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呱呱墜地起,家長們似乎就自動變成了「why星人」,開始不間斷的重複上演「寶寶這是怎麼了?」「我該怎麼辦啊?」的家庭歡喜鬧劇。
那讓我們糾結的點都有哪些呢?我們大致總結一下: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啊,大便粘黏是怎麼了?
寶寶不愛睡覺了,晚上哭鬧怎麼辦?
輔食不愛吃,寶寶又厭食了,應該怎麼辦呢?
上面這些問題似乎都和寶寶弱小的脾胃功能以及過度的喂養相關哦,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是通常所說的「積食」,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積食」這點事。
首先寶寶積食會有哪些表現呢?
不消化:積食是因為胃裡面存留了過多沒來得及消化的食物,最先出現的就是肚子脹悶難受,不讓按不讓揉,打嗝伴有酸腐味,容易噁心,有時還會嘔吐,不愛吃飯,口臭,排氣增多,大便粘膩或便秘。
睡不安:「胃不和則臥不安」,積食的寶寶容易出現睡眠不安穩,睡著後不老實,身子時常翻滾,甚至夜晚吭吭唧唧,有時還會磨牙流口水,直到後半夜才能熟睡。
易感冒:積食的寶寶體質差,更加容易感冒、咳嗽,出現手心、腳心發熱,舌苔厚膩等症狀。
寶寶積食了,該怎麼辦呢?
家長們都希望自家的寶寶是最棒的,身體健健康康的。那我們有什麼好招讓寶寶們做到身體倍棒呢?吃的好,消化好,後天之本(脾)自然會給寶寶一個健康的好身體。
不愛吃飯:小米香菇粥
材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雞內金5克。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雞內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氣,開胃助食,常食可防治小兒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便秘:四磨湯
史料中記載的四磨湯,其一是宋代醫家嚴用和撰《濟生方》中的「四磨湯」,其二是明代《痘疹金鏡錄》中的「四磨飲」。
四磨湯組成:木香、枳殼、檳榔、烏藥。它具有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的功效,更適用於愛生氣的便秘寶寶。
方中枳殼善解胸中氣滯,木香行胃中氣滯,檳榔行腸中之氣滯,烏藥又可溫腎散寒,縮尿止遺。四藥合用,行氣導滯,消積止痛。對於脾氣較大,脘腹脹滿,腹痛,大便秘結,小便頻,手足發涼的寶寶較為對症。據現代藥理研究,此方能刺激胃腸活動,促進胃腸動力,提高對喂養的耐受性。
外治法:掐揉四縫穴
對於消化不良,厭食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棉簽或指腹掐按四縫穴,每個位置按揉10~20次即可。
四縫穴的位置:在第2至第5指掌側,近端指間關節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四縫」是一個經外奇穴,既不屬於人體十二經絡,也不屬於任督二脈,更不屬於奇經八脈。
那什麼叫「奇穴」呢,就像阿是穴一樣,是民間的智慧,是在老百姓日常的勞動生活中發現的,具有特定療效的神奇穴位,又叫經外奇穴,這種穴位一般都會直接對應特定的症狀。就好像治頭痛的太陽,治鼻淵的上迎香和直接以療效命名的安眠穴。此法簡單易行,療效可靠,隨著年齡的增長,療效會減弱哦。
平時的注意事項
調整寶寶的飲食,人工喂養的寶寶避免奶粉沖調過稠、避免喂養頻繁,應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多給寶寶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已經添加輔食,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可以輔助消化的食物,如蘋果泥。
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寶寶腹部著涼。
培養孩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不要養成邊吃飯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也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如果孩子表現出強烈的不吃的狀態,就不要勉強他,其實偶爾的一頓飯,餓一餓,真的沒關係。
雖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但家長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哦,沒有最好的父母,只有更好的父母,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