負責創新業務的開拓。「確實非常辛苦,同時有很多產品要組建團隊、優化效率、探索可能性,創新本就是件很難的事情。」

陳林此前負責的成熟業務後來也就交給了朱文佳,連著負責的業務,陳林的一部分壓力也轉移給了朱文佳。朱文佳是焦慮了一陣子的,但焦慮總歸要靠業務上升來緩解,他開始安排同事做業務評估,評估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哪些做得還不夠好。「現在的焦慮是我的項目選擇對不對?項目切入點對不對?」

朱文佳告訴字母榜,位元組跳動的OKR每個雙月會更新一次,一般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是希望上線哪些新功能、哪些項目務必做完且用戶體驗達標;長期是內容生態優化、用戶體驗提升,他自己的OKR最近也剛更新了一次。而他目前的任務主要是將今日頭條平台下的數個主力產品做好,「我未來沒有計劃要做一個新的APP。」

A

今日頭條每一次產品功能的增加與疊代都會被外界解讀為與某一領域巨頭的正面對抗,頭條號是與微信的、微頭條是與微博的、類似地,全網搜索功能的上線被解讀為今日頭條與百度的正面競爭。

「經常有人問今日頭條的邊界是什麼?在商業領域,這是基於競爭視角的詞彙,今日頭條的邊界有非常清晰的邏輯,一橫一豎。」朱文佳解釋,一橫是指儘可能豐富的內容體裁,一豎是指儘可能多的分發方式。

以這種邏輯推演,今日頭條上線新功能的邏輯變得清晰,2012年的個性化推薦方式是提高信息獲取效率;2014年推出的頭條號是幫助圖文創作者降低創作和傳播門檻;2016年發力短視頻,是因為短視頻消費正成為移動時代信息分發的重要體裁;2017年上線的問答和微頭條兩種新的內容體裁則進一步降低了創作門檻。

對今日頭條來說,上線全網搜索是「一豎」的豐富,搜索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的信息,是對內容分發形式的完善。

頭條搜索功能的上線也始於用戶體驗。在採訪中,朱文佳透露,在搜索功能不盡完善時,頭條內部觀察到,許多用戶在瀏覽內容,需要被迫跳轉到其他產品搜索相關內容。

這更是頭條基於產品理想形態的一種判斷——很多瀏覽器、搜尋引擎都已搭載了信息流、視頻流的介面,並為用戶接受,這說明,推薦引擎和搜尋引擎是可以無縫結合的。「它們理應結合在一起,因為可以互相促進。」朱文佳說。

朱文佳回憶,搜索業務早期最大的困難是人手不夠,只有幾個人,「做搜索至少需要100個人的團隊才能做好。這兩年把團隊建好後,發展非常快。」而未來,今日頭條希望能做出一個大而全的搜尋引擎。

B

除了搜索,朱文佳也有其他事情要做。

接任今日頭條CEO後的朱文佳感覺一座大山突然壓頂。以前他大部分工作都與算法相關,方法相對確定、產出相對確定。但接手產品後,他開始焦慮了。他需要讓今日頭條的用戶體量有所增長。

早期今日頭條APP始終處在增長的快車道上,但最近一兩年,增速漸漸下降,開始在平穩的增長軌道上行駛。「我們自己會正視這個問題,認為還是我們創造的用戶價值不夠大。」

朱文佳判斷,泛資訊賽道至少是6億級市場,目前市場還處於多家焦灼競爭的狀態中,無法讓用戶毫不猶豫地選擇其中一家。「未來幾年,我們把搜索、內容生態等幾件事踏踏實實做好,用戶一定會增長的。」

朱文佳告訴字母榜,目前今日頭條的業務進展情況是,「一橫一豎」的拼圖已經拼貼完整,接下來就進入綜合能力比拼的階段。「現階段已經不太存在你在一個月內輕鬆地做完一個功能或產品,用戶體量就會大幅上升,這種單點短期出奇蹟的情況了。」

比如今日頭條做通用信息平台,需要同時做好推薦引擎、搜尋引擎、內容生態、變現、創作者服務,只有所有部分都做好,才有可能讓用戶感受到產品體驗的提升。

以下為字母榜等媒體採訪今日頭條CEO朱文佳部分實錄:

Q:17年到現在有沒有遇到明顯的挑戰或者困難?

朱文佳:早期的挑戰和困難是投入太小,搜索至少需要100人的團隊才能做好,早期只有幾個人,那時候最大困難是,實在沒有人。這兩年把團隊建好後發展非常快。

一是搜索體驗。我們會看到內部打分,一開始很差,現在已經做到業界第一梯隊。

二是數據。當我們體驗比較差的時候,人均搜索量是偏低的,搜索量和體驗的提升有比較大的正相關性。目前搜索量還是比較高的,客觀來說是比較高,但是因為我們有更高的目標,所以我們認為還不夠高。

Q:您剛說搜索業務要做到大而全,在當下流量越來越集中的移動端時代,內容源越來越封閉化,做大而全時面對的壓力和挑戰,您怎麼做?

朱文佳:我認為內容源的封閉是前幾年,現在內容源正在走向開放。為什麼早期的內容源封閉化?最早說封閉化不知道大家說的是不是公眾號,但公眾號的作者並沒有被公眾號買斷,你只要給他提供服務、提供流量、提供變現,他會來開帳號的,你會發現很多公眾號頭條上也有,百家號也有,微博上也有。

現在其實真正的形態是多平台運營的形態,並不是走向封閉,更多是走向開放了。只要真正為創作者好,給他流量、給他變現、給他服務、他會來的。之前封閉,可能是因為沒有服務好才封閉的。

Q:今日頭條搜索的目標是想超越百度嗎?

