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作者通過不同女性,向我們表達了怎樣的婚姻觀?

2019-11-30   圖蘼

周末的時候,我又重溫了一遍由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傲慢與偏見》改編的電影,看過那麼多電影,不得不說,《傲慢與偏見》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一部。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鄉鎮班納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故事從班納特太太聽說鄰近的莊園被一個富有的單身漢租下,而覺得他一定會娶自己的其中一個女兒而展開,而作者也正是藉由裡面的女性對待婚姻的看法,來表達自己的婚姻觀。

簡·奧斯汀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是描繪鄉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由女性的觀點切入,表達了女性細膩的情感以及她們在面對愛情與婚姻時的態度。


也因為如此,對於簡·奧斯汀的作品,產生了兩面完全不同的褒貶看法。


一部分人說她的作品描寫的是女性之間的家長里短,太淺顯,上不了台面。



另一部分人認為她的作品格調輕鬆詼諧,情感細膩有深度,並且她的作品改變了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對英國小說的發展史有很重大的意義,所以,她也被譽為是「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那麼,通過《傲慢與偏見》中的不同女性人物,對待生活與婚姻的態度,我們能看到作者給我們表達了怎樣的愛情婚姻觀?

對待愛情與婚姻,不能只看金錢和名利

電影一開篇就以班納特夫人為女兒找夫婿而展開,新來的鄰居,年入五千英鎊的有錢單身漢,立馬就成了班納特夫人涉獵的目標。


她叫丈夫去拜訪結識,在舞會上精心介紹自己美貌出眾的女兒給他認識,即使是在眾人面前,也毫不避諱自己的虛榮與貪慕。


所以也因此,她乃至她的一家人,在別人眼裡都顯得那麼的粗俗、無理。

但在班納特夫人看來,只要能將五個女兒嫁出去,嫁給有錢有地位的男人,她什麼都可以不在乎。


所以當丈夫的財產繼承人柯林斯來到家裡,並表示想娶其中一個女兒的時候,儘管他古板平庸、盲目自大、荒謬又善於諂媚奉承,她還是毫不猶豫就讓自己的二女兒伊莉莎白嫁給他。


可伊莉莎白對待婚姻的態度,與班納特夫人完全不同,班納特夫人視婚姻為兒戲,伊莉莎白卻將婚姻視為世界上最莊重的事情。


她不妥協,不將就,不為金錢、名譽而結婚,她說過:即便是成為一位老姑娘,她也只會為愛情而結婚。

可她母親和妹妹並沒有她的覺悟。


在班納特夫人的教育和影響下,她的四女兒和小女兒一樣迫切結婚,對待愛情和婚姻盲目且虛榮,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只要有錢、有地位,就是她們追逐的對象。


可是,盲目而無頭腦的婚姻,只會讓人陷入一個大坑中。


小妹莉迪亞也因此,被韋翰欺騙,一起私奔,搞的名聲全無,最後還是男主達西先生出面,給了一大筆錢,才讓韋翰與她結婚,挽救了名譽。

可她卻絲毫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反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嫁人了很光榮,還見人就炫耀自己的大鑽戒,卻沒有想過自己以後的處境會怎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匆匆忙忙地嫁人』,就要甘冒成為不幸者的風險。」


麗迪亞的結局可想而知。

而作者也借莉迪亞對待婚姻的態度,諷刺那些在婚姻中盲目、虛榮,只看金錢和地位的人,並想告訴我們,在擇偶上,只看金錢和地位,往往更容易被欺騙,也更容易陷入不幸的境地。

所以,對待婚姻,每個人都應該清醒,而不是一味的被金錢和虛榮所蒙蔽。

不要輕易妥協,去將就你的婚姻

柯林斯完全沒有明白婚姻的真諦,而是將婚姻當成一樁生意再談。


他對婚姻的看法,出於這兩點:

1、身為牧師,需要樹立一個婚姻的形象。


2、他的贊助方凱薩琳夫人希望他找一位妻子,而為了討好和滿足凱薩琳夫人,他會完全聽從她的安排。

所以伊莉莎白拒絕了他的求婚,因為這不是她想要的愛情與婚姻,可就在伊莉莎白拒絕後不久,柯林斯就和伊莉莎白最好的朋友夏洛蒂訂了婚。


夏洛蒂說:「我覺得我沒有理由認為和他在一起我不會幸福。」


夏洛蒂是因為愛情嗎?因為喜歡嗎?


