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詞:大人們只是故作堅強去承擔重擔,他們不是不疼,是在忍。
多少成年人,就是在這樣的「忍耐」中,戒掉了委屈、悲傷、痛苦、憤怒等等這些負面情緒。
表面上,我們是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可快樂也離自己越來越遠。
今天,書單君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叫做《心靈的七種兵器》。
它的作者,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我們平常排斥的「壞情緒」,悲傷、焦慮、恐懼、憤怒不僅不是我們的敵人,反倒蘊含著幫我們成長、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力量。
不動聲色的大人也會有情緒
我們之所以不願面對悲傷、憤怒、痛苦、難過等負面情緒,是因為它們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甚至擔心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
曾經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女孩發的信息,她說:最成功的成長,就是戒掉了所有負面情緒。只有這樣,你才能將最好的一面展現在他人面前。
很多人在下面點贊,甚至還有朋友留言說:真正優秀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那個女孩在一家創業公司呆了三年,她帶的團隊業績總是排在公司前三。在外人看來,她跟老闆之間關係很融洽,因為她擁有別人沒有的出國深造機會。
但其實她的內心一直憋著一股怨氣,因為能出國深造,所以這三年里她沒有漲過薪。
她很想跟老闆談漲薪,但又擔心萬一工資漲了,出國機會被別人搶走了怎麼辦?所以,她只好一次次把這念頭壓抑下去。可隨著時間的積累,她對公司越來越不滿,內心的怒氣像雪球一樣滾動。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她從未流露出憤怒,但有些事情卻悄然發生著變化:
一向細心的她,會把工作表格填錯;老闆派了任務,她往往會拖延到最後一刻,才拉著團隊趕進度;更讓同事意外的是,她居然怠慢團隊手頭緊急的項目,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慢慢地,團隊沒有之前那麼鬥志昂揚了,業績也在走下坡路。
正如武志紅在書中所言:正確地表達憤怒,會捍衛你的個人空間,把憤怒隱藏在內心,它依然會通過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
就像這個女孩,她的「拖延」和「低級錯誤」就是她的憤怒與攻擊。
在這個過程中,她認為自己將情緒控制得很好,從來不向團隊里的同事抱怨和吐槽,而是選擇自己默默消化;也從來不跟老闆正面表達自己對薪資的看法,有時還會刻意表現得自己對錢不在乎。
可是,被壓抑的怒氣並沒有消失,反而都體現在了她的工作中。
在一次會議後,她終於主動向老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憤怒的來由,並對工作作出了反思。
老闆不僅沒有責怪她,反而安慰道:其實,並不是不想給你漲薪,你可以早一點告訴我,我一直都挺看好你,希望你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能更加自信。
職場中,很多人因為老闆不加薪之類的問題而心存怨氣,連帶著影響了工作表現。
這就是情緒被壓抑的結果。其實,哪怕是憤怒,你也完全可以試著向對方闡明自己的感受。
所以,當憤怒之類所謂的負面情緒來臨時,我們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理解它,問問它到底在傳遞怎樣的信號,然後再去解決它。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你心靈的兵器,幫助你強大起來。
適當表達情緒,才能被愛
我們不僅在職場需要適當表達情緒,在親密關係中,更需要將真實的內心展現給對方。
有人說,在所有人際關係中,最複雜的就是親密關係。因為兩個人越親密,暴露出來的真實情緒就越多。
然而事實是,很多伴侶並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
朋友若琳多次跟我抱怨過,男友因為工作忙,經常忽視了她的存在。
一個月30天,男友有20天是在出差,回家後就一臉疲憊癱在床上,完全不想交流。每當若琳因此而流露出怨念時,男友總是以「我很累,不想吵架」來回應她。這讓她很受傷,其實她根本不想吵架,只是想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感受。
某次男友出差回來,她終於忍不住了:「難道你就不想讓我更加了解你嗎?為什麼你每次都要這樣封閉自己呢?」
男友卻認為,這是她在無理取鬧:「兩個人在一起不就是因為舒服合適嗎?我覺得這樣挺舒服自由的。」
