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大學的師兄,大我三歲,畢業後去了企業上班。兩個月前突然跳槽到我們機構做個基層工作人員,剛好被安排到我督導的項目,第一次見到他時,我驚訝了好久,而他臉上也有些不自然。
他也沒想到,他在大學的師弟會搖身一變成為他的督導。
後來跟他吃飯聊起,才知道他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公司干,今年公司裁員,他被裁掉了,雖然獲得兩萬多的賠償,但之後一直沒找到工作,壓力很大,就憑著專業出身,回歸到社工行業重新開始。
最後他吐槽了一句,「快到35歲,重新找工作太難了!」
網上也經常看到有人在問,「35歲失業怎麼辦」「35歲重新再就業應該做什麼準備」等。
事實上,35歲重新再就業,確實有不少劣勢,有些公司對「大齡失業人士」更是拒之門外。但是,35歲亦代表了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閱歷,這又是優勢,我身邊亦有不少前輩在35歲後反而有著更好的職場發展。
其實,這一切還是看你自己,是否做好重新再就業的準備,又是否掌握到正確的方法。
那麼,35歲再就業到底需要做什麼準備,又有什麼方法呢?
再就業的三大準備及應對方法:心理準備、學習準備、行動準備
對35歲重新就業的職場人來說,其實有一層壓力和焦慮。
1、壓力主要來自於家庭經濟。
大部分人在此時已經成家,並且有娃,養育一家三口,供房供車的壓力可說是巨大,背負著這樣的壓力在職場奮鬥,很容易失控。
還記得南京地鐵上喝醉酒的中年男人嗎?僅僅因為晚上加班和客戶應酬,還是沒能現場拿下籤單,在等地鐵的時候蹲在地上難受。見到妻子到來的那一刻,猛地抱著妻子說,「對不起,我真沒用。」
多少人看到這個新聞時,同樣感到心酸和難受,但這是中年男人真實的職場狀態。而我們在這個狀態下選擇,或者說被逼再就業,心理壓力自然更大,甚至擔心再次失業,跟不上時代發展等。
這種壓力對自己的心態往往有著很大的影響,容易導致工作上的失衡。
2、焦慮主要來自於自身。
我有個女性朋友在家帶了幾年孩子,去年34歲重新出來找工作,接連換了三份工作,結果上個月突然跟我說干不下了,回家帶娃。
原因就在於她每天都很焦慮,她總覺得自己年齡比別人大,優勢不明顯,工作一定要做得比別人好,否則很容易被淘汰。連同事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慮,不太願意接近她。有時候加班回家,她老公提醒了幾句,她就跟老公吵了起來。
其實,像我的朋友這樣狀態的中年人並不少,他們的焦慮更多來自於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開始重新就業,怕干不好,被身邊人的嘲笑,也怕被淘汰等等。
因此,35歲再就業,我們就需要做好心理準備,調整好壓力和焦慮這兩大負面情緒。我們可以有三步方法:
(1)向家人坦言,獲得家人支持,共度難關,降低內心壓力
其實大部分人的家庭經濟壓力雖大,但基本生活還是沒問題,只是在重新就業的時候,家庭生活質量會有所降低,生活上需要節省一些。所以,我們只要和家人,尤其是伴侶做好溝通,獲得他們的支持,內心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在這裡,我們可以適當表露內心的軟弱,不要太強勢,和伴侶坦言,「在這個時候,我確實需要你的支持。」
不管是怎麼樣的經濟困境,只要家人合心,都是能夠走過去的。只是,很多中年人,尤其是男性,往往選擇了自己扛著。所以,不妨坦言自己的軟弱之處,家人都會理解的,並相互支持。
這樣,我們的壓力就相對沒那麼大,而且在很多時候可以和伴侶一起討論如何共度難關,而不是自己硬扛著。
(2)拋開年齡標籤,認清自身優勢,看到自己的沒一點進步
在社會工作專業中有一個優勢視角理論,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我們要關注個人的優勢,並引導他看到自身優勢,從而獲得積極的力量走出困境。
當我們處於焦慮的困境中,就要學會用優勢視角來看待自己。
首先要拋開年齡的標籤,不要再糾結於自己的年紀,將自己視為職場新手,從底層重新開始。
同時,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之處,誰也不能例外,而我們在看到自身不足的時候,亦要認清自身的優勢。
