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百度投資半年後,知乎的難題解開了嗎?

2020-03-05     字母榜


4.34億美元創了融資紀錄,快手和百度從對手變成夥伴,以及隱隱形成的騰訊、百度、快手、知乎這道針對位元組跳動的「第一島鏈」,都讓去年8月完成F輪融資後的知乎備受關注。如今時間已經過去半年多,知乎和其他三方夥伴到底從這場聯姻中獲益如何?


從數據上來看,效果似乎還不錯。百度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知乎上線百度智能小程序兩周,日活用戶就突破200萬。


灼識諮詢的諮詢總監姜驍瀟對字母榜記者表示,一直以來,知乎所代表的的形象更多的像是一個「說真話」的硬核知識庫,而百度,經過了之前例如魏則西等一系列事件後其實面臨一個競價排名的負面公關危機。通過引入知乎,某種程度上可能可以緩解這些危機,而知乎的答案則在百度搜索時能夠獲得更高排名,這是百度為知乎帶來的最直接引流。


2019年11月,知乎和快手攜手推出「快知計劃」,鼓勵更多知識生產者,促進知識類型創作者結合短視頻、直播平台和圖文知識平台的優勢,探索知識傳播的多樣化形態。


知乎創始人周源


快手為快知計劃設立了專門的專題主頁,分為「生命博物館」、「地理大發現」、「文化萬花筒」、「硬核技術課」等多個的專題,每個專題下都有數百或數千個視頻,專題播放量基本都超過了1億。


不過,目前來看,快知計劃整體的存在感還比較有限,字母榜從幾家頭部MCN了解到,他們暫時還沒有在該計劃中投入太多人力。


2019年以來,快手一直在努力拓展平台內容。2019年7月,快手曾公布兩項內容引入相關的計劃,「冷啟動計劃」和「北極星計劃」,瞄準了美妝服飾領域。「快知計劃」也是快手充實平台內容的重要舉措,但單個計劃的重要性,倒不一定是最高的。


但是,快手投入巨資入股知乎,肯定不僅僅是為了在內容維度展開合作。


戰略防禦或許是一個原因。過去的一年,短視頻發展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長」,快手、抖音相繼開放了短視頻時長方面的權限,5分鐘、15分鐘的「短視頻」成為可能。擴容政策利好了一批需要更長時間篇幅才能展現的深度內容,比如知識向短視頻。抖音也推出了強化知識垂類內容的「DOU知計劃」。


從快手之前收購A站後的舉措來看,快手對於被投企業並不是強勢介入的風格。收購A站後,快手最先做的是在技術層面幫助A站改善用戶體驗。


知乎創始人周源在F輪投資後的內部信中曾表示快手「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值得記錄和分享」的理念,跟知乎的創業初心「將每個人的知識都聚集起來,並為人人所用」非常相似。或許兩方可以在算法技術層面有所合作,知乎也確實從E輪融資開始就斥巨資通過AI算法管理社區內容。



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是網際網路的競爭局勢瞬息萬變,以投資為紐帶的關係也可能成為塑料姐妹情。


獲得了4.34億美元的融資之後,從知乎的種種動作來看,周源並沒有因為資金的充裕而穩坐釣魚台,相反,知乎在新產品和商業化方面的嘗試更多了,站隊巨頭似乎催生了知乎更強的生存欲。


2019年10月,知乎上線了直播功能,入口位於首頁搜索框左側,每天提前預告近期20場直播供用戶預訂。直播中用戶可以通過充值鹽粒(1元可購買10鹽粒)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給知乎主播。


2019年底,知乎開放內測好物推薦功能,被邀請的用戶可以在回答、文章中插入商品卡片,如果用戶購買該商品,問題回答者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目前,好物推薦已經接入京東、淘寶、拼多多三家電商平台。


在「嘗新」方面,知乎一直非常果斷,項目不合適,立馬就會停掉或者換方向。2019年初,知乎曾孵化導購類社區產品APP「CHAO」,主打男性市場,被認為是再造一個男版小紅書。但是這款產品的定位一再更改,先是變成潮流玩具社區,最近定位又改成了「潮流×興趣×記錄。而「好物推薦」則接棒成為知乎在帶貨領域的布局。


