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與高血壓、高血糖被並稱為「三高」。
很多人會因為高血脂沒有明顯的症狀,而忽視高血脂。但要警惕的是,高血脂並非是獨立的症狀。
一旦脂質堆堆積,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誘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血脂高的人,身體有這4種異常,占一個,勸你最好抽血檢查一下
1:腿肚抽筋、刺痛。腿腳抽筋、小腿發涼、腿部發麻,不僅是缺鈣導致的。也可能因為血液中膽固醇過多,在周圍肌肉中堆積,刺激血管收縮導致的。
2:頭暈、犯困。血脂高會使體內血液流動速度減慢,紅細胞的攜氧能力降低。
還會加速體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導致血管腔狹窄,使頭部缺血缺氧,出現頭暈、犯困的現象。
3:老年環。老年環是在眼球邊緣出現的灰白色、寬1-2mm的環狀結構。
眼部血管或者房水中的脂質水平過高,沉積於角膜組織,在角膜邊緣形成的灰白色的環。
4:黃色斑、黃色瘤。手上、臉上短時間內出現的黃色小斑塊,顏色較深;或者手掌的黃色、橘黃色的條紋,是血脂升高的重要信號。
黃色瘤是指在胳膊肘、眼瞼、腳上等部位,長出的米粒大小的黃色瘤,是因為脂肪堆積在皮下引起的。
說起高血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油吃太多了:
確實,高油飲食會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導致血液更加粘稠。
尤其是油炸食物,食用油經過反覆的高溫加熱後,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對血管產生強烈刺激,加速脂質在血管壁的沉澱。
不僅如此,長期高油飲食還容易誘發肥胖,而肥胖者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
但高血脂的"禍根"不止是油,提醒:少吃3黃,多做3事,勝吃一把降脂藥
少吃3黃
第1黃:烘焙食物
烘焙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進入體內會導致代謝紊亂,糖分代謝不完全,只能轉變為脂肪儲存在體內,誘發肥胖。
經常食用高糖食物還會使體內電解質失衡,誘發脫水象,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誘發高血脂。
第2黃:蛋黃
蛋黃營養豐富,但膽固醇含量很高,高血脂患者千萬不能多吃。
因為膽固醇堆積會形成動脈斑塊堆積在血管壁,一旦斑塊剝落,就會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誘發心梗、腦梗。
第3黃:啤酒
很多人因為啤酒中的酒精含量少就不當回事。
但酒精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升高;還會代謝出大量的乙醛,抑制血液垃圾的排泄,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研究表明:長期酗酒者,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會明顯高於不飲酒者。
多做3事
第1事:補充植物抗氧化劑
氧化過程是損傷血管的主要因素。人體有機物氧化時,會產生對血管破壞力極強的自由基,就像機械運轉時產生的碎屑,很容易就會與血管壁細胞膜、相關蛋白質發生反應,還能將LDL-c轉化成氧化LDL-c沉積在血管,對人的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而抗氧化劑一般人體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抗氧化劑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油脂類(葵花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綠菜花、木瓜、藍莓等。
除了吃的外,還有一些富含抗氧化劑茶飲,更利於人體吸收如綠茶、白茶、烏龍茶、念露菊等,經常飲用,利於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其中念露菊中的類黃酮作為抗氧化劑,可幫助抵消、穩定人體內環境中產生的有害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對血管的損傷。血脂高的,不妨多泡著喝。
第2事:注意飲食
「好膽固醇」偏低。要增加水果蔬菜攝入,補充水溶性纖維等;禁食富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攝入;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如動物油。
「壞膽固醇」和總膽固醇偏高。要限制膽固醇攝入,以每天不超過300mg為宜;減少動物內臟、腦、魚子醬、螃蟹、魷魚等的攝入;適當增加植物固醇攝入量,如黃豆、青豆,或其製品。
甘油三酯偏高。限制脂肪攝入總量,包括食用油,每天不超過50g;不吃肉眼可見的肥肉、奶油、動物油脂等;每天至少500g蔬菜、200g低糖水果。
適當吃堅果,以每天不超過25g為宜;適當吃豆製品;低脂奶或脫脂奶製品。
烹飪方式少煎炸,主要以蒸煮燴燉等烹飪方式為主。
第3件:注意檢查
這是預防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建議:20~40歲的成年人,每5年至少測一次;
40歲以上男性、絕經後的女性,每年至少測一次;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或其高危人群,每3~6個月測一次;
注意:檢查前12個小時內不能進食;檢查前2~3天不做劇烈運動;老年人檢查前不能晨練;感冒患者,尤其是急性感染期時,避免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