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耽改劇火爆背後?

2020-03-03     小銀子壁紙

去年國產耽改劇《陳情令》的大火,不僅僅捧紅了劇中一眾演員,還有50億+播放量收官、1.56億單點付費收入和2250萬+OST音源收入這樣的好成績,與此同時,也讓很多耽改作品,迅速冒頭。

不過,這耽改劇背後火爆的背後到底有何玄機呢?今天我們不妨來簡單探討下。


1、市場供需,已有成功案例

首先,什麼是耽改劇?耽改劇中耽指的是耽美,簡單來說就是男男相戀。所謂的耽改劇,其實就是耽美小說、動漫等作品改成的影視劇。

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事物的包容性和接受度越來越大。對耽美,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排斥。另一方面千篇一律學霸傻白甜的小甜劇、霸道總裁愛上你的套路看多了讓人審美疲勞。這也對正大女主劇和耽改劇提供了土壤和市場。耽改劇里有各種各樣的好故事,各種新奇宏大的世界觀,各種強烈的悲歡離合,各種勢均力敵的強強對決。

眾所周知,2019年火爆全網的《陳情令》就是根據耽美小說《魔道祖師》改編的。播出後,回報大豐收啊:VVIP搶先看大結局、主角見面會、音頻專輯、各種周邊、花絮視頻……騰訊帝國的一系列產業鏈操作讓「百香果女孩」甘之若飴,各種燒錢嗑CP,也讓幕後「玩家」們賺得滿體盆缽。。

而2018年大火的《鎮魂》也是根據晉江小說作者Priest同名耽美原著改編,播出後火得一塌糊塗,直接捧出個頂流,徹底打破多年來娛樂圈的局勢,兩人的商業價值更是蹭蹭蹭往上長,各類代言、時尚邀約、片約接踵而至。

《上癮》沒看過,我唯一知道的是:真火。

微博上,能和當時的四大流量PK熱搜。B站上,十萬、百萬的視頻,一直經歷被拿下再上傳的循環。粉絲群體,從中國、到泰國、韓國以及美國等國家都有粉絲。

這部劇帶來的巨大效益,一下把兩位新人送進娛樂圈的流量第一梯隊。

耽改劇很成功的就是以上三部,部部大火,部部出頂流,回報也非常豐厚。

當然,也有炮灰。自2015年至今陸續已播出的19部耽改劇中,大多數甚至連名字都不曾被觀眾記住和提起。


但以上三部耽改劇的大火以及豐厚回報足以讓資本關注到這塊蛋糕。而且它將不僅是新人和未成名演員出頭的捷徑,還會成為大明星、大演員的吸粉首選。

資本市場在耽美這一塊嘗到了甜頭,於是一些名氣較大的耽美小說和動漫也都紛紛出售了影視版權。根據已知的版權售賣情況,目前共有70本原耽作品的影視化版權已經售出,其中包括2部電影版權、68部影視版權。


在影視寒冬的大環境下,這麼多部待播耽改劇,其中不乏黃曉明陳飛宇羅雲熙這樣已經成名的藝人加入,這也間接證明市場對耽項目的超強信心。這也會從另一個角度激勵著創作者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然後用更加優秀的作品繼續被循環。

2、耽改不是亂改,最難的就是對於原著「感情線」和「世界觀」的改編

雖然耽改劇的市場藍海客觀存在,但另一方面,政策紅線也一直如影隨形。

雙男主題材在原先屬於敏感題材,不容易過審。即使有幸播出了,也有可能會被半途下架。因為國情上,耽美劇可以存在,但絕對不可以也不允許同性耽美劇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放到主流觀眾面前,畢竟這有可能會被祖國的未來花骨朵們看到,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

比如2016年,引燃全網的《上癮》突遭下架,至今未重新上線。


為此,2017年6月30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視聽內容審核通則》,指出網絡視聽節目不得表現和展示同性戀。


其實耽改劇最難的就是對於原著「感情線」和「世界觀」的改編,也就是改編不能毀原著。畢竟你要改編的,首先是一部劇,然後才是耽美劇。這和其他劇種會火的必要條件是一樣的,不要因為題材的關係就對耽改劇「另眼相看」。

為了應付審查要求和兼顧粉絲市場,2018年大火的《鎮魂》的改編為耽改劇開啟了新的世界。

《鎮魂》基本上保留了原IP大部分的角色人設,還有對立陣營形式。而在感情線和世界觀上做了較大的改編。

《鎮魂》摒棄原著切合中華鬼神文化的世界觀設定,以及都市奇幻兇案的推理獵奇之趣,最終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設定了兩個星球,因為資源掠奪而發生了一系列矛盾,地星中的部分領袖因為貪戀海星的陽光和資源,所以才會掀起這些鬥爭。

感情線上,編劇強大的功底,把劇情消化,最終呈現了社會主義兄弟情(即比傳統兄弟情多幾分曖昧,朦朧情愫欲說還休的勢均力敵的感情)的劇情,這樣既不至於違背審查要求,又不會得罪粉絲,顯然是最可行的兩全之方。

不過播出時仍然一波三折,但這樣的改編也為後來的耽改劇提供了新思路。


為了貼近符合原著人物,2019年播出的《陳情令》劇本前後磨了兩年,為了儘可能保留故事精髓和人物風采,編劇團隊先後做了三個版本的分集大綱,光在這件事上就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在世界觀架構及美術概念設定上,《陳情令》團隊用了6個月的時間,在場景、造型、道具等方面進行設計,不僅追求顏值達標,還要求提煉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精髓。