但是,目前來看,廣告仍然是知乎最成功的商業模式,周源曾表示,2019年,廣告收入是知乎商業化增長最快的部分。


這不完全是好事,因為知乎用戶恰恰是對廣告最反感的一群用戶。2014年,在官方還沒有開始商業化之前,就曾出現大V因為被質疑發廣告而遭受攻擊後,憤而退出知乎的事件。可見知乎用戶對廣告的反感之激烈。


知乎開始商業化並不早,2010底開放註冊,2016年底才正式進入商業化櫃軌道。不過,這一兩年來,知乎在商業化方面的腳步卻也是非常快的,一個表現是,嚴格控制答主發廣告。



通過知乎的電商引流新功能「好物推薦」實現月收入過萬沒多久,用戶「敲鐘人」的帳號被封了,原因是在回答里加了個人公眾號 ,被知乎認定為打廣告。


在回答里加入個人公眾號的情形並不少見,「敲鐘人」告訴字母榜記者,他認為原因是知乎的「白名單黑名單」制度。


「敲鐘人」給字母榜記者看了一篇報道的截圖,是中國經營報2019年初的一篇關於知乎的報道,報道中,一個知乎早期的KOL表示,知乎把KOL分為三類,白名單、中立、黑名單。白名單會各種加權推薦,中立大V自生自滅,黑名單大V限流、接廣告發現就刪。對此,知乎從未承認過。


「如果自己參與運營過多個帳號 就能明顯感受到帳號之間的差距」,敲鐘人如是說。


姜驍瀟認為,在資本的壓力下,知乎推出了一系列包括live、私家課、值乎等產品,但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知乎還是需要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變現渠道。


在他看來,知乎未來一年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是否能夠保持經營的獨立性,是否能夠留住現有的各類大V,以及是否能夠維持住自己作為一個高知的形象而不變成為了商業化而娛樂化的平台。


在美國讀工科博士的知乎用戶「立黨」覺得,知乎在高知、高收入、高學歷人群中,是中國影響力最強的社區。


這是知乎的財富,也是知乎的煩惱。這群人為知乎貢獻了獨一無二的社區氣質,但他們同時也是最難取悅和最難變現的一群人。



因為F輪融資成為夥伴的知乎和快手、百度、騰訊,有一個共同的對手:位元組跳動。


快手跟抖音對用戶和用戶時間的爭奪已經全面展開。百度在頭條發展之初還沒有把對方當作競爭對手,反應過來時,已經在信息流廣告領域落於下風。騰訊和頭條更是從2018年開始在多個領域擦搶走火,包括社交、遊戲等騰訊的優勢領域。


姜驍瀟認為,「反頭條聯盟」其實更像資本推動下無奈的一個舉措,作為敵人的敵人的一個聯合,但是,一旦出現下一個現象級的風口,聯盟關係是否還會存在,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2019年底,快手也完成了30億美元的F輪融資,騰訊投了20億美元,總占股比例接近20%,此前,百度已經成為快手的股東。


在這個聯盟里,從公司估值和用戶數據來看,知乎是最弱的一個。不過,知乎卻也是一個成功擊退過頭條正面進攻的公司。


知乎和今日頭條的宿怨還要追溯到2017年夏天。當時,今日頭條推出問答產品「悟空問答」,不少知乎大V接到了來自悟空問答的高價橄欖枝。11月,悟空問答宣布2018年將拿出10億元來補貼答主。


然而,花錢買內容的策略在UGC領域並不適用,尤其是知乎的精英式UGC。


「悟空問答」不久就陷入停滯,與此同時,頭條和各類PUGC和PGC的內容合作卻頗為順利,目前,許多自媒體和機構媒體與頭條進行獨家內容合作。吸收了「悟空問答」類微博產品「微頭條」,也廣受一些錯過微博紅利的PUGC歡迎。


知乎積累了大量最初並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UGC內容,這些內容來自各行各業人士的分享。知乎早期大V「yolfilm」(後被炸號)曾經評價,不以盈利為目的,仍然辛辛苦苦收集查閱大量資料,回答問題的答主應該稱之為菩薩。