「可是為了更加親密,我們應該試著去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啊。每次你什麼都不說,只說一句『愛我』,我怎麼知道你內心是怎麼想的呢?」
男友一言不發,低頭處理工作。若琳回到房間,收拾行李搬去了朋友家。
她認為,自己是在向男友表達:其實不止工作需要你,我也需要你。可在男友看來,這是女孩子的無理取鬧:生活已經那麼累了,為什麼還要作。
其實,男友是愛若琳的,否則也不會在自己沒有多少錢的情況下,為她買新手機和護膚品。但男友不懂得如何向她表達情緒,他處在職業上升期,工作上有很多煩惱和委屈,可他不想將這些負面情緒傳遞給愛人,害怕對她造成傷害。
然而他沒想到,自己什麼都不說,才是真正地傷害了對方。
心理學家、「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在《愛的五種語言》中說:親密關係中的雙方,自我表露越多,他們的關係就越幸福。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表露都能帶來幸福,只有真誠有效的溝通,才能為關係帶來改變。
書中有個例子。
有一對夫妻吵架後,冷戰了好幾天。某天早上,妻子正在廚房做早餐,丈夫突然從背後伸出雙手抱住了她,然後將頭埋在她的肩膀上。
雖然丈夫什麼都沒有說,但那一刻她覺得很幸福。
因為這個擁抱,化解了他們內心的委屈和難過,也讓他們相信彼此是真的很愛對方的。
吃完早餐之後,丈夫親吻了她的額頭:親愛的,辛苦你了,我知道有些地方我做得不好,可是我內心真的很認可你的付出。
她也向丈夫表達了歉意:對不起,我沒有考慮到你的感受。
其實,親密關係中,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情緒能被對方看見和接納,因為這會給我們一種特別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能夠互相順暢地表達情緒,正是兩個人親密的表現。
武志紅在《心靈的七種兵器》里寫道: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要學會愛人愛己,更要學會傾聽最愛的那個人的心聲,當你學會理解和接受時,你才有可能和他擁有一段值得珍惜的親密關係。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克制情緒
而是學著與它們好好相處
主持人汪涵在某次訪談節目中,被記者問道:「你和何炅究竟誰才是湖南衛視一哥?」
汪涵看著站在旁邊的何炅笑了起來:「當然何炅是一哥。」
採訪者繼續追問:「那麼你呢?」
汪涵淡定自若地回答:「我是他大哥。」
這回答既讓別人有尊嚴,自己也沒失面子。
其實,汪涵也會有情緒上頭時,這個問題在很多場合都有記者問過他,雖然他給出了答案,可仍然有人追著他問。
他的心裡也會煩,也會咯噔一下,只是他會給自己3秒鐘調整呼吸,平復心理狀態。
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的情商,就是他的情緒管理能力。
汪涵就是一個情商高的人,他沒有壓抑情緒,也沒有由著性子肆意發泄,而是通過自我調整,把它化解掉了。
其實,人的每種情緒,都代表著背後的一個心理需求。
比如,悲傷是為了表達內心的痛苦,是在向別人求助;憤怒是為了自我保護而攻擊別人;恐懼是為了自我保護而迴避危險。
武志紅在《心靈的七種兵器》中寫道,管理情緒並不是讓你戒掉情緒,而是讓你去接納它、理解它,最後才能找到和平共處的方式。
書單君今天為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看到身邊有好多朋友都被情緒所擾,他們努力想「戒掉情緒」,卻反被它所控制。
戀愛中不敢哭笑,工作中選擇壓抑,當負面情緒上來時,還會試著去掐滅它們。
結果,往往是自己和別人都痛苦。
總有自認為成熟的人告誡我們:不要把喜怒哀樂全部寫在臉上。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將這些情緒都裹藏起來,你還可以向別人傾訴,或者寫在日記本上,或者跟自己最親密的人分享。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是帶著問題和情緒通過調整和改變,慢慢變得完整的人。
《奇葩說》第五季有個辯題: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我們要不要喝?
辯論的環節很激烈,雖然最後是「要喝」的那一方辯手贏了,但在節目結束時,蔡康永說了一句話:
我們的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得到,不斷失去的過程,而我們要用悲傷去面對失去。所以那些走不出來的人,就是因為沒有人學著面對悲傷。
我們人進化到現在,所有留在我們身上的情緒,恐懼、貪婪、不安、憤怒、悲傷,都是因為我們需要它。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克制情緒,而是學著與它們好好相處。
主筆 | 周小九 編輯 | 黑羊
圖源 |《假裝熱情》、《不要忘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