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雲機動部隊不止攻擊了珍珠港,還到未來的葬身地踩了點

2020-12-07     崎峻戰史

原標題:南雲機動部隊不止攻擊了珍珠港,還到未來的葬身地踩了點

(溫馨提示:本文約3400字,配圖13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又逢12月7日,「攀登新高山1208」的暗語不自覺地浮現在腦海里。1941年12月7日這一天因為日本海軍機動部隊襲擊 夏威夷珍珠港,令美國加入二戰而永載史冊。從軍事角度講,突襲珍珠港堪稱戰爭史上的傑作,計劃周密,行動隱蔽,打擊突然,效果顯著。除了以航母艦載機空襲珍珠港外,日軍的夏威夷作戰其實還包括另一個目標,那就是日後成為南雲機動部隊葬身之地的中途島。雖然這個彈丸小島直到七個月後才真正名垂青史,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它就與珍珠港一道遭到日軍的首輪攻擊……

表現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機動部隊艦載機群空襲珍珠港的畫作。

中途島是夏威夷群島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環礁,陸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包括兩座較大的島嶼東島和沙島,環礁瀉湖面積達60平方公里。中途島在1859年被美國人發現,1867年成為美國屬地,1903年成為歸屬美國海軍部管轄的海外領地,因為位置大致在北美大陸與亞洲大陸之間的中點位置,故名,在二戰前被當作海底電纜中繼站和艦船的避風錨地使用。 中途島距離檀香山約2100公里,距離舊金山約5200公里,距離東京約4100公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中途島環礁的航拍照片,直到今天這裡仍是美國海軍的重要前哨基地,不向外界開放。

美國海軍很早就意識到中途島的軍事價值,但受限於《 華盛頓條約》的限制,在兩次大戰之間沒有加以軍事化,直到條約失效後才開始在島上興建軍事設施,將其視為保護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的前哨陣地。美軍將瀉湖出入口航道拓寬,建立了水上飛機場,又在東島修建了飛機跑道,設立了海軍航空站,同時派遣陸戰隊加以守備,部署了岸炮和高射炮,巡邏機部隊也以中途島為基地展開日常巡邏。1941年2月,羅斯福總統簽署命令,正式將中途島劃為軍事禁區,沒有美國海軍的允許任何他國艦船飛機不得進入周邊海域和空域。到1941年12月初,中途島駐軍為784名海軍陸戰隊員,裝備127毫米岸炮5門、76毫米高射炮12門、12.7毫米機槍30挺、7.62毫米機槍30挺,另有水上飛機12架。

太平洋戰爭前夕中途島的航拍照片,近處是東島,遠處是沙島,可見東島上修建的飛行跑道和滑行道。

與此同時,正在秘密策劃戰爭的日本海軍也注意到了中途島。1941年9月,日本海軍大學舉行夏威夷作戰特別圖上演習時,提出了炮擊中途島的最初設想,目的是吸引美軍的注意力,掩護機動部隊主力行動。考慮到機動部隊遭到美軍反擊出現損傷艦隻或燃油短缺的情況,需要取最短的航線返回日本,因此在最後定案時又加入在歸途中對中途島實施空襲和二度炮擊的內容。經過研究,聯合艦隊決定從第一航空戰隊附屬護衛隊中抽調第7驅逐隊第1小隊的「潮」號、「漣」號驅逐艦執行中途島炮擊任務。雖然只是襲擾行動,但同樣需要克服路途遙遠的難題,從日本本土往返中途島直線航程超過8000公里,接近驅逐艦的續航極限,因此安排「尻矢」號給油艦在去程和回程為兩艦進行海上加油。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夏威夷作戰行動路線圖,其中紅色為機動部隊航線,綠色為中途島破襲隊航線。

1941年11月16日,在第一航空戰隊即將前往擇捉島單冠灣集結前夕,南雲忠一中將特意將參加中途島作戰的第7驅逐隊司令小西要人大佐、「潮」號艦長上杉義男中佐、「漣」號艦長上井宏中佐召至旗艦「赤城」號,親自加以勉勵,預祝作戰成功。11月21日,「潮」、「漣」號由佐伯灣出發前往橫須賀,在館山灣與「尻矢」號會合,展開臨戰前的加油訓練。11月27日晚餐時間,小西司令向兩艦官兵宣布即將炮擊中途島,隨後舉行了喧鬧的壯行宴會,軍官、下士官和水兵打破等級界限,推杯換盞,狂歡痛飲,盡興而終。同時,「尻矢」號先行出港,前往補給點等候。

日本海軍「漣」號驅逐艦,它與「潮」號同屬特型驅逐艦吹雪級,裝備6門127毫米艦炮和9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

11月28日正午,中途島破襲隊由館山出擊,於12月2日抵達加油點,不料卻沒有發現「尻矢」的身影,官兵上下引起了一陣騷動,如果不能加油的話,兩艘驅逐艦開到中途島是絕對無法返航的,有人調侃道乾脆直接登陸,占領中途島!由於保持無線電靜默,驅逐艦無法與給油艦取得聯繫,只能指望瞭望哨目力搜索,為此小西司令發出懸賞,誰最先發現「尻矢」號將在作戰結束後獲得一天的特別休假,頓時群情激昂,紛紛極目遠眺,不過最後沒人贏得這份獎賞,因為第一個看到「尻矢」的正是小西本人,至於他是不是後來給自己放了假,就不得而知了。12月4日和6日,兩艦分別加油完畢,「尻矢」號調頭前往回程補給點待命,破襲隊繼續東行,直奔中途島。