讓這些答主源源不斷產出內容,物質回饋只是一方面,社區的氛圍也同樣重要。「悟空問答」砸錢搶人失敗的事件,證實了知乎的護城河並不窄。


外患可以通過抱團站隊以及自身的護城河來解決,內憂卻更為複雜。


知乎的護城河,也成為知乎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枷鎖之一。



常言道,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無法被高價挖走的大V用戶,對知乎有著更高的要求,他們希望這是一個能自由表達的場所。這樣的希冀,比要求一個平台減少商業化和娛樂化更難,而這早已超過知乎能控制的範圍。


知乎用戶「立黨」被封過好幾次號,他最近一次被封號是因為發表了對知乎撤掉了「第一階段協議」、「俄羅斯內閣辭職」、「42斤小姑娘慈善捐款被貪污」等話題的熱搜,並封殺相關討論。


「以前社區文化很融洽,允許很大自由度的批評的聲音,現在沒有了,各種封殺反骨大V」,「立黨」對字母榜記者說道。


「立黨」不願意把知乎視作一個流量平台,「如果在你眼裡,知乎只是一個跟微博、微信一樣的又一個「流量平台」,那你就看不到知乎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有人願意喝雞湯,有人願意吃佛跳牆,各自有各自的選擇。不能因為雞湯便宜量大薄利多銷,就覺得做佛跳牆不賺錢」。


他更希望知乎成為reddit一樣的平台,不一定有多大,但是能構建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雖然reddit也有一堆撕逼的,但是至少『仇恨言論』和『歧視』是絕對禁止的」。



雖然很多知乎早期用戶也明白,平台討論氛圍變差並不完全是知乎官方的問題,但一些人依然對知乎現有的規則提出了質疑。


李傑是知乎2013年開放註冊後的早期用戶,在他看來,「匿名回答」機制如果不取消,知乎的內容只會越來越無趣。他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個關於如何看待王思聰被法院列入被執行人名單的問題下,一個匿名答主表示,自己的公司曾被供應商起訴,「區區160萬而已,不到我們公司的千分之一。企業現金流是命脈,高負債、高周轉的公司,隨時都是在鋼索上行走」,該答主如是寫道。


「一個超過16億的公司,因為供貨款160萬被起訴,是不是太明顯了」,李傑認為,這種事不一定就是假的,但是匿名回答機制削弱了它的可信性,「知乎好多回答都這種感覺,不一定完全編的,誇大虛構肯定很多」,李傑說。


以前,李傑在知乎關注很多領域,如今基本只看體育類問答,「感覺這東西還比較客觀,不會有人說我去NBA也能拿30分之類的」。


知乎也在一直嘗試通過各種手段調和社區氛圍。


2018年夏天,知乎完成E輪融資時,周源曾表示,這筆融資將用於AI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的發展。


「立黨」認為,問答本身就是人工投票代替機器學習的推薦算法,正常討論時,會推薦更好的內容,在政治討論中,反而會推薦更偏激的內容。


AI技術的應用,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種途徑。


2019年,F輪融資公布後沒幾天,知乎宣布開始招募MCN機構,成為官方認證的合作機構可以獲得多項激勵權益,包括優質創作者孵化扶持、商業機會優先合作、運營綠色通道等。面對越來越多的答主,通過專業的MCN機構介入進行管理,也不失為一個跟大V用戶溝通的方式。


這些舉措能否從根本上解決一個小眾精英社區在大眾化後面臨的社區文化稀釋問題,還難有定論。


2019年正式公布F輪融資時,周源在內部信里提到了兩個很有趣的點,他表示這是知乎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輪融資,也是近兩年來中文網際網路文化和娛樂領域規模最大的融資之一。


這也說明,文化娛樂領域,尤其是社區類產品,缺乏好的投資標的。目前來看,整個板塊最值得關注、內容價值最高的,似乎只有知乎和B站。



知乎背後有快手、百度、騰訊,B站背後也不乏阿里和騰訊的身影。2020年2月中旬,阿里宣布通過全資子公司淘寶中國入股B站近2400萬股, 持股比例占B站總股本約8%。與此同時,騰訊也持有B站約12%的股份。


起家於二次元文化的B站,走向大眾化的過程似乎要比知乎更容易一些。畢竟,二次元文化有著更強的「圈地自萌」屬性,而非意圖在公眾輿論場影響他人。


被知乎第N次封號後,「立黨」遷移到了B站,發些日常的生活瑣事,他還是會對各種社會時政事件表達觀點,只不過,現在大多發了Twitter。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cwwtHABjYh_GJGVUh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