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朋友被老師說長胖後情緒崩潰:每個孩子無一例外都很小氣

2020-05-25     爸媽精讀

原標題:當小朋友被老師說長胖後情緒崩潰:每個孩子無一例外都很小氣

作者:尤子(爸媽進化論主筆)

前幾天,一個小朋友邊哭邊運動的視頻火了。

視頻里,小男孩被老師問了一句是不是長胖了後,竟生氣地切斷了連線。

掛斷後,他怔怔地盯著螢幕,眉毛擰成「八」字,眼淚汪汪,之後的一幕令人哭笑不得。

他走到房間空曠處,瘋狂做起了減肥動作,邊做邊掉眼淚。

小小身板配上誇張的動作,再加上委屈的表情,網友紛紛說可愛。

沒做幾下,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著跑進了臥室。

一句「是不是長胖了」真有那麼大殺傷力嗎?

其實,長胖不是大事,但當著同學的面被說長胖,事兒就真的很大。

這會讓他在小朋友面前難堪,自尊心大受傷害。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從兩歲左右開始,孩子就有了自尊意識,而且這種意識,隨年齡增長越發明顯。

我們以為孩子不懂情緒,不會察言觀色,所以玩笑肆意,沒有尺度。

可事實上,他們的世界並非只有玩具和動畫片,雖不懂什麼是面子,卻不喜歡被「醜化」,尤其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被「醜化」。

沒有尺度的玩笑,最傷孩子

弟弟3歲時把大便拉在了褲子裡,還捂了一下午。

晚上媽媽做飯時才發現,和爸爸笑了很久。

後來,每次親戚聚會,我爸總會拿這事給大家尋開心。親戚們樂了,常和我弟開玩笑,弟弟每次都是一言不發地陪笑。

可一到家,他要麼獨自進臥室關上門,要麼大半天不說話。

後來他說,每當這種場合出現,無數目光聚集時,他就恨不得馬上逃離。

不管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都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這是教育的底線。

去年,沙溢夫婦帶安吉上頒獎典禮。

一上台,郭德綱就開玩笑:「我怎麼看安吉像我跟胡可的孩子。」

本該沙溢給安吉頒獎,郭德綱卻搶先一步,被何炅提醒後才把獎項給了沙溢,還不忘說:「我以為是親爸爸給頒」,並指著沙溢叮囑安吉「這個也叫爸爸啊」。

當時,郭麒麟在旁邊拐了郭德綱一下,台上的安吉,看起來明顯不開心。

胡可事後表示,大人當著孩子的面開玩笑尤其要注意分寸,孩子能夠聽懂大人在講什麼。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

孩子是不會區分笑話和事實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關於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時,你用來過嘴癮的玩笑,就足以讓孩子難堪、無地自容。

一旦他們把假話當真,大人就成了摧毀他們的中堅力量。

自尊心被保護的孩子,更懂得進取

綜藝節目《我們長大了》中,明星翟瀟聞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次體育課上,大夥都在操場,他口渴就回教室喝了口水,誰知下課後就有同學說自己丟了200塊錢。

所有人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他,老師更是直接叫來了他爸爸。

翟瀟聞當時百口莫辯,擔心爸爸也會懷疑和苛責自己。

爸爸到校後,語氣溫和又認真地問他是不是拿了。

他委屈地說:「沒有」。

爸爸接下來的話卻出人意料:「你說不是你拿的,就肯定不是你拿的。」

這句話讓他覺得很溫暖,爸爸撿起了他的那份難堪,即使不被其他人信任,翟瀟聞內心也有足夠的「清者自清」的底氣。

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起點,就是理解和信任。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實驗。

他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一份名單,並告知那些是智商高、最有發展前途的孩子。

本是一份假名單,誰知8個月後再測試,名單上的孩子真的表現更優異。

那些孩子被寄予高期望,自尊心強,從而更努力地朝著目標發展。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孩子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孩子的潛在力量。

孩子那看似不起眼的自尊心,往往被淹沒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它需要我們發現,並將它喚醒,才能驅動孩子去追逐自己理想的一片天地。

才會讓他們擁有自尊、自信的高尚人格,從而成就更好的人生。

孩子,有時也許被當作大人對待

我們常能看到這些現象,家長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安排一切,時不時對孩子吼道「你看看別人」,甚至在各種場合里以各種方式比孩子。

孩子眼裡,這些行為裸露的意義就是自己沒用、差勁,從而變得自卑甚至養成討好型人格。

家長的教育里,藏著孩子的未來。想讓孩子走坦途,就要尊重孩子,改變自己。

1、別為孩子包辦一切

同學小蔡讀小學時,她媽媽也在本校任教,對女兒的關愛可謂無微不至,讓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小菜在媽媽的庇護下過了順暢的六年,她以為世界不過如此,天下大可去得。

誰知初中的寄宿生活就讓她犯了難,宿舍里只有她不會套被套,衣服也洗不幹凈,丟三落四,生活得很不習慣。

矯情的毛病難改,朋友甚少,她因此鬱鬱寡歡了好一段時間。

讓孩子不被同齡人笑話,不丟面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放手,而不是為他操辦一切。

2、 別忽略孩子的感受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主松子很沒有存在感。

爸爸下班給妹妹買好吃的、好玩的,她上去接過大衣說「您回來啦」,爸爸卻不看松子一眼,徑直上樓照顧體弱的妹妹。

松子的自尊心很脆弱,認為自己不被認可,一直很自卑,成年後,她將這份感情寄托在丈夫身上,不斷討好對方。

渴望被關注的松子,活成了一個可憐之人。

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爸爸,在這個家裡,爸爸總是忽略她的感受。

這不經意的忽略,就足以讓她用一生去治癒。

3、不拿孩子作比較

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地區,很多話卻是相通的。

你看看樓下孩子,放學回來首先寫作業,哪像你。

別人又考第一,你咋不給我爭口氣。

隔壁孩子幫忙做家務,就你最懶。

話一出,孩子要麼悶著不說話,要麼回房間關上門哭。

我們想通過對比的方式建立孩子的緊張感,使其向榜樣學習,可總是事與願違。

為什麼呢?

其實, 孩子最信任的是我們,我們天天誇別人,他們的內心自然會極度受挫,不能建立良好的自尊感,反而變得沉默寡言,疏遠和我們的距離。

知乎上有個話題:如何從心理上毀掉一個孩子?

一個高贊回答說:

在他成長過程中施加種種刺激,毀掉他的自尊心就可以了。而這些都很簡單,甚至不經意間就可以做到。

這些不經意,很容易就給孩子的心靈豁上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而照顧孩子的心情,讓他建立自尊感,正是癒合傷口最佳的方式。

心理學認為,壞比好更有力,更難忘。

孩子的自尊像溫室里的幼苗,經不起大浪,需要大人溫柔呵護。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與孩子相處,既是父母子女的關係,也是朋友的關係。孩子有時,也要被當成大人對待,你說呢?

作者簡介:尤子,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8期基礎班學員以筆為劍,以心探生活,記錄溫暖故事,寫走心文字的沙雕學生一枚,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EpUTXIBd4Bm1__YxAg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