這個場景模型再現了1941年12月中途島炮擊作戰途中,「尻矢」號給油艦為「潮」號驅逐艦加油的場面。

12月7日傍晚,「潮」、「漣」號進入中途島周邊海域,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美軍飛機或艦艇,保持了行動的隱秘。然而,中途島是低矮平坦的珊瑚島,沒有明顯的地標,難以發現,直到夜幕完全降臨日軍都沒有找到島嶼所在,最後在20時47分才在大約15000米距離上看到了中途島的海岸線,小西隨即下達了戰鬥命令。2艘驅逐艦共有12門127毫米艦炮,如果以陸軍火炮來衡量,幾乎相當於兩個重炮連的火力,相比島上那些1916年生產的老式岸炮具有明顯的火力優勢。

日本海軍吹雪級驅逐艦的50倍徑三年式127毫米艦炮特寫,該型艦炮射速為5~10發/分,最大射程18400米。

21時31分,日艦瞄準沙島上最高的建築物無線電天線塔開始了炮擊,伴隨著隆隆炮聲,一排排炮彈掠過海面落在島上,爆炸產生的濃煙翻騰著升上天空。在炮擊五分鐘後,小西下令暫停炮擊,等待煙霧散去,確認炮擊效果,最後「漣」號的瞭望哨報告天線塔已經傾斜倒塌。21時51分,「潮」和「漣」號將炮口指向沙島上的機庫、油罐和倉庫展開第二輪炮擊,更多的炮彈傾瀉在這座巴掌大的小珊瑚島上,水上飛機庫和倉庫中彈起火,日軍記錄提及有人看到美軍士兵赤裸上身投入滅火行動,同時美軍打開探照燈掃描海面,岸炮也開火反擊,但未對日艦造成任何損害。看來中途島炮擊行動與珍珠港空襲一樣,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炮擊持續到22時25分,小西望著四處冒煙的沙島認為攻擊目標已經達成,而美軍岸炮發出的火光和越來越近的落點提醒他正處於敵方水域的深處,不可久留,於是小西下令停止作戰,撤出戰鬥,此時,「潮」號已經消耗了108發炮彈,而「漣」號打掉了193發。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遭遇日軍空襲,建築物起火燃燒,類似的情景在戰爭第一天也出現過。

當兩艘日軍驅逐艦的艦影從海平面上消失時,中途島上的美軍還處在恐慌和凌亂中。300餘發日軍炮彈給島上的基地設施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無線電測向儀被摧毀,指揮所、通信站和發電所也被擊中,至少6發炮彈打中了水上飛機庫,並擊傷了一架PBY巡邏機,最為嚴重的是沙島上的倉庫中彈起火,大部焚毀。相比建築設施的損失,炮擊帶來的人員傷亡相對較輕,有4人陣亡,10人受傷,陣亡者中包括H炮台指揮官喬治•坎農中尉,他在指揮所中被炮彈破片擊中腰部,血流不止。當時指揮所的電話線已被炮火切斷,坎農拒絕離開崗位接受救治,堅持到通信恢復且其他傷員已經撤到安全地帶後,他才被部下送往醫院,但為時已晚,終因失血過多不幸身亡。坎農中尉因為他的忠於職守和犧牲精神而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第一位被授予榮譽勳章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美國海軍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護航驅逐艦。

在中途島遭遇日艦炮擊時不幸犧牲的喬治•坎農中尉(左),他因此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第一位獲得榮譽勳章(右)的海軍陸戰隊軍人。

完成炮擊任務的「潮」和「漣」號向西撤退,於12月10日與「尻矢」號會合接受燃油補給,在12月21日抵達佐伯灣,次日進入吳港,中途島炮擊行動宣告成功結束。當它們還在返航途中,大本營海軍部就迫不及待地在12月9日上午公布了「帝國海軍艦艇急襲中途島,猛烈炮擊,我方無損」的消息。至於原定的空襲和二度炮擊行動,因為珍珠港攻擊順利實施,沒有艦船受損,以及支援威克島登陸等因素而被取消。

表現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的畫作,如果日本人預知南雲機動部隊的悲慘結局,也許會在戰爭爆發時就搶先奪取中途島。

從襲擊珍珠港的作戰過程看,中途島炮擊行動很有點畫蛇添足的味道,雖然給美軍設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對於機動部隊的行動並未起到預想的配合作用。可能正因為這場戰鬥規模太小,作用有限,很容易被人們遺忘,以至於很多關於太平洋戰爭的經典著作都會一筆帶過或加以忽略。假如日本人能未卜先知,預見到南雲機動部隊將在中途島戰場上遭遇的可怕噩運,也許他們會組織規模更大的攻擊部隊,將中途島直接拿下,或許這場戰爭的劇本就要改寫了。

今日中途島上保留的127毫米岸炮遺蹟,如今島上已經成為鳥類自然保護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2I8Q3YBdHeNs4oxMY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