至於如何看到自身優勢,其實最簡單亦是最靠譜的方法,就是請教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從而獲得最客觀的意見,比如向10個朋友收集以下兩個問題的答案:
你覺得我們重新再就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你覺得我在做事情上,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如此,你便能正確地看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並將優勢記下來,時刻提醒自己,要找到機會發揮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看到自己每天的一點小進步,這個可以用筆記本的方式記下來,比如:
今天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點今天雖然犯了點小錯誤,但也學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方法今天同事對我提到新的工作建議
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的小進步,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主要做到以上兩大點,我們內心的壓力和焦慮感很快就會消除,並進入到學習準備的階段。
35歲再就業,對我們來說其實是進入新環境重新開始,說明我們在職業生涯的上半場發揮的不是那麼好,那麼在進入下半場,我們就需要放下身段,重新學習了。
如果我們再就業的工作崗位仍是以前的崗位,那麼我們就需要將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識掌握得更深入,至少達到別人理解得更深入的地步,才能體現出我們的價值。
如果我們再就業的工作崗位是全新的,那對我們來說,就完全是「職場新人」的身份,更需要放下身段去從零學起。
對於學習的方法,無非三種:
(1)閱讀式自學,閱讀崗位對應的專業書籍、公眾號文章、專欄、網絡課程等;
(2)付費式學習,報培訓班、網絡輔導班等,尤其是可以考證的培訓班,在老師的指導下,快速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及技能;
(3)請教式學習,放下身段請教同事,多請教領導、前輩,關於工作上的困難及技能運用,以及他們的經驗,這些都是對我們幫助很大的。
三大學習方法,閱讀式自學成本最低,但進度慢;付費式學習成本最高,進度最快;請教式學習則需要有一定的人際基礎,進度要比自學更快。
行動的準備,其實就是為找到工作進行準備,也就是投簡歷、面試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做的準備就是優化簡歷和提高面試技能。
1、優化簡歷:貼合目標崗位的要求,突出個人優勢
HR篩選簡歷,無非就是想找到符合目標崗位要求的簡歷,在這個基礎上,優勢越突出越好。
因此,我們在製作簡歷的時候,就要注意目標崗位的要求是什麼,根據這個要求來填寫簡歷的內容。
其次,要在簡歷上突出個人優勢,也是看目標崗位要求,個人優勢可以體現在:專業技能證書、個人興趣愛好及特長、相關的作品和獲獎經驗等。
根據這兩步對簡歷進行優化,關於具體的優化方法,頭條上可以找到很多文章進行深入學習,這裡就不多講,建議大家主動性搜索學習。
2、提高面試技能:提煉自我介紹,準備面試提綱,排練面試答題
如何提高面試技能,其實就三步:
提煉自我介紹:自我介紹不要照搬簡歷上念,應當對簡歷上貼合目標崗位需要的工作經驗,個人優勢進行提煉,進行總結,核心就是讓面試官第一印象就認為我們是符合崗位需要的人才。
準備面試提綱:這一步就是預測面試官可能會問的問題,尤其是我們最害怕面試官可能會問到的問題,然後準備好答案。如果我們自己想不出答案,可以上網提問,向朋友請教。
排練面試答題:找兩個朋友扮演面試官,根據準備好的面試提綱對你提問,你進行回應,這一步主要鍛鍊現場回應的語調、情緒及狀態等。聽聽朋友的建議,調整好狀態,一直到你們都覺得OK為止。
只要這兩步行動準備做好,找工作一定不會太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