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維文:舞台遲早是要給年輕人的

2019-10-17     音樂生活報

近日,在《2019國慶特別節目·奮鬥吧中華兒女》中閻維文與殷秀梅共同獻唱《復興的力量》;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和群眾遊行的現場直播結束後,央視綜藝頻道和國防軍事頻道播出了《向著偉大夢想》慰問演出,帶著全國人民的親切問候和美好祝願,閻維文獻唱一首《鐵血忠誠》;而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節目《中國歌劇 光榮綻放》中,閻維文獻唱原創歌劇《長征》中的選段《我的愛人你可聽見》,從音樂的小切口,折射出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奮進史。

閻維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曾榮獲「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全軍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代表作品有《小白楊》《說句心裡話》《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時候》《母親》《強軍戰歌》等。他的演唱博採眾家之長,音色純正甜美,音域寬廣流暢,感情純樸真摯,風度卓而不群,洒脫中見細膩,熱烈中蘊深沉。

《小白楊》這首歌

可以說影響了一代軍人

憑藉一首《小白楊》,年輕的閻維文開始為觀眾所認識,兩年後,他憑藉這首歌獲得了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大獎賽民族唱法專業組的第三名。《小白楊》這首充滿正能量的經典歌曲早已不是一首普普通通的軍歌,而是邊防戰士紮根邊防、保衛邊防、熱愛邊防的一張部隊文化名片。「很多軍人說,閻老師,我是聽著《小白楊》穿上軍裝的,還有說是聽著《小白楊》在部隊成長的。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就深深感覺到我們的歌曲影響到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小白楊》這首歌可以說影響了一代軍人。」閻維文說。

閻維文最喜歡的稱呼就是「戰士歌手」,「我特別喜歡走到部隊里聽到大家這樣稱呼我,我覺得這是大家對我最高的獎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閻維文說,很慶幸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尤其是自己在這樣偉大的時代里,作為一個軍隊的文藝工作者,親身經歷並參與和我們國家同步前進的事情,感到很自豪。

在繼承民族音樂原汁原味

的基礎上發展要有度

民歌向來被認為是小眾的,那麼民歌在傳播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平衡傳統和流行的關係?在談到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時,閻維文認為民族音樂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能夠讓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要適應現代觀眾審美的需求。閻維文認為,如果原汁原味一點不動的把民歌搬過來的話,它聽的人會很少;但是如果你又把它改得很多,它又不是民歌的東西了,這也不是我們真的要的民歌的東西,「我覺得應該是在繼承它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要發展,那這個發展就是有度了,現在很多流行融入中國的元素,我覺得這是聰明的藝術家。」此外,閻維文還一再勸誡歌手不要把歌唱得太滿,他還表示,自己年輕的時候也試過這樣,用盡全力去表示,「現在經過長時間的演出明白了聲音不是在用盡全力的時候最美,而是留有餘地的時候你的音色才是最好聽最完美的。因為人自己聽到的聲音和傳出去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藝術閱歷的積累,我越來越感到自己身上還有另一種使命。那就是,讓中國民歌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得到繼承和發展,也在歷史中留下我們這一代人對中國民歌的愛與詮釋。我從2003年開始一直做中國民歌整理,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把好的優秀的民歌全部繼承下來,這是流傳幾百年的作品,能夠流傳到今天,一定是精品。」閻維文說,「我越來越體會到中國民歌的魅力,也越加希望中國民歌走向世界舞台。義大利民歌之所以能廣為傳唱,是因為有像帕瓦羅蒂、多明戈等重量級藝術家演唱和傳播,我們也需要眾多的中國優秀藝術家在世界舞台上演唱、推廣中國民歌,讓越來越多的人聽到。」

舞台遲早要讓給年輕人

這是一種傳承

2014年,唱了一輩子民歌的閻維文開始舉辦民族聲樂大師班。從歌手到教師的角色轉換,閻維文樂此不疲,因為在這些聽著中國民歌和他的歌聲成長起來的孩子,今天已經在民族文化薰陶下逐漸成長起來了,比起自己歌唱家的身份,教師的稱號更讓閻維文感到自豪。「從2014年開始,我多了一重身份:做老師,就是為了和熱愛聲樂藝術的年輕人分享我的藝術經驗。好的聲音一定是自然的。一個優秀的聲樂演員,無論哪種唱法,追求的聲音都是一樣的:圓潤、明亮、結實、高位置、深呼吸。但當前的現象是,很多人喜歡拼盡全力唱、飆高音,在演唱時加了很多勁,把自己最好的聲音和音色埋沒了。所以我要求我的學生一定要『做減法』,輕聲唱、小聲唱,唱出屬於自己的最好的音色。」

閻維文曾動情地說過,當他看到這些孩子們在業務上飛速的進步,在舞台上呈現出他們這種變化的時候,完全已經超出了自己去表演,這是一種傳承。「這個舞台遲早是要讓給年輕人的,這其實也是對藝術舞台的一個延伸,通過他們的演唱去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被喻為「走鋼絲的行業」

男高音是如何保養的?

記者:您作為中國民歌界男高音的代表,如果讓您總結自己的「殺手鐧",會是什麼呢?

閻維文:首先,說實話,是爹媽給了一副好嗓子,如果沒有這個先天條件,後天再努力、付出再多恐怕也達不到目標。其次,當然是後天訓練和個人追求。做歌唱演員很苦,因為你是靠嗓子工作,而一個人的嗓音不可能天天都在最佳狀態。加上我們是專業的,幾乎天天都有演唱任務,要保持狀態必須付出很多。除了生活要規律,不抽煙、幾乎不喝酒、不喝冰水等,還要保護和訓練嗓子。這其中,紮實的基本功最重要,當身體不舒服時,就必須靠方法來支撐。我這幾十年來,從沒停止過基本功的訓練,每天只要有一點時間都會抓緊。不一定是每人一大早起來吊嗓子,忙起來時是隨時隨地地練聲。我有一個習慣,就是不論大小演出,上台前一定要進行「熱身」,以保證聲音的狀態。這麼多年下來,我感覺這是一個好方法,就像運動員沒活動開,沒法上場比賽一樣,不「開聲」就上台唱歌,對嗓子的破壞也很大。

男高音的確在幾個聲部中是有危險性的,因為女高音到高音區是用混聲,而男高音,不論降B,還是HIGHC,都是用真聲,所以被很多人稱男高音是「走鋼絲的行業」。即便帕瓦羅蒂和多明戈,他們在唱到一些極限音時也會緊張。正因為危險、難度大,所以更要注重平時的保護和訓練.而「熱身」很簡單,就是練音階,並不斷重複某個自己感覺不好的地方。唱歌其實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每次我在台上唱一首歌,台下己經不知唱了多少遍。我最好的老師就是錄音機,我每次錄完音都會帶回家反反覆復地聽,第一天很陶醉,第二天開始出汗,第三天可能就要回棚里重新錄了。而即便《小白楊》這樣唱了多年的歌曲,我現在仍然在不斷地琢磨、調整。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KZI2m0BMH2_cNUgRM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