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活不易,厚著臉皮找人幫忙,為什麼被拒絕的總是我?

2020-02-02   簡屋


文/小爽

前段時間公司做了一個活動,參加的人可以憑付費截圖來找我免費領取書單,將郵箱私信發給我就好。我收到的信息有以下4類:

第1類,不給全信息

「你好,請發書單。」

「請您發一下付款截圖,再告訴我您的郵箱地址哈」

需要我重新打字,多幾個溝通回合才能成功給他發書單,或許忙起來我就忘記了,如果不是事先承諾了可以免費贈送書單,我可能都不想幫忙。

第2類,郵箱寫錯。

當我把書單發到他提供的郵箱之後,對方卻表示自己沒有收到,我又重新核對最終發現是他自己填寫錯了郵箱,希望我再重新發一次。

第3類,不帶@qq.com,需要我自己添加。

「你好,付款截圖已發,我的郵箱是xxxxx。」

在給他發郵件時,複製這一串數字以外,我還要自己手動輸入@qq.com。

而最省心省事,讓我非常樂意幫忙的是第4類:

「您好,我已經發送付款截圖,麻煩您將書單發送至我的郵箱:xxxxx@qq.com,謝謝!」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就在想,求人幫忙時一些小小的細節,都會大大影響對方答應幫忙的機率。

在工作中,我們難免需要求人幫忙,希望領導能夠給一些支持,希望同事能夠幫忙修改一下文件,希望合作夥伴能提供一些資源。但是在請求對方幫忙這件事上,我們卻很難做好,還會經常被對方拒絕。


那怎樣求人幫忙,能夠使成功率更高,能夠讓對方更加容易接受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4步。

一、換位思考為別人省時間

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儘可能為他節省時間和精力,有人給這個方法起了一個名稱叫順勢原則。

在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提高請人幫忙做事的成功率?」排名第一的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在商場賣女鞋,妹妹的一個同學希望他能夠幫忙買一雙女鞋,但是對方卻只提供了一張圖片,需要憑藉這一張圖去購買到她所需要的那一雙鞋子。

可是這一張圖,怎麼能看出鞋子是什麼牌子?在哪家店鋪買?店鋪在什麼位置?哪一層?鞋子是什麼價位?需要多大的碼數?要什麼樣的顏色?如果這一雙賣完了該怎麼辦?找另外一雙還是不買了?

我們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節省他的時間和精力,讓對方想得越少,他幫忙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就是一種最低要求啟動策略,也就是我們只需要對方做一個很小很小的事情,就可以幫到我的忙。

慈善機構為了讓更多愛心人士捐款,會打標語:「一毛錢,就可以為西部的孩子購買一份陽光的早餐。」對我們來說,一毛錢是一筆毫不起眼的費用,很多人就願意捐款。

就像找我要書單這一件事情,有人需要我重新溝通,有人需要我再自己添加符號,雖然都是一些很小的細節,但是你這樣就是在無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所以求人幫忙,讓對方的操作越簡單越好。不管是熟人或者是陌生人,我們越尊重別人的時間,別人也就會越尊重我們,越願意幫我們的忙。


二、用互惠原理給別人好處

互惠原理是社會心理學中的概念,要想獲得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先幫別人或者承諾給對方回報。

求人幫忙一定要給好處,如果是找同事幫忙,那就首先找共贏點,如果這項工作對他也有利,那就告訴他讓我們實現雙贏。用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的心態,去求他幫忙,成功的可能性會高很多。

如果這件事情對他沒有好處,那我們就要想辦法給他好處,比如發紅包或者是請別人吃一頓飯都是簡單可行的。

微觀經濟學裡講到交換價值和相對優勢,人情就是信用貨幣。中國是禮儀之邦,有數據顯示,在求人辦事時,90%的人都會選擇先送禮。我們看過很多的電視劇里,求幫忙求合作都會說:「如果事情辦成了,你四我六」,這種情節大家都不陌生,都體現出,在求人幫忙時我們也要懂得多給好處。


三、如實告知情況,組織好語言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對方更願意幫忙,會扭曲或者隱瞞事實,等別人一旦答應之後,再告訴他真實情況,讓他做更多的事情。看起來對方答應幫忙了,但他會覺得自己被騙,下次也就不會再給我們提供幫助,也不會再相信我們說的話。

在《歡樂頌》里,曲筱綃是富家小姐,但她也非常有生意頭腦。有一次,她希望爸爸能給她做一個項目,她並沒有賣萌撒嬌,而是冷靜客觀地分析情況,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全都如實告知,最終成功獲得爸爸的幫忙。


所以,一定要真實地告知對方目前的情況,告訴他需要做的事情。

除此外,在提出請求時要有邏輯,條理清晰,讓對方一聽就能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怎樣能夠說清楚呢?我認為可以用這樣的結構來表達:事件+請求+感謝。在講事件時,用語文寫作文里講到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來描述。

舉個例子,英子今年剛畢業,在做活動預算時她需要找財務要一份上次活動的excel表格交給同事玲玲。她是這樣告訴領導的:

麻煩您把財政excel表格發給我。

這樣一句話財務人肯定不明白,事情進展到哪一步?需要哪個表格?要表格幹嘛?而如果這樣說,邏輯就清晰得多:

您好,我們現在在做活動預算,但缺少上一次活動費用的excel表格,我要把她發給玲玲才能開展下一步工作。(事件,包含有時間、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能不能麻煩您現在發給我一下?(請求)謝謝!(感謝)

相信用這樣的語言來表達,領導會認為幫個忙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四、經營好自己的情感帳戶

要想求人幫忙時,別人能一口答應,我們就要多結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研究表明採用3:2的付出/收穫比能建立一個核心圈子,意思是說我們幫別人3次,對方幫我們2次,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最牢固。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要想維持好的人際關係,我們要給雙方的情感帳戶裡面多存錢。

情感帳戶是什麼?它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就像銀行里的錢一樣,我們需要不斷的往裡面存錢。求人幫忙是一個取錢的行為,如果我們只有取卻不存,那情感帳戶就不會有積累。

那怎麼樣才能往情感帳戶裡面存更多的錢呢?在別人需要幫忙時儘可能給予幫助,真誠待人多與人交朋友,懂得傾聽多幫人排憂解難......。



總結一下,在職場中求人幫忙很常見,按照下面4個步驟可以提高提出請求的成功率:

1.換位思考為別人省時間

2.用互惠原理給別人好處

3.如實告知情況,組織好語言

4.經營好自己的情感帳戶

你是怎麼樣求人幫忙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