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鳳冠霞帔大賞

2020-01-27     小銀子壁紙

87版《紅樓夢》有多經典自不必說,從演員的選擇和服裝造型的設計,都切切實實的下了功夫,比如僅僅是頭飾,就十分精緻典雅,件件都可以拿出來做藝術品。

雖然曹公對於裡面的朝代和可以具體區分朝代的服飾,不敢明確寫、具體寫。但87版《紅樓夢》劇組結合原著設計的服飾頭飾以宋朝和明朝的人物造型為藍本設計的。雖然其中加入了一些清代的元素,到主體還是宋,明之風。更符合劇中每個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精神風貌。而這恰恰是原著想傳達給我們的。

現在小銀子想和大家聊一聊這部劇里的鳳冠霞帔。

1、什麼是鳳冠

元春的鳳冠:鳳冠造型莊重,足以顯示出元妃在宮中的地位。頭上戴有鳳冠珠簾,以金屬絲網為胎,冠上有立體的龍鳳等裝飾物,並多鑲各色寶石珍珠作為點綴,兩側有較長的珠寶流蘇珠串,冠的下部有向兩側延伸而出的垂珠冠翅,冠後多裝飾以粉色排穗。諸多飾物於一冠,安排合理。

鳳冠霞帔其實是一個組合詞,從字面上看實際指了兩件東西:鳳冠和霞帔。

鳳冠是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因以鳳凰點綴而得名。

在古代禮制中,鳳凰,作為萬鳥之王,是只有皇親貴族女子才能用的圖案,平民百姓是一概不能佩戴有鳳凰的服裝或配飾。

而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規定服飾。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服飾》記載:「鳳冠為古時婦人至尊貴之首飾,漢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之首服裝飾以鳳,其後代有沿革,或九龍四鳳,或九翬四鳳。」

鳳冠自出現之日起,就是身份尊貴女子的至尊禮冠,在重大場合,她們必須戴鳳冠。


一組鳳冠包括:鳳冠、鳳簪和金簪三種,其中金簪用在鳳冠裡面固定頭髮,而鳳簪則插在鳳冠上進行裝飾。對於鳳冠的形制,《宋史·輿服志》有記載:「花九株,小花同,並兩博鬢,冠飾以九翬,四鳳。」

鳳冠其實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想要看她們的等級地位有多高,數數她們頭上有幾個龍幾個鳳就好。

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

87版《紅樓夢》元妃賈元春的鳳冠:


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禮)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與皇后、嬪妃的鳳冠是兩個物什,兩碼子事。

87版《紅樓夢》賈府眾命婦鳳冠:

不同等級就配戴不同款式的鳳冠,就算是皇親貴族也不能越了禮制。

就像元春省親時,尤氏也戴鳳冠,較之鳳姐頭上戴的是丹砂點翠朝陽掛珠釵更為華美。尤氏雖然在家時,處處不如王熙,但她身份其實比王熙鳳尊貴,妻憑夫貴,賈赦襲了一等將軍,而邢夫人有浩命而鳳姐沒有。


2、什麼是霞帔

元春省親時,元春的服裝造型基本完全參照了我國明代的官服制度。華麗高貴,雍容典雅。再加上成梅寬額廣頤,肌體豐腴,幾乎是完美地演繹了蟒服"不壯不麗無以重威"的全部文化內涵。

這也代表元春從一個養尊處優的侯門杏花,步入那步步驚心的宮廷,也一步步踏進自己美好人生的末路。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是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東漢末年劉熙所著《釋名·釋衣服》曰:「霞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它的形狀像兩條彩練,上面印畫圖紋,穿著時把它繞過頸部,披掛在胸前,下垂一顆金玉墜子。以其形美艷麗如彩霞,故名「霞披」。


從宋代開始,霞帔成了貴婦禮服的組成部分,這個時候,霞帔開始規定和大衫搭配在一起,也成了女性社會身份的一種標誌。

明·皇后常服,真正的鳳冠霞帔:


由於制度規定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不用說民間女子了,就是皇帝後宮中的普通宮女也無權佩戴,不過,在宋代的宮廷中還是有人獲得了皇帝的恩寵,被賜以霞帔,於是就衍生出了「紅霞帔」和「紫霞帔」的后妃名號。明代按照品官的秩別,霞帔各有差別。

元春省親時,由於賈母的誥命等級最高,大家可以看出,她的霞帔是金黃色的,與邢、王夫人不同。尤氏雖然在家時,處處不如王熙,但她身份其實比王熙鳳尊貴,妻從夫尊,雖然賈璉捐了個同知的官位,屬於正五品,但不務正業也形同虛設。而邢夫人有浩命而鳳姐沒有。所以邢夫人可以戴鳳冠穿霞帔,而鳳姐只有一頂丹砂點翠朝陽掛珠釵。