同時在最大程度還原原著的基礎上重新定義了原著對於兩位男主角的關係「少年同游,為一人,入紅塵,此去江河遠;且笑他,輕狂客,同生死也敢言」。

雖然將魏無羨和藍忘機改造成了社會主義知己情,但是對原著「帶回去、藏起來」、淋雨名場面等的還原,令全劇充斥各種看破不說破的忘羨「小桃紅」。

對比這大爆的三部耽改劇,性質上被下架《上癮》才是真正的耽美,是沒有遮掩的在講兩個男孩子的愛情,尺度蠻大;而至今仍在線上的《陳情令》和《鎮魂》都是耽改的擦邊球,對於感情線處理的都有刻意的模糊,即兩男主的關係點到為止,可以曖昧互動,但絕不能有尺度,可轉為友情,應對兩男主cp保持尊重,不拆不逆。

另外一條重要的是:披著「兄弟情」的外衣沒關係,故事一定要是精彩的才行。

以上的改編思路,給了這個題材一片天空。

3、不對流量明星迷信,只選對的,要顏值與演技雙在線

《上癮》、《鎮魂》和《陳情令》之所以能大火,先不說其他原因,兩個主要的原因:一個是改編的好,一個是選角好。

改編上面已經說了,現說下選角:不用沒有一昧的追求流量小生。但選角要顏值與演技雙在線,缺了哪一個,腐女都不會買帳的。

作為耽美劇,最先突出,不就是一個「美」字麼。所以,決定一部耽改劇最核心的要素,不在劇情,而在演員。不過耽美劇的cp感是個玄學,一方面需要在篩選藝人時嚴格把關,一方面需要演員自身的火花和演技。

但前提是,演員的選角一定要好看的才行。

因為耽醜劇,觀眾無法接受。

比如第一部古裝耽美電影《韓子高》,至今都是觀眾的噩夢。

劇中的美人韓子高長這樣,除了演員顏值不太契合,還有造型師快出來挨打……

連百度百科上的人物配圖都比他好看。

還有演技,這個比顏值還更不能缺。

而《鎮魂》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改編和演員選得好。

改編說過了,而演員上,朱一龍白宇不是頂級流量。甚至誇張到很多人不認識他們的地步。製作上,不算精良。劇中很多特效,看起來不太有錢的亞子。

但就是火了。

靠的是什麼?就是演員的契合度和演技魅力。


導演選擇兩位男主考慮的第一要素是角色適合度,也就是原著與他們的契合。而白宇與朱一龍兩人身上多多少少帶有角色的氣質,再加上他們又是科班演員,專業度會更高。

特別是朱一龍對眼神的精準把握,使他與沈巍這一角色的相遇,如天雷勾動地火。他在劇中毫不違和地分飾三角,獲得原著粉的絕對認可,淋漓盡致展現自己「眼技派」的實力。

而到了《陳情令》,原著感情戲本就比較隱晦,改編成影視劇不需要大篇幅修改,在宣傳上也有國風元素可以打。

演員的選擇上,劇中主創男演員自帶著的少年感,非常符合了耽美的要求,而且演員也契合小說里的人物。

另外所有演員進組前培訓了近一個月,才有後來我們看到的成熟演技。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用劇中全員演技顏值雙在線來形容劇中演員。

4、製作需用心,服道化和特效要跟得上

一部好的耽改劇,除了改編要建立在原著的基礎之上,還有選對演員,當然,少不了劇組全員對於整整部的用心。

不過質量也跟投入成本的限制有著很大關係。

對於製作方,一方面不敢放開手腳做,需要控制成本,因為一部耽改劇,從開發到順利播出,任何一個環節都承擔著數倍風險,隨時有可能被喊停。控制成本可以即便真的被下架,也可以儘量減少損失。另一方面,很多從業者從內心裡並不認可這類題材,純粹為了耽美而耽美。

所以從2015年到2019年播出的19部耽改劇中,出彩且大火的只有三部,其他的耽改都因為這個那個因素而撲了。

國產耽改劇火爆背後?


《鎮魂》不用多說,主要靠演員,這部劇的成功也算是偶然。

而《陳情令》的改編可以說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從劇情上面的取捨到每一個角色人物的挑選,最主要的還是要用心。雖然《陳情令》以「雙男主」做主打,但在原著群像視角的文本影響下還是深入著墨了每一個出場人物,因此,才使得《陳情令》更具武俠氣質。

《陳情令》除了演員演繹和經典橋段還原被粉絲高度認可,充分照顧原著黨的心情,服裝道具場景,無一不精。其中蘊藏中國傳統文化意境的美術設計,也備受觀眾點贊。劇中從畫面,人物選項,音樂,特效,都是完美的結合,也是代表我們中國的古風之美,另外導演為整部劇的美學風格定義為「國風美學」,服化道參考魏晉南北朝,服飾上除雲夢江氏皆採用寬袍廣袖。

特別是每一個家族都有他們獨立的房屋設計,五大家族的建築都各有各的特點,這都是根據各大家族的不同家風而來。


還有主角的武打特效跟得上,特別藍湛的武打特效非常乾淨利落。


誠然,《鎮魂》《陳情令》這些耽改劇的巨大成功,對行業是巨大的誘惑,也撩撥了蠢蠢欲動的創作者,但改編得多了,自然競爭也就大了,觀眾對於劇作要求越來越高。

能不能再有下一個《鎮魂》、《陳情令》,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PnBoHAB3uTiws8KOw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