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快遞:工裝,鑑別企業文化的試金石

2019-07-20     路路有為

人們常說,人靠衣服馬靠鞍。服裝無論在任何時候,首要原則是保暖、然後是舒服、得體,讓人獲得尊重,體現身份和品位。

出門在外,一套好的著裝能讓人增彩不少。職場上也一樣,不少企業要求員工穿工裝,因為這個規定,不同文化的企業演繹出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自費買工裝太鬱悶

熒熒在公司做編輯工作,入職不到3天,行政部的人通知說新入職的員工要訂統一工裝,一套夏裝388元,全部自費。

熒熒覺得,自己懷孕生產後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自費就自費吧。

誰知過了1個多月,行政部又要求公司全體員工訂秋裝,全套下來658元,還是全部自費,費用從員工工資里扣。

這下熒熒心疼了,自己轉正還沒影,不到2個月時間,就要花出去一筆相對工資來說不小的開支。

熒熒向主管委婉提出不想訂工裝,想自己在網上買一套類似的。主管解釋說工裝穿上之後更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這是公司的規定,相像的工裝不代表一樣,一旦開大會或者舉行活動,總得整齊劃一。

熒熒理由很充分:一是這家公司以前沒有開大會需要工裝出席的情況,唯一的大會——年會,要求穿著喜慶隨意;二是自己的工作不是業務崗或高管助理,不屬於「窗口」崗位;三是熒熒生娃之前一直在媒體公司工作,先是電台播音員而後是記者,公司規模和「正規」程度都遠高於現公司一大截。

熒熒最後妥協說,轉正後我一定訂工裝,可胳膊擰不過大腿,僵持不下,熒熒只好主動提出離職,誰曾料想,主管開部門會議時卻宣稱:熒熒是被勸退的。

並強調說,自己把工裝這件事和董事長反應了,董事長對主管說:你記著,這種計較的人不會發展的太好。

很明顯,這家公司是打著為員工集體定工裝的「噱頭」,變相剋扣員工工資為自己謀取私利,一旦他們「占不到便宜」,就會踢你出局,而員工的創造力不需要靠外在的形式去激發,員工的心裡踏實才是關鍵。

這種公司是把員工當成了幫老闆實現利益的消費者,你要麼走,要麼忍。或許公司能發展一段時間,但絕走不長遠。

自費買工裝可以,企業公費更好

露露最近去了一家教育行業的創業公司工作,前期公司只是「試運營」狀態,沒有簽單,公司要求員工穿的別太休閒。隨著公司業務的陸續推進,她每周都需要去其他企業做培訓。公司要求每人要有一套黑色工裝。

起初,公司打算公費為員工集體訂製,每人1000元。後來考慮到創業公司前期資金投入過多,收不抵支,於是主張私人訂製,只要求黑色系正裝即可。

露露的心總算落了地,本來她打算如果公司實行強制性自費定花銷很高的工裝,就要考慮離職了。

想起自己剛畢業那一年,在一家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房地產企業工作,工裝都是公司定製的,2000元一套,全部公司出錢,用於大型會議、參加培訓課程或公出辦事。夏天只要求別穿奇裝異服,符合職場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即可。

創業公司資金吃緊可以理解,讓員工自己選擇合適的工裝最合適。充分給了員工選擇的自由,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收入情況挑選心儀的工裝。

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包攬工裝費用也是一種大愛,工裝不僅僅展現一家公司的形象風貌,在處理方式上,更能體現出一家企業的良心和胸懷。是否把員工放在首位,是否考慮到員工的得失和感受,都是考驗一家企業智慧、鑑別企業文化的試金石。

順豐是個「標杆」

要說工裝方面的榜樣,順豐快遞可以說是一個「標杆」了。去年換工服一事,在網上掀起了討論熱潮。完美的工作服升級,備受廣大網友好評。

據了解,換工作服的初衷是順豐總裁王衛認為原來的工服透氣性不足,而快遞員長期奔走在變幻無常的天氣,工服穿上不僅不舒服,而且還影響企業形象。

新款工作服,高端大氣上檔次,含有不少「黑科技」,兩肩有用來增進送貨安全性的反光貼條;最重要的,工服的「人文關懷」極為到位,有專為惡劣天氣打造的防風、防潑水、透氣等功能。非常適合順豐小哥「風裡來雨里去太陽當空照」的日常。

順豐與時俱進了一把,羨煞了一眾人。工服屬於「NIKE」高配版,價格不菲,甚至有網友戲稱:王衛這件事做得挺漂亮,帥到又想騙我去送快遞。大家紛紛為順豐工裝引領的時尚風潮點贊。

這次順豐在工裝方面的投入超過1個億,快遞小哥穿上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更有職業榮譽感。順豐在員工福利上也很慷慨,上市當天,王衛給40萬員工發紅包,獲得了眾多點贊和叫好,所以說,企業怎樣對待員工的工作服,怎樣對待工裝,就會怎樣對待員工。

蘇寧的決斷讓人點贊

幾年前,蘇寧集團主張程式設計師穿統一工裝的事兒曾掀起不小的波瀾,很多人覺得這其中折射了某種現象。

由於轉型需求,蘇寧業務從線下轉到線上,大量網際網路人才魚貫而入。而員工上班必須穿西服和皮鞋的要求遭到了網際網路員工的集體抗議,原因是這「不符合程式設計師文化,不是網際網路基因。」最後,蘇寧的決斷是網際網路戰略相關部門日常可以不穿西裝。

蘇寧的做法值得肯定,特定的職業群體有自己獨有的文化符號。

對於幾乎不接觸外界客戶且有一定流動性的網際網路從業者,他們活躍的思維非常不適應用西裝去束縛。蘇寧沒有墨守成規,而是選擇適時變通去尊重員工的意願,為企業保留了珍貴的人才,讓融合平等的文化深入人心。

歸根到底,工裝本就是企業為了自身形象和員工工作便利舒適而配備的日常用品,既應該體現企業的文化,也應該尊重員工的意願。

變相剋扣、固步自封、霸權主義都會讓原本堅如磐石的人心漸行漸遠,員工在企業找不到歸屬感和認同感。企業的運營和發展靠的是人才,而工裝正是鑑別企業文化的試金石。文化的優劣和特點將決定人才的去留,也決定了企業的壯大和穩定。

你經歷過哪些因工裝引發的趣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vGHR2wB8g2yegND1sbF.html