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橘子時要注意這 3 點,否則可能損害健康

2020-01-27     叮噹快藥

冬天來了,有一類黃澄澄的果子,把水果攤子搞得熱熱鬧鬧,它們是柑橘類水果。

  橘子、橙子、柚子、蘆柑、金橘……深淺不一的橙黃,讓人看了心裡就明快起來,覺得暖洋洋的。

  

  桔橙柚柑還有檸檬

  都是親屬

  橘子、柚子、橙子、檸檬、葡萄柚……這些芸香科柑橘屬的成員們,其實都是三位「老祖宗」經過重重雜交得來的。

  這三位元老是:香櫞(yuán,佛手就是一種長得漂亮的香櫞)、柚子和寬皮橘(果皮和果肉之間很寬鬆的那種橘子)。

  任意兩兩「聯姻」,就有可能得到一個新品種。舉兩個例子:橙子是柚子和寬皮橘的天然雜交後代;西柚是柚子和橙子天然雜交的後代。

  而無論是檸檬、柚子、橙子、橘子,他們廣為人知的一點就是:

  維生素 C 含量高

  這類水果的維生素含量通常在每 100 克 20~30 毫克,某些品種的柚子維 C 含量甚至高達 61 毫克/100 克!

  倒不至於是「維 C 之王」,但也遠高於蘋果(1~5 毫克/100 克)和梨(4~8 毫克/100 克)了。

  一個中等大小的橙子或是兩瓣柚子,基本就能滿足一天 1/4 的維 C 需求。

  另外,它們還含有豐富的鉀、類胡蘿蔔素,以及橙皮素、柚皮素等等,都是對健康有益的成分。

  正因為這些果子營養好,又香甜多汁,常常讓人忍不住一瓣接一瓣、一個接一個地吃起來。

  但是吃多了,有時候會出現喉嚨不適、口腔黏膜痛的情況,這是「上火」了?


  吃橘子後注意這一點

  不容易「上火」

  大家口中的上火,多是指嗓子發乾發澀、牙齦口唇痛、長痘或胃部不適等。

  出現這種情況,考慮多還是因為柑橘類水果中含有糖和有機酸。

  高糖分和酸性成分,會刺激口腔和咽喉的黏膜,讓人覺得口舌黏膩、喉嚨發乾。

  高糖分會還會帶來過高的血糖負荷,相對更容易長痘。

  有一些敏感的人,還可能因為橘子中的果酸,感到牙齦和胃部不適。

  以上種種匯總起來,就很可能是人們認為「橘子容易上火」的原因。

  吃完以後,喝點水漱漱口、沖沖嗓子,就會好很多。

  說到底,還是吃太多惹的禍。所以……

  要注意控制量

  每天吃多少才合適?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薦:每人每天新鮮水果的攝入量應在 200~350 克左右。

  折算到柑橘類,差不多也就是兩個中等(約摸是拳頭大小)的橙子,或者三四瓣大柚子的量。如果實在愛吃,也沒有血糖困擾,多吃一兩個橘子也沒問題,不想胖的話,少吃半碗飯就好。

  但小心,如果吃太多柑橘,其中的胡蘿蔔素是會把你染成「小黃人」的。

  不過,這並不會影響健康。等胡蘿蔔素排出體外了,膚色就恢復正常了。

  這裡還要提醒一些朋友,如果你正在吃這種藥,別吃柚子!因為:

  

  柚子會影響某些藥物的效果

  注意不要吃錯了

  不少人都在長期服用降血脂或者降壓的藥物。

  柚子中含有一種叫做「呋喃香豆素」的物質,它可以使一些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分解速度減慢。這會影響正常的藥物作用效果,也可能放大一些副作用。

  簡單來說,不適宜與柚子同服的他汀類藥物有「辛伐他汀」和「立普妥」,鈣拮抗劑類的降壓藥,如硝苯地平。還有避孕藥、安定類藥物等,也不建議與柚子、柚子汁同服。

  部分柑橘類水果也存在類似作用,如酸橙、橘柚。但是,更常見的蜜桔、甜橙、檸檬並不影響。

  正在服藥的患者應小心挑選,或是問問醫生,明確一下自己能不能吃這些水果。

  總之呢,柑橘好味維 C 足,控制量,每天吃上兩個左右的橘子橙子或是三四瓣柚子;吃後喝水漱漱口,不怕「上火」也不會長胖;正在服用某些降脂降壓藥的朋友,不要吃柚子。注意這 3 點,就能美美享受柑橘的美味好營養啦。

  最後,再分享一個小常識。

  柑橘類水果的溫度低一點,嘗起來會更甜。想品嘗清甜的水果,不妨把它們存到稍微涼一點的地方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KwGK3EBiuFnsJQVK3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