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樂高手輪番PK,奏響最美中國樂音

2019-10-10     音樂生活報

《中國器樂電視大賽》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一次聚焦中國器樂領域的大賽。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範圍的5566位選手參加,湧現出62首國樂新作,在電視上奉獻了45場國樂盛宴,通過新面孔、新作品、新表達,促進了民族音樂的繁榮和發展,奏響了文化自信的時代強音。

「《中國器樂電視大賽》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時代特色、滿足人民需求的藝術盛會,也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成立後堅持守正創新、強化融合傳播的頂級賽事之一。」從平台角度出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召集人、綜藝頻道總監兼大型節目中心主任郎昆為這檔節目貼上了「文化」「創新」「融合」的標籤。

本屆大賽秉承「守正創新」的理念。具體到節目中,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中國器樂電視大賽》中隨處可見經典曲目的元素:比如總決賽中少年彈撥組周子雅演奏《秦桑曲》取材於陝西關中一帶「碗碗腔」,職業少年拉弦樂組林熙堯演奏的《心香》源自一部同名的老電影,而作為拉弦樂組年齡較小的選手王德燁,則用一曲《秦腔曲牌》展現板胡獨有的風味……

傳承經典之外,《中國器樂電視大賽》還鼓勵選手創新。比如在「非傳統組合」組別中,允許加入西洋樂器與電音樂器,通過古典音樂的時尚化傳播,從而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從賽制上來看,符合大賽章程規定的「新作品」也得到一定比例的加分,並參與相關獎項評比。

從節目來看,本次大賽不僅全面涵蓋了拉弦、彈撥、吹管、打擊等各器樂門類,且設立獨奏、組合兩大表演方式。其中,在獨奏類比賽中分設成年職業組、少年職業組和非職業組,在組合類比賽中分設傳統組合和非傳統組合。而針對職業組和非職業組的不同特點,演奏技能和文化考評所占的比例存在差異,賽制細分也不盡相同。

譬如節目會設置獨奏選手與交響樂合作,考驗其與團隊的配合默契,而組合選手本身就是一個小的團隊,比賽並不會刻意考量它與交響樂的配合程度;進入總決賽階段,文化考評環節占分比例也相較決賽階段有所提升,這樣的評分規則是為了從已經晉級的高水平演奏者中,再選拔出「強中之強」。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特殊賀禮,本屆大賽的頒獎典禮將於國慶期間播出,讓世界聆聽最美中國樂音。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ZHt20BMH2_cNUg7I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