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解開祝由治療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神秘面紗!

2020-04-30     崆峒養生匯


中國自古有鬼神禁忌之說,古代人們鑒於鬼神信仰多有祝由說病,本文講述何為祝由,病由心生,解開祝由治療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神秘面紗。


何為祝由



依據張介賓的理解,「祝,咒同。由,病所從生也。」


祝由即咒由,「咒」乃遠古巫術中用以除災驅鬼的口訣;「由」乃病由,從古代祝由醫案來看,多指鬼神信仰中的事件,即患者精神生活中發生的與鬼神有關的事情,患者堅信並由此誘發強烈的情緒、行為障礙。故而祝由是以「咒」的形式,針對鬼神為病的療法,其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種是祈禱、祭祀,以求祖先保佑,鬼神寬宥。另一種是打罵鬼魅,以驅逐鬼魅帶來的疾病。


而王冰則將祝由釋為單純的「祝說病由」。到了清代,吳鞠通《增訂醫醫病書•治內傷須祝由論》說:「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即告知病的來由。


「吾謂凡治內傷者,必先祝由。蓋詳告以病所由來,使病人知之而勿敢犯,又必細體變風、變雅,曲察勞人思婦之隱情,婉言以開導之,莊言以振驚之,危言以悚懼之,必使之心悅誠服,而後可以奏效如神。」


在吳氏的認識中,七情內傷均可祝由,已不限於鬼神為病了。


祝由是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病由心生,解開祝由治療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神秘面紗!


祝由源自上古巫醫時代,劉向《說苑•辨物》記載:


「苗父之為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患者有攙扶來的,有車載來的,都能康復,祝由的應用和療效,可見一斑。


《內經》則把祝由作為一種與針、藥並列的治療方法,認為可以移精變氣,治療疾病。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並且進一步闡明了祝由的機理: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靈樞•賊風》)


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已有相當完整的祝由術記載,如治疣的祝由方法:


「以月晦日之丘井有水者,以敝帚掃疣二七,祝曰:『今日月晦,掃疣北。』入帚井中。」


除使用語言外,還利用了天時、環境、行為等輔助方法進行祝由治療。


隋唐時期祝由術有了長足發展,《諸病源候論•養生導引法》有專篇論述,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九《禁經上》說:


「醫方千卷,未盡其性,故有湯藥焉,有針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導引焉。」


其中的禁經,是較為完整的祝由術資料。正是在隋唐,祝由成為醫事制度規定的專科,開始被正式納入官方醫學範疇,《隋書》卷二十八有「祝咒博士二人」,《唐六典》卷十四載「禁咒師二人,禁咒醫八人,禁咒生十人」。宋代有金鏃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為祝由科,明代依沿舊制。清代太醫院廢除祝由科一職,但滿族信仰薩瑪教,對患病者除正規醫藥外,尚保留「跳神」習俗,以驅役鬼神。


可見,祝由術歷史悠久,流傳地域廣,延續時間長,歷史上曾是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醫祝由術,網絡授課班招生啟告



什麼是祝由?祝,祈禱的意思;由,原由的意思;祝由就是向神靈祝說患病的原因並祈禱神靈加持。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說明祝由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治病方法,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一"歷代聖賢名醫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歷代以來中醫體系都有祝由一脈。


唐"王燾《外台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


但據張介賓所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認為「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冰的注文也僅「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幾個字,說明祝由一直處於中醫體系的邊緣。歷代醫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兩存者,以之為臨床權變之術。即便著有四卷《祝由錄驗》的趙學敏,對待祝由的態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於大雅。其有近於巫、覡所為者,概在所擯。」(見《串雅內外編"串雅內編"凡例》)


單從字面意思來說,祝同咒;由,病所從生也,正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對「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但這過於簡單的釋義並未說清楚祝由的對象是什麼,如何進行祝由等細節性東西,並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為「對病人講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這距離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遠了。


《幼科折衷"記錄十四科》認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禱」,而從「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時候,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這種理解更接近於祝由之真面目。


基於對鬼神邪祟的不同看法,對祝由的作用機理大致有以下幾種認識。


病由心生,解開祝由治療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神秘面紗!


1. 以勝法勝之


鬼神之事,蓋自古惑之矣;《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邪祟鬼魅,所以有「黃帝曰"""其無遇邪風,又無怵惕之志,卒然而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也。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者,可祝由而已也。」張介賓的解釋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勝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從生之由,而後以勝法勝之,則可移精變氣,祛其邪矣。病有藥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則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機在勝之而已。」(見《類經"卷十五"疾病類"三十三、賊風鬼神》)


2. 辟邪以歸揖正氣


《解圍元藪"卷一"風癩論》:「夫陰陽神煞,不可瀆其無而辟慢之,亦不可信其有而諂媚之,皆惑於偏也。且妖邪之祟,若觸犯於人,不過一時之間,豈有終身隨而為禍之理?亦因人氣血不正,受其邪氣而病生焉。若調其氣血,清其思慮,則神正而復元,使邪氣漸消而安矣。故云燮理陰陽以和元氣,大道君子也。醫家十三科之內亦有祝由一科,以符水咒訣禳辟邪魅妖氛,而歸揖正氣。」


3. 扶正以辟邪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祝由》:「上古移精變氣,祝由而已。蓋其俗淳,其性朴,其病微,至誠不二,推病由而祝之,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氣可變也。其或舍信愨為疑惑,指祝由為無益之術;而精氣不純,邪毒深蓄,雖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異術,人心異也。善醫者察病淺深,雖不概以此治。至於病有鬼神之注忤。蟲獸之螫毒,必歸於祝由。是以,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瘍尤宜焉,大抵意使神受,以正驅邪,則一也。」


《溫病條辨"原病篇》「十七、《刺法論》: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此言避疫之道。按此下尚有避其毒氣若干言,以其想青氣想白氣等,近於祝由家言,恐後人附會之詞,故節之,要亦不能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二句之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SGCyHEBiuFnsJQVk5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