3、鳳冠霞帔的等級區分

「鳳冠」其實可以搭配多種服飾,但是當她和霞帔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被約束下對狹窄的體系里。

元春省親時,像賈母等普通命婦所帶的鳳冠,沒有龍鳳圖案,只會綴上珠翠、花釵。但又因為賈母隸屬一品誥命夫人,所以她鳳冠上的珠翠與花釵最多。

霞帔作為命婦的禮服,始於宋代。原為后妃所服,後遍施於命婦。貴族婦女的霞帔,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的高低,式樣各不相同。

《宋史·輿服志》所記:「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所謂「常服」並非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各種禮儀場合所應著的正式禮服。

明清時期承繼宋制,霞帔用於皇后、命婦禮服。根據《大明會典》記載:常服,鳳冠:雙鳳翊龍冠,以皂縠為之。附以翠博山。上飾金龍一、翊以二珠翠鳳,皆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頭、翠葉、珠翠穰花鬢、珠翠雲等。三博鬢(左右共六扇)。有金龍二各銜珠結挑排。明朝皇后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命婦常服、禮服的霞帔,顏色、圖案都有具體的規定,從霞帔的紋樣和吊墜上能反映出來她們品級的高低。

儘管明代後期僭越嚴重,民間僭越屢見不鮮,但是主軸是保持住的,也不敢整到皇后那裡!

87版《紅樓夢》元春省親時,各命婦的鳳冠霞帔也是各有不同。所穿之人的身份地位,所用的顏色、花紋、乃至用料也不一樣。

4、鳳冠霞帔與古代婚服區別

就在寶玉和寶釵成婚的當晚,寶玉眼中看到的新娘是黛玉而不是寶釵,我們也因此看到了黛玉穿上嫁衣的樣子。


鳳冠霞帔最開始其實是是高貴身份的象徵,一直被皇室的娘娘、嬪妃使用,至少也是要有品秩的官員家庭的女性才有資格穿戴。

新娘戴鳳冠、披霞帔,是必不可少的禮節,也是中國女性出嫁時最嚮往、最風光的婚服。

其實鳳冠霞帔原民間女子本不可越制,但傳說自南宋「村姑救康王」之後,姑娘們在出嫁時紛紛效仿,戴起鳳冠穿上霞帔,將最美的自己交與夫君。

自明朝起,大紅吉服,上衣下裳,鳳冠霞帔成為了女性婚服的主要特色,這一傳統服飾一直沿用至清和民國初期。

因為封建社會等級分明,僭越就要治罪。民間婦女只能在新婚或者入殮時「假借」,做出鳳冠霞帔的樣式,以圖喜慶。這在中國服飾文化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特例。

只不過,她們戴的鳳冠霞帔與真正的鳳冠霞帔相去甚遠。換言之,皇后、嬪妃、命婦的禮冠鳳冠與禮服霞帔,是真正意義上的鳳冠、霞帔;民間的鳳冠、霞帔是民間婚禮中新娘戴的禮冠和穿的吉服,只是借皇后、命婦禮冠的吉言,服飾上的所有裝飾,都是仿製貴族的而已,與實際的鳳冠、霞帔相差甚遠。

這可以被看作是市井民間對上流社會時尚的追逐與模仿,到了清代,這一現象逐漸被官府默許,而鳳冠霞帔也成了妻區別於妾的重要待遇。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服飾》記載:「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至國朝,漢族尚沿用之。無論品官士庶,其子弟結婚時,新婦必用鳳冠霞帔,以表示其為妻而非妾也。」 這裡,說明的就是民間的鳳冠屬於借用其名稱,非真實的鳳冠,也同時說明了鳳冠霞帔在古代女子婚嫁中的地位,即表明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的地位不容動搖。

鳳冠只能用於正室,而非正室夫人的小妾、二房、三房,即使是明媒正娶,也不能披霞帔戴鳳冠。

而探春遠嫁時,她的鳳冠叫做「銀點翠頭面」,正中是五尾大鳳冠,配以鳳銜珠偏釵,翡翠抹額。十分高貴典雅,不愧是尊貴王妃。

而劇中尤二姐是賈璉偷偷娶的外室,雖然沒有八抬大轎明媒正娶,但也是穿了紅嫁衣的。

最後附上一個出嫁的寶釵,鳳冠霞帔端美非常,雖然平日裡為人處事從容大度,但是穿上了鳳冠霞帔的她,有一種溫柔了歲月的平和之美。


鳳冠霞帔,伊人紅妝,鳳冠霞帔有多美,我想看過87版《紅樓夢》的朋友都可以領略到。紅緞金線、銀絲勾勒,一針一線,莊重典雅,三生既定。

一冠一服,一針一線都帶著厚重的文化涵蘊,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時隔30年《紅樓夢》依然是經典的原因,感謝87劇組在艱苦的條件下,為我們呈現了一道視覺大餐。

潮流會變,匠心永存。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1vi7m8BjYh_GJGVgw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