不是,她只是向現實妥協了,選擇了將就的婚姻,為了結婚而結婚。


就如她說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浪漫,我已經被賦予了一個舒適安全的家,我已經很幸運了。我二十七歲了,我沒有錢,也沒有希望,我已經成為了父母的負擔,我很害怕,所以請不要評判我。」

是的,結婚以後,她可以有一個很安定富足的生活,可以不必再挨餓受凍,或許這是一種體面,可卻再也不會有愛情和甜蜜的婚姻了。

婚後,他們就像是兩個親切而又生疏的同居人,互相在忙著各自的事情,一天都沒有幾分鐘的相處時間,好像只是兩個偶爾會點頭打招呼的合夥同居人。

夏洛蒂或許是有抱怨的,可是卻又無可奈何,他們的婚姻看似和諧安定,可實際上卻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簡·奧斯汀通過伊莉莎白拒絕柯林斯與夏洛蒂想現實妥協的兩件完全不同的觀點,就是想向我們傳輸:不要輕易向愛情妥協。

《傲慢與偏見》:作者通過不同女性,向我們表達了怎樣的婚姻觀?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時間、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


就如簡·奧斯汀本人一樣,她不希望大家對愛情與婚姻屈服,就如她藉由伊莉莎白所表達的這句話一樣:「我認為,愛情不應該被金錢的貪婪驅使,我只為真摯地愛而結婚。」

不管男女,都應該大膽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傲慢與偏見》中,大姐珍是最漂亮,也最容易讓人喜歡上的,可她對待感情卻是最收斂,最不表露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她和賓利的感情在最熱烈,最能進一步的時候,卻倒退回了原點。


因為她的不表露,她的矜持,讓賓利退縮了,她給了賓利一種錯覺:這段感情,他付出的很多,可卻沒有得到她同等的回應。


所以,賓利在別人的勸說下,放棄了這段只有付出而沒有回報的感情。

通過珍對待情感的方式,簡·奧斯汀告訴我們:將情感埋得太深有時候是件壞事,如果一個女人掩飾了對自己所愛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許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機會。


可以說,伊莉莎白對待感情的態度與姐姐珍完全不同,她坦率、真誠、勇敢,即使在對待愛情和婚姻上,她也絕不懦弱。


所以在賓利離開後,她明確的跟姐姐表明賓利對她的喜歡,並鼓勵她去勇敢的追愛。


雖然一貫女性就被要求要矜持,可不管男女,都是有自尊心,都是會受挫的,若是一方一味的矜持,放不下面子,只會讓另一方感到挫敗,而失了對這段感情的信心。


要知道,幸福是掌握在自己心裡的,當幸福出現了,你不敢追求,不敢伸手去抓住,那麼,當幸福溜走的時候,你就會後悔、會遺憾,會怨恨自己當初的膽怯與懦弱。


所以,不管一個人身份地位如何,不管男女,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也都應該大膽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拋開內心的偏見,理智、真誠的去看待別人,你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

伊莉莎白是五個姐妹中,最有智慧且最有自己的觀點的人。她活潑、機智、聰慧,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且有著不屈從與世俗的觀念。

也正是因為這樣,達西先生才會對她另眼相待,覺得她清醒且智慧。


但對於愛情,她也有盲目的時候。


因為達西在評價她時說了句長得只是還行,傷到了她的虛榮心,讓她因此對他產生了偏見。而因為韋翰對她熱情有加,讓她直接相信了韋翰惡意詆毀達西的那些話。

就向她說的:「我的愚蠢,並不是在戀愛方面,而是在虛榮方面。剛剛認識他們兩位的時候,一個喜歡我,我很高興,一個怠慢我,我就生氣,因此造成了我的偏見和無知,遇到與他們有關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我到現在才算有了自知之明。」


對於愛情,她雖然也有盲目與虛榮的時候,但她對待愛情卻有自己獨特的主見、並且勇敢得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


她敢於拋開世俗的偏見,勇敢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在還沒有喜歡上達西的時候,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



在逐漸消除了對達西的誤解與偏見之後,她又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認為是自己的虛榮,才導致對他人的偏見。



當她喜歡上達西的時候,在面對他姑媽的責難時也毫不妥協,儘管門第不同,可她也認為自己有同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最後,在達西第二次求婚的時候,她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坦率的向達西表明了她對等的愛意。

而這些過程也讓伊莉莎白認識到:所謂的對他人的偏見,都不過是因為自己心裡的傲慢而產生的,當你拋開心裡的偏見去看到一個人時,或許就不會覺得他傲慢了。


伊莉莎白無疑是最接近簡·奧斯汀的一個女性人物,她也通過伊莉莎白告訴所有女性:對待愛情要重視、不輕率,不管是否門當戶對,自己也依然有平等追求幸福的權利。

婚姻不能只看金錢,但又不得不考慮金錢

任何的作品都有作者想要傳達的觀念,《傲慢與偏見》也不意外。作者簡奧斯汀就是通過這些不同女性對待愛情與婚姻的態度,來啟迪著人們對現代社會愛情觀與婚姻觀進行思考。


對待愛情,需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盲目、虛榮、妥協都是不可取的,坦率、真誠、勇敢,你最終才能收穫完滿幸福的婚姻。

簡·奧斯汀對待婚姻有她自己特有的觀點,她反對只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盲目看待婚姻的女性,她想要給我們表達的的婚姻觀是:婚姻不能只看金錢,但又不得不考慮金錢。


就如她在書中所寫的那樣:「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而對於這個觀點,美國的一位作家詹森也曾說過:「只為金錢而結婚的人其惡無比;只為戀愛而結婚的人其愚無比。」

是啊,真正幸福的婚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在這個基礎上,你們又必須理智、真誠、互相理解,婚姻才會幸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