朱文佳:既然做一個東西肯定是瞄著第一去做的,如果瞄著第二肯定沒有奔頭。我們是2017年開始建團隊,2018年加大對技術團隊的投入,我們自己內部評測,認為現在基本在第一梯隊,用戶體驗確實不錯。

當然也有改進空間,我自己之前還跟團隊聊,說感覺還是不夠好。現在的搜尋引擎都還有提升空間,大家都有提升空間。搜尋引擎並沒有走到完全提升不了的狀態。

Q:提升空間在哪?

朱文佳:第一,技術有提升空間,這幾年技術發展比較快,這些技術還沒有被充分用上,還有提升空間,這可能跟大家的認知不一樣;第二,通過做好內容來改進搜索,這個思路是之前探索不夠的,內容是搜索的根本。這兩點上做好,幾年後搜尋引擎可能比現在再上一個台階。

Q:頭條之前收購了互動百科,收購後做了哪方面的工作?

朱文佳:首先還是做團隊整合,補充了產品和研發人員,也重新制定了大的目標,之前互動百科可能還是受資源投入的限制,很多地方還可以改進,希望將來把互動百科打造成用戶體驗和內容最好的百科。

Q:您在大會上提到頭條邊界的一橫一豎,內部最近是否有討論過,除了搜索,哪個橫、哪個豎能對產品增長帶來更大貢獻?

朱文佳:現在的情況是整個拼圖已經拼出來了,剩下的是綜合能力比拼的階段,是看誰能把這個圖做到最好。現階段已經不太存在你很輕鬆的、在一個月做完一個功能或產品,用戶體量就會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了。

今日頭條做通用信息平台這個產品的難度就是很高的,因為需要我們同時做好推薦引擎、搜尋引擎、內容生態,變現,創作者服務....只有所有部分都做好,你才可能讓用戶覺得確實好很多。整體來說,現在是綜合實力的競爭,並不是單點短期能出奇蹟的階段。

Q:如何保證用戶的留存?

朱文佳:我是15年加入頭條,早期今日頭條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一年漲3000—4000萬,最近一兩年速度的確慢下來了,曲線比較平穩。我們自己正視這個問題,認為還是創造的用戶價值不夠大。

如果把瀏覽器、手百、微博(微博關注右邊是一個推薦,底部第二個是視頻,其實也是在往推薦的方向、頭條的打法上靠近)都加起來,整個泛資訊賽道至少是6億級市場,空間足夠大。

但是我覺得沒有一家能夠在體驗上做到非常完美,讓用戶毫不猶豫地選擇一家,所以處在多家競爭比較焦灼的狀態。我們希望未來幾年踏踏實實把這幾件事做好,比如搜索、內容生態,做好優質內容、原創、視頻,最後讓用戶覺得你們的產品確實比別人做得好,用戶一定會增長的。

Q:陳林是產品背景,上任後做了很多新產品嘗試,您是算法背景,您的思路是什麼?

朱文佳:其實陳林也是技術背景,他早期也是工程師出身,一鳴也是技術背景。技術背景跟做產品可以說沒有太大關係,不是說一定能做好,也不是說一定不能做好;第二,之前很多新產品是位元組跳動做新產品。我個人後續是做好今日頭條平台下的幾個主力產品,未來沒有計劃要做一個新的APP。

Q:您是算法背景,(讓您出任CEO)是不是因為頭條現在對增長有比較大的期望?

朱文佳:我理解公司讓我負責這塊業務是因為我對產品和技術都有比較好的把握,並不是說我是做算法的,那我直接帶算法團隊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Q:您接手頭條之後你的焦慮感主要來自哪裡?

朱文佳:我之前大部分時間做算法相關的工作,頭條的算法、短視頻的算法、小視頻的算法。當時我感覺做技術還好,因為相對來說方法相對確定、產出相對確定,不確定性要弱一些,所以我當時覺得工作比較充實,但是壓力還好。

接手產品之後感覺一座山突然壓過來,最近可能也是比較焦慮的,壓力也比較大,但是人是需要調整的,焦慮了一陣子,現在感覺沒有那麼焦慮了。

還是回到根本的問題,你不可能強迫用戶用你的產品,一定是為他提供服務,就梳理一下哪些做得不夠好,我們做做用戶調研、做做創作者訪談,然後做做自己的評估。找到一個點之後,我們再安排項目。

現在焦慮是我的項目選擇對不對?這個項目的切入點對不對?上線測試留存是不是能夠優化一下?大家多做一些交流,還是把精神焦慮轉化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就相對還好一點。

Q:今日頭條極速版增長很快,推出極速版的原因有沒有一點是想幫助頭條在下沉市場做拓展?

朱文佳:我們發現用戶下載APP時,因為頭條功能比較複雜,有些弱網情況下下載很慢,用戶就沒有耐心了,可能下一半就取消了。我們做極速版還是希望用戶下載的時候體驗更好。一些功能比如說金幣功能,其實不是這個產品的主要功能。

Q:它的廣告是不是更偏向於二類電商?

朱文佳:不會,廣告池其實是一樣的,我們的廣告標準應該是業界最高的。廣告標準也是我比較喜歡這家公司的原因。早期有次開會,我們開用戶反饋梳理,有人說這個廣告體驗不太好,我們就會討論廣告的負反饋為什麼上升了,能不能下降?

商業化同事說下降可以,掉十個點收入能接受嗎?我們確實是堅持體驗優先。如果確實是體驗不好的廣告,這部分收入就不要了。所以我們歷史上做了很多廣告標準的上升,也損失了很多收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yLWkc24BMH2_cNUgEA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