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青島女孩+大連素素:母親含辛茹苦,兒女恨之入骨?

2020-06-16     親子溝通如何說

原標題:吳謝宇+青島女孩+大連素素:母親含辛茹苦,兒女恨之入骨?

教育,不是無休止說教灌輸,更不是強行設計強制執行,而是接納,包容,呵護,激發。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轟動一時的青島女律師張某被15歲女兒親手勒死案件,熱度漸漸降溫。

但是我的思考卻無法停止。

我總是不由自主聯想起同樣被兒子殘殺的吳謝宇母親。

就是那個擁有令人艷羨的別人家孩子,最後卻被清華學霸,即將留美的學神級兒子精心實施殺害的母親。

我發現,青島女律師幾乎是複製版的吳謝宇母親。她們遭反噬的命運令人心寒,她們極端的的教子方式,也同時引發眾人的DISS。

這類母親的行事風格有著驚人的相似度。

風格一,照顧兒女密不透風。與疏忽冷漠管養不管教類母親正相反,這些母親對孩子精心養育栽培。早年離異後,張律師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給了女兒,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吃穿,找最好的學校和輔導老師,十年日一日接送孩子上學,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對孩子交友,愛好和理想,都要指導幫助…….女兒卻痛苦不堪:「你雖然給了我這麼多,但從不考慮我的精神感受,不考慮我是怎麼想的。你讓我不快樂。」

風格二,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期許。張律師女兒漸漸意識到,母親強烈的愛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必須無比的聽話,無比的優秀,能滿足母親爭強好勝和消解過度焦慮的期許。這令女兒感覺自己簡直成了一個攥在母親手中,讓父親羞愧後悔,證明自己崇高偉大的工具。這令女兒無比憤怒。

風格三,自己表現無可挑剔。張律師對待事業一直很拼,35歲前就晉升為教授。吳謝宇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工作,與人為善,清高質樸。在令人窒息的生活氛圍中,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輕鬆自在,隨時隨地處於崩潰邊緣。

這樣的母親,如果生在古代,大概可以跟擇鄰的孟母,刺字的岳母和辭魚的陶母比肩。但悲催的是, 時代變了,順從隱忍,長者為大的觀念逐漸式微,年輕一代的自我意識獨立精神越來越強大,還有早晚都要報到的逆反。於是,這些苦情母親嘔心瀝血的結果是,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她們們錯在哪裡?

不是沒真情,不是不用心,不是少示範,而是——

不懂得什麼叫尊重。

與孩子捆綁太緊,這些母親把全部的愛與精力全部投放在兒女身上,沒有界限和分寸,肆意侵占孩子的物理和心理空間,代替子女感受,思考和掌控自己的一切。

吳謝宇一直是母親心中別人眼中那個勤奮自律禮貌懂事的好孩子。考進清華了,母親還要每天跟吳謝宇視頻,一舉一動雲指揮。一般人覺得這是母親負責有愛,但在吳謝宇們看來,這是剝奪,侵犯,是長期對自己一點一點的凌遲。

自己活得太累。自己事業有成,還要孩子出人頭地。他們把俗世膚淺的攀比,做到了極致,成為自己和孩子脖子上的絞索。張律師平時對女兒管教極其嚴格,女兒曾多次向同學抱怨:「母親太變態,對自己什麼都管,覺得喘不過氣來」。去年開家長會,班主任特意叮囑張某「你女兒最近越來越沉默寡言,你最好多寬慰她,別對成績要求那麼多。」無果,然後火藥桶終於爆炸。

不接受兒女終究歸於平凡的現實

2014年,大連一對大學教授+身居高位公務員夫婦,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孩素素。高慾望母親與不太冰雪聰明的女兒,一次次上演著博弈的戲碼:

母親早早給女兒添加保健品,女兒卻一歲七個月還走不穩;

母親請最牛老師「一對一」輔導,女兒在競賽中居然連搶答器都沒能按上;

母親託人將孩子調到尖子班,女兒卻要求退學;

母親為女兒考上中國政法大學喜大普奔,女兒卻悄悄透露幾次都不想活了;

母親費盡力氣將女兒弄進高端律所,女兒卻嚮往著做養老院護士,到山區教小學;

母親憧憬著女兒讀名校,入職好單位,找高階層對象。女兒卻從26樓飛身躍下,直墮塵埃……

弗洛伊德說:「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這裡指的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分離,而是心裡意義上的獨立和自主」。

父母太高太重的期許和無孔不入的控制,把兒女們壓垮了。崩潰之餘,面臨兩個抉擇,殺死自己,或者殺死控制者。

吳謝宇和張律師女兒選擇了殺死控制者。他們以這個方式擺脫了控制與禁錮,也作別了自由和陽光。

而大連素素,那個可憐的女孩,沒有膽量也不忍除掉控制者,

她選擇殺死自己。

教育,不是無休止說教灌輸,更不是強行設計強制執行,而是用愛接納,用智慧包容,用真情激發,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哪怕不優秀,但是自己滿意就是幸福快樂的。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ltZvnIBd4Bm1__